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见习村干部 » 第55章 七个学生

第55章 七个学生

    听说晚上到村部吃饭,吴越当然求之不得,她本来就有准备送菜到周明那里顺便看看的想法,没等陈晓梅说完,她的心早就飞了过去。

    实际上,陈晓梅这时候心里并不好受,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明知道周明是有家室的人,但她总是每天夜里想起他,有时候她也偷偷地问自己,是不是喜欢上人家了,可想起她对马小海的承诺,又打了自己一巴掌,自己这边单相思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知道周明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呢。

    今天的晚饭很热闹,除了陈晓梅和吴越两个女生帮忙外,来福嫂也闻声而来,还从家里带来了两个做好的炖菜,开饭时,大家围着一桌子菜肴高兴得有说有笑。

    周明做为今晚的主人,当然第一个要感谢大家,他给男人们都倒满了酒,也给吴越和陈晓梅倒了些饮料,来福嫂主动要了一杯白酒说:“周书记,也给她俩倒点白酒吧,这阴天下雨的,喝点酒暖和。”

    但吴越看了周明一眼说:“我不能喝白酒,晚上还要批改作业。”陈晓梅也摆手说:“我也不喝白酒,一会帮周书记洗洗碗。”

    马大福肯定地说:“行啊,我们男人喝点就行了,女孩子家家的还没成家,别把身体喝坏了,再说了,周老弟这也没准备多少酒,总得给他留两瓶。”

    来福嫂笑着说:“酒的问题大可不用操心,只要周书记想喝,我保够,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好酒我供不起,十块八块的随便你喝。”

    马长海在旁边撇了一下嘴说:“唉哟,今天来福嫂算开了眼了,这么敞亮,光给周书记开绿灯怕不行吧,我和大福哥是不是也可以随便去喝点啊?”

    来福嫂瞅了马大福一眼对他说:“你就别占小便宜了,大福说说还可以,你有家有室的凑什么热闹,没看周书记一个人住在村部,我们送点酒他喝还不应该吗?按常理来讲,你应该经常送些酒菜过来才对啊。”

    马长海见便宜没讨着,还让来福嫂数落一番,赶紧端起酒杯敬周明一杯说:“好了,跟她们女人说不到一块,我们还是喝两口吧,这阴天下雨的也就喝酒容易打发时间。”

    酒过三巡,周明认真地说:“酒也喝了,身体也暖和不少,这些酒菜都要感谢马主任从城里带回来,晚上我们班子成员坐在一起,主要讨论下学校的规划和建设问题。你们都是村里的老人,对学校的情况比我清楚,大家都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提到学校的事,马大福只顾吃菜不说话,他心里清楚为这事,吴越找了他好几趟,学校维修报告还压在他的办公桌上。可他不说话,马长海也不便吱声,大家就这么你等着我,我看着你的不说话,会场一下子从热闹变得安静下来。

    见此情景,周明打破尴尬说:“既然你们都不吱声,那我就抛砖引玉先说两句。今天吴老师让我到学校转了一圈,震动很大,我们当村干的失职啊,她这么一个优秀的毕业大学生,原本应该坐在城里条件好的学校当老师,可她偏偏跑到我们这个偏避的农村支教,这是为什么?大家替她考虑一下,她一个女孩子家容易吗?我们扪心自问下,有没有实实在在地把这个小学做为我们村的一部分。而且从培养人才角度看,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了谁?还不是茶园村的未来。所以,你们不说话也没关系,我就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把茶园村建得再好,如果连个小学都管不好,本村的孩子都要跑到几十公里外去住校,家长宁可把家里的土地撂荒也要陪读,得多花多少钱知道吗?”

    周明的话一下子打开了与会者的心扉,来福嫂接过话题说:“唉呀,我到茶园村这么多年,总算看到了希望,周书记这几句话算说到点子上了。要是茶园小学早点建设好,我家得水也不会那么小的年龄就去城里打工,说句心里话,他就是没文化,如果能读到高中,他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马长海又挤兑她说:“得了吧来福嫂,你家来福要是还在的话,也还是那个样子,这事得怪他没长记性,人家孩子怎么都能考上大学呢?为啥你家唯条件论,还是吃苦没吃够。”

    见他俩争论起来,马大福拿出一包烟分给大家,然后慢条斯理地说:“都是自家的兄弟有什么好争的,来福走得早那是他没有福,得水咋了?现在不是比村里那些个大学生强好几倍?现在讨论的是学校今后怎么办,扯以前的闲篇有什么用?”

    这时候,陈哓梅站起身来说:“唉呀,你们几个也真是的,说半天都是马家自家的事,现在要讨论的是村里的事。从我记事起,茶园村小学还是有辉煌的时候,虽然我读书时通村公路也没修,我去读初中高中的时候,还不是走道下山,而且还要挑柴背米呢,现在关键的问题并不是路修没修通的问题,而是每家孩子都少,几个人培养一个孩子,能不精贵吗?按周书记的想法,就是把茶园村建得像一朵花,人家该去城里读还是要去,问题的核心是到城里读书,孩子能读出书来。”

    陈晓梅说完,还拽着吴越的胳膊说:“吴老师你别生气,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你教得不好,我是就事论事。”

    吴越咳嗽两声,小声地说:“既然大家这么关心学校的事,那我就说两句。刚才晓梅姐也说了,学校的问题不在硬件建设,关键是能不能有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拿老师来讲,现在就我一个人,多派一个人行不行呢?上面确实有这个想法,可多派一个人,你得有那么多的孩子才行啊,可村里总共就那么多人口,除了老龄化严重外,适龄儿童有一大半去了城里读书,这个才是关键的问题。”

    陈晓梅和吴越的话让周明陷于沉思,没想到她俩考虑的问题比自己思考的层次更深,他只想到了如何改变学校外表,却没考虑到留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