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张居正谋反开始 » 第十七章 后院起火

第十七章 后院起火

    “本官此次奉皇帝及张元辅之命,赴苏州地面巡查各衙门去岁账目,不是来你们这里喝茶的!本官身为南直隶御史,代天子巡狩,赴府州县官考察,拥有便宜行事之权力,遇到大事,上奏朝廷裁决,小事,本官自行决断即可!你们府台衙门账目这些亏空纰漏,是何道理!”(注释1)

    “嘭!”

    苏州府府衙大堂。

    虽是暮春三月,吴善言却不停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好像天气很热似得。

    他怯怯望了眼公案桌上坐着的傅作舟,下意识哆嗦一下,生怕这位从京师赶来的愣头青再拍惊堂木,每次惊堂木爆响,都能把吴知府吓得心惊肉跳。

    吴知府的下首位置,依次坐着本府的何同知,杨通判,还有推官、经历、照磨、检校、司狱之类的属官,苏州卫指挥使雷德明,苏州织造局的曹公公和浒墅钞关(注释2)的蔡主事坐在苏州府官员对面,。

    此刻,所有人都耷拉着脑袋,不去正视御史傅作舟。

    在傅作舟前来苏州之前,苏州府上上下下便将此人底细摸了个清楚。

    隆庆五年的三甲进士,论官运,可算是平步青云,授官便是御史,不是主事县令这样的下下选,而且,此人还被分到了南直隶,肥缺中的肥缺。

    御史虽是正七品,然官小权重,慢说对苏州知府,便是到了湖广浙江,巡抚遇上了也要怕他们三分。

    更要命的是,这位傅作舟,据说是元辅张太岳的小友,两人关系匪浅。

    所以,他不到三十岁出头,就能巡视苏松两府,官威大得很,出言不逊,很有御史的风骨,当然,在这些老油条眼中,不过又是个愣头青!

    何同知瞟了眼局促不安的上官,不停给吴善言使眼色,意思是让他给这位愣头青多送些银子孝敬。

    吴善言只当没看见,悠悠然道:

    “傅御史明鉴,我国储积,多倚东南,惟苏州府为最,苏州府百姓精耕细作,自与北地不同,所以亩产颇高,赋税也是北地的十倍……前年七月,连降暴雨,太湖、娄江洪水泛滥,嘉定、吴县、昆山三县田亩被淹没·······”

    傅作舟冷冷道:“够了!本官不想听你讲这些国朝典故,也不要听什么水灾毁田!前日,本官与杨通判去府库查储粮,他推说今年上元节府库失火,账簿烧没了,吴知府,先不说大水的事,年初府库焚毁,怎不见你奏报户部?”

    吴善言顾左右而言他:“这个,实在,实在另有隐情·····还望傅御史明察····”

    傅作舟还要再说,坐在他左手位置曹公公脸色铁青,轻咳了两声,像是要说话,这时,御史身边仆从上前耳语几句,傅作舟脸色大变,惊道:

    “什么,徐参议正妻,也昏倒了?”

    曹公公和墅钞关蔡主事互看一眼,姿态威严的蔡主事故作惊讶道:

    “傅御史,昨日你刚查钞关税目账簿,不知从哪里道听途说,说什么徐参议和钞关衙门有勾结,些许凭证都没有,就让手下去人家府上抄家?恰好徐参议从浙江休假归来,你直接给人气昏了,这,不合规矩吧?”

    “此事是本官唐突,我已发文浙江御史……”

    曹公公目光炯炯盯着年轻御史,不阴不阳道:

    “且不说人家贪了没贪,好歹是从四品的官儿,在杭州干得好好的,去年你们弹劾人家怠慢考成,夺了人家半年俸银,今年又追到门口抄家,你一个苏松御史,还要管浙江省的事儿,不易啊,回头,咱家给冯公公说,干脆北直各省的巡查,也让你做了好!”

    曹公公说罢,拂袖而起,转身便要离去。

    吴善言皮笑肉不笑道:

    “曹公公,且留步,坐了两个时辰,还没用午膳吧。”

    曹公公头也不回道:“咱家让小鬼挠了,闹肚子,吃不得饭!”

    一众文官瞅着太监走出衙门,见他连个招呼也没和御史打,都忍住没笑。

    苏州府官吏害怕御史,阉人却不怕。

    曹公公是司礼监冯保的人,打隆庆二年就来了苏州,这些年帮宫里输送了不知几万匹丝绸,朝廷上下都给他几分面子。

    可这位初来乍到的傅御史,不分青红皂白,前几日刚一来,就先从织造局查起,各种账簿都过了一遍,搅得钞关上下鸡飞狗跳。

    曹公公很不高兴。

    傅御史是张首辅的人,张首辅和司礼监关系非同一般,这位愣头青不知是脑子进水还是要学海瑞大义灭亲,上来先从自己人动手。

    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自己人吗?

    所以曹公公才这般生气。

    说来也能理解,别说这位三十不到的御史,便是他的推手张太岳,也是十足的愣头青。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三年后的夺情事件中,当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锡爵,带着翰林、宗伯以下数十人,求见张居正,张拒而不见。

    王锡爵径直闯入张府丧次(张居正父亲刚去世),当面恳求张首辅放过应言获罪的御史。

    张居正说:“是皇帝发怒,要廷仗他们,我无能无力。”

    王锡爵说:“即便是圣上发怒,也是为你而发怒啊。”

    已经位极人臣的张居正,无言以对,竟然跪下来,解下腰中佩刀,拱手递给王锡爵,大声叫道

    “皇帝要留我,你们要赶我走,来!来!来!给你刀子,你把我砍了!你来砍我!”

    王锡爵吓得落荒而逃。

    注:

    1、《明史·职官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

    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后改科员。在外巡按,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清军,提督学校,两京各一人,万历末,南京增设一人。巡盐,两淮一人,两浙一人,长芦一人,河东一人。茶马,陕西。巡漕,巡关,宣德四年设立钞关御史,至正统十年始遣主事。攒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

    2、浒墅关[xǔshùguān],位于苏州城北运河,当地人多简称作浒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汇吴会巨浸,以入于海“,号称“十四省通衢之地“,北方的棉花、小麦、杂粮、南方闽广的海货、苏杭嘉湖的丝、棉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都通过这里,故镇内商贾骈集,贸易繁盛,“每日千百成群,凡四方商贾皆贩于此,而宾旅过关者,亦必买焉“。正德时,明政府在浒墅设关征税,设户部主事管理,自此成为明代最著名的钞关之一,每年商税收入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