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龙城人家 » 第二章 第二回 竹山之行

第二章 第二回 竹山之行

    第二回竹山之行

    龙城解放后不久,还在山窝窝里的蛮牛也迎来了破晓之光。18岁的蛮牛在抢头灯中一战成名,彻底从一个幼年丧父的放牛娃蜕变成了乡亲们津津乐道的少年英雄。解放后1951年,蛮牛所在的富水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为方便开展群众工作,乡政府在每个片区都成立了农委,负责将地主阶级的田地统一充公,再按人头分配到每家每户。

    在当地口碑颇佳,年少成名的蛮牛被众人推举为竹山、上童、上志、峰高、严塘五村片区的农委主席。

    二十出头的蛮牛长得高大威猛,又当上了农委主席,前来介绍对象的媒婆络绎不绝。但任凭谁人来说,蛮牛都不肯答应,因为她始终忘不了和一个“洋学生”的偶遇。他依稀记得那天院子的水井边,不知为何来了一位身着蓝布短袄、黑色长束裙的女学生。这个女学生齐耳的短发,精致得无可挑剔的五官,以及山里人从未见过的白长筒袜搭配黑皮鞋的城里装扮,让情窦初开的蛮牛久久难以忘怀。后来蛮牛打听得知这洋学生是来走亲戚的,是龙城高校的进步女学生。打听到这个消息后,情弦被拨动的蛮牛又自惭形秽起来,城里的“洋学生”哪能看上他这家境一贫如洗的山里伢子。

    秀巧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蛮牛所在的小山村,故事还得从秀巧一家回乡后讲起。回到谢家大院的秀巧,如同笼中之鸟,她满心期盼着早日回到龙城修完学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这个全新的社会施展才能。

    第二年开春,秀巧的堂姐谢红梅回家串门,给谢家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本这堂姐十年前嫁给竹山一大户人家,家底殷实,如今土改幸亏家族中有一堂弟童蛮牛在当农委主席。家中田地虽被充公,但房屋家财俱在。如有蛮牛帮忙在乡政府美言几句,谢家也有望划为富农,不仅家中财富可保住,日后子女也能有出头之日。

    听到这一喜讯后,回乡后整日闷闷不乐的谢公明喜出望外,他建议是否买点好酒好菜前去拜访蛮牛。“这可千万使不得,伯父你个地主去拜访八杆子打不到的亲戚,而且对方还是农委主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到时不仅害了你,还害了对方。”红梅告诉伯父谢公明,她有一个“美人计”,如能把秀巧许配给蛮牛,谢家划为富农一事自然水到渠成。

    谢家这一情急之下乱点鸳鸯谱的计划,谢公明思量再三后表示赞同,但深知女儿秀巧无心嫁人,一心只想求学的余美德犯了难。她劝自己丈夫:“秀巧从小在城里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生活,哪能嫁到竹山那样的山冲冲里。”

    “她不走这条路,还不照样一穷二白,你们女人家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谢公明几句硬话把美德气得直哭,见妻子哭得伤心,谢公明又劝解道:“只要我家被划为富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就不信我谢公明保住了这点本钱,一辈子都不能东山再起,到时再把秀巧一家接出来。再者说,这小伙子蛮牛,我虽未曾谋面,但年纪轻轻当上农委主席,秀巧跟了她不愁走不出大山。”

    “伯父说的在理,伯母你看我也是咱谢家大院长大的,在竹山不是也过得好好的,只要家里男人上进,在哪都能过上好日子。”见伯母忧心忡忡,谢红梅赶紧开导。

    听完夫君和侄女一席话,通情达理的美德也不好再阻拦,她在想把女儿嫁到竹山前,虽不能把这个残忍的现实告诉她,但还是得让她去看看,好有个心理准备。

    三人商量半天后决定,让红梅假装带秀巧去竹山散心。还蒙在鼓里的秀巧,一听说堂姐热情邀请她去做客,正在家中苦做“笼中鸟”的她没有多想,带上几件换洗衣物就随堂姐而去。

    从谢家大院到竹山的路途足有四十余华里山路,学生气十足的秀巧犹如出笼小鸟,一路上与堂姐红梅有说有笑,她把在龙城时上街下乡文艺宣传的趣事一股脑讲了出来,讲到兴起时还唱起了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秀巧悦耳的歌声、银铃般的笑声,在崎岖的山路上洒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看着17岁的堂妹如此天真无邪,红梅有点于心不忍,但转念一想自己拉的这根红线,也是眼下谢家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么一想后红梅愧疚的心算是安定几分。

    不知不觉姐妹俩走到了进竹山最难爬的马界坡,坡上有一条如瀑布一样直落九天的石级路,足足有一百多级石梯,却是竹山人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让红梅没想到的是,在城里住惯了的秀巧,不但没有埋怨石梯难以攀爬,反而好奇起为何每一块青石板都如同打磨过一样。“红梅姐,这石板路究竟有多少年了,为何这么光滑。”秀巧扑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问道。

    当红梅告诉她这一条历经百年的老路,正是因为留下了竹山人祖祖辈辈汗流攀爬的斑斑足印才会如此时,书生意气的秀巧笑言一定要好好写篇文章,赞扬一下这勤勤恳恳的竹山人,歌颂一番这一块块默默无闻甘当劳动人民垫脚石的青石板。此言一出,红梅只好苦笑,她心里在想:妹子,你马上也是竹山人了,以后你多走几趟,就没有这闲情雅致来赞颂这陡峭曲折的石板路了。

    越过马界坡,映入秀巧眼帘的是一片浩渺无边的竹海,山风的吹拂下,成片的修竹翩翩起舞,卷起一层层翠绿的波涛。从未见过如此美景的秀巧,拉住堂姐红梅站在马界坡坡顶,任山风将秀发吹散。“红梅姐,这就是竹山吧!真是地如其名,太美了!”秀巧兴奋地抱着堂姐在坡顶转了三圈,边转边喊道:“竹山!我来了!......”

    穿越竹海中的林间小道,满心欢喜的秀巧,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茶水坑。这个撒落在龙山山窝的古朴院落,四周被青山环抱,最迷人的是那白茫茫的一片梨花,几十棵古梨树在明媚的春光里尽情绽放。一条清水潺潺、自上而下的小溪将院落劈成两半,小溪两傍,几座简易的木质和石质结构的小桥挑起两边的老少爷们,一条几百米长石板路飞挂中天。四口清澈见底的水井旁妇女们正在洗衣,见红梅带来一个“洋学生”,乡亲们都热情地打起招呼。此情此景犹如世外桃源,让在龙城经历过两次战火的秀巧倍感温馨。但她所不知的是,当她从古井旁走过时,井边土砖房内一个懵懂少年,正透过窗户纸的缝隙如痴如醉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