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吾命登仙 » 第一百七十三章汝窑的三足洗

第一百七十三章汝窑的三足洗

    卫联合的脸色很安详,没有看出喜怒哀乐。"莫川,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莫川见卫合没有说话,便问他。"我在外面忙呢!"卫合望着眼前这个满脸愁容的年轻人。但这样的表情,仍使莫川的心咯噔一跳,内心无可奈何地叹息。

    这才是作品呀受到顾客质疑内心再不爽都要憋在肚子里,束手无策。这就是工作嘛被客户质疑心里还不高兴也得憋着,无奈啊,这就是工作呀被客户质疑心里又不高兴也得憋死,这还是工作吗?算一算,快去验货,省的这一批人多说两句不好听话的话,自己又受不了性子,多堵住他们两句,全被气得撒腿就跑,然后不好意思。

    莫川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珍贵的。我不会拖延的。"“莫川,你快来帮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好吗?”司徒曦忙喊着。莫川放下手中的活,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和雨伞往屋里走去。“怎么啦?心里突然动了一下,向正要出手相助的司徒曦说:“我可以出手了。”

    司徒曦望着自己撸起衣袖的莫川不知何故心里是替莫川不平。

    其他人都不知莫川有什么能耐,见了年纪凭着经验乱猜。莫川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安排到一家公司做了部门经理。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很强,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并且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位老板在古玩鉴赏这一块那可是真的能干,并不普通。

    这时,莫川来到一排保险柜前,他并没有拿出第一个保险柜来,而是跑向正中,拉了个中号的金属抽屉,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抱出一只艳红的瓷瓶。

    司徒曦见此情景,双目微明,无愧于上级,竟径直拿走了这件干隆釉里红瓷。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件瓷器在当时也曾引发刘浦和和金子昂二位鉴宝师发生争执,后又援引莫川之言,轻易地劝服了二位鉴宝师。“这件器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釉下五彩瓷”。莫川笑着说,“这可是一件难得的好作品!”莫川为自己的鉴定结论感到骄傲。“这怎么可能?这既证明了莫先生的眼力,又证明了此釉里红无疑是货真价实。

    这下上级把这东西拿走了,明明就是想在一瞬间把这一群人堵在嘴里呀

    果不其然,刚见到莫川从这个瓶子里抱出来,前来观货的群众便闹了起来,几个性急中生智的鉴宝师径直越走越远。

    “那就不是釉里红了吗?”

    “色彩艳点,但也不能由此而否定呀,这就得仔细看看了。

    “这货真釉里红啊!能把这货拿下来可赚大钱啦!”

    “唉,听说马宏伯珍藏着一件釉里红呢,向来宝贝得不能再宝贝,从不见过外人,听说他以后在通瑞典做过一批古玩呢,不也就这样子”,说到做到者信息倒也灵通。

    “可不是吗?真是马宏伯的那一件。”

    当大家纷纷议论时,几位鉴宝师已围着这釉里红左顾右盼,又满脸惊奇地回来小声说:“八成是正品。”

    各领导听到这句话,马上就懂了,讲了80%,这基本都是正品呀

    司徒曦见此情景,不禁说道:“这件乾隆釉里红瓷器就是被莫先生考核下来的。大家看看如何。”

    岂知大家听闻后丝毫不像当初看到釉里红时那么兴奋,而是撇嘴道:“要是我没有猜错,那一件是马宏伯珍藏的釉里红呢?马宏伯是林城大名鼎鼎的藏家,手中真品颇多,从中取走,并无出奇之处。”

    司徒曦听后委屈地说:“什么显赫收藏家?他送了近三百件收藏,才有了不足五十件真品。”

    司徒曦话音未落,莫川便打断了他的话:”嗯。”

    司徒曦愣住了,看了看莫川苛刻的目光,嘴一动也不说什么。莫川想了想,又抬起头对她笑着说:"你知道吗?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啊!"司徒曦一时语塞,没有回答。说实话,自己比莫川还要老,但这样的反差,却比莫川更沉。

    不得不说穷人家小孩是早当家。

    大家听了司徒曦的半截,都一个个嗤之以鼻,不吱声了。他的第一件大事是在年底前把公司做完。这一年里,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做好;二是在年底前给大家发个红包。第一件事。这第一个开门红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懒得和这样的基层员工交谈。

    莫川扫视着这几个人说:“那么似乎每个人都没有反对的意见嗯!没有反对的意见也是可以的,司徒曦抱住它。”

    司徒曦听后当即把这釉里红取来放进锦盒里以防破碎。

    莫川这一次之所以不耍小心机,是因为本来就毫无意义。他知道,他的那个“保险”是装在自己口袋里的。他的钱包里装着他最爱吃的东西——鸡蛋和肉。这就是他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呢?于是老老实实地在手边的第一只保险抽屉里拿东西。

    “此件弥勒佛为南北朝时期石造像,保存比较完好,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应具有重要价值”,莫川又抱出了一尊石造像。

    几位鉴宝师饶有兴趣地跑过来一探究竟,溜达了一圈后回来小声地说:“真品无疑。”

    这让每个人的坏情绪都好过些。

    “这张堆绣唐卡是一游客从藏区带回的,谈不上古董,但在某些时代,它应是民国旧物,韵味十足,你看吧!”

    莫川铺陈了一幅各色彩缎裁绣而成的唐卡,介绍说,这幅唐卡虽算不上古玩,但制作却异常考究,极具收藏潜力。

    果然几个人看了都一脸满足。

    “此件还是民国旧件根雕。尽管材质黄杨比较平常,但看看这一对树根和树瘿运用得巧,可谓登峰造极。艺术欣赏价值很高。

    “这只扬州竹胎雕漆化妆盒。”

    “这干隆搅胎玻璃葫芦着色旋转颇有点魔幻。”

    “一字乃马一浮篆书七言联。书法苍劲瘦直,极富韵味。”

    莫川一件件地介绍绝当品,只要介绍一个,马上就会有人来辨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快的鉴定。""你这是怎么了?""我看他这是在玩一种叫‘魔术’的游戏。"莫川说,"我知道。看来这条道路是缓慢的,真的没有。

    要想让鉴宝师亲自去鉴定,起码要有个推测,之后才能找到证据来验证你的推测,这样实际上是非常耗时的。

    现在就有莫川的直接引入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莫川通知的效果直接预设出来,根据这一依据找几个特征支撑或否定即可。

    因此看起来是件件过来,其实是非常快的。

    可是,当一件件绝当品问世,每件物品得到各位鉴宝师的认可时,一种异样的氛围突兀地弥漫了整个会场。

    当第一块釉里红成为真品时,人们都不会感到惊讶,马宏伯藏家的名头终究放在了那上面。

    当第二尊石造像弥勒佛亦为真品时,我们并无多大感触,估计是马宏伯抵押品同批。

    第三件还只是真品时,人们对马宏伯抵押品这批当品越来越有把握了。

    当第4,5,20,21件为真品时,人们觉得不对。“这就是我的作品吗?”“你是怎么画的呢?”“这幅画作有什么特殊之处呀!”“你看它的构图和线条吧!相视一望,无不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些许的诧异。

    他们是再傻,都看得出来当品上标签编号有跳过,早已经不是马宏伯那批绝当品了。

    细想起来,马宏伯拿着抵押,按合同逐批办理,这批藏品撑着都有10件之多,即使当初都是自己收藏,如今早已不是。

    大家的目光里都流露出了些许的震撼。

    他们是混古玩这行的人,知道其中之深。所以他们都喜欢在古玩店门口摆摊设点。而现在,在东城市这样一个讲究品位和格调的城市里,古玩店的生意却每况愈下。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可谓赝品漫天飞舞,就连自己的店也有真有假,好货全留内院了,专给固定大顾客。

    这样可以送去典当抵押,膝上还可以想到其真品率恐是低得惊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靠自己的眼力和经验来判断真假的。他们相信,只要真品率不高,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买,从而使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过,即使如此,他们所见到的仍然是一批又一批真品,那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通瑞拥有惊人的筛查能力

    又想了想以前通瑞典当内人士自己的话,面前这小伙子撑起了通瑞几乎7成的考核,不就是这些绝当品大半被他考核得那么年轻吗,哪有那么厉害的眼力

    大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真是颠覆了她们从业数十年来的经历

    爱玩古玩的年轻人并不鲜见,别管他们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还是想在同龄人中间突出一下性格,反正一提古玩就可以说长得难看

    54

    的年轻人的确很多。但能够达到鉴别真伪的目的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因为这个行当没十几年经验,一点也干不下去。这一行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技术性高,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很难胜任。特别地,莫川也是难度最大、最为烦琐、最难以系统研究的“杂项”评估专家

    这时站在一群卫联合面前,冰冷的神情渐渐舒缓。他是一名商人,但他有自己独特的察言观色的基本功;在他看来,莫川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很多生意上的优势。但在这场“赌局”中,他却败下阵来。他确实对古玩一窍不通,但他却能看清在场这行人的神情转变,而这种转变正在不断地平复着他先前暗暗生起的愤怒,他果真是错在莫川身上吗?

    想到这里,卫联合突然又有点烦那个把事情报告给自己的小伙子,那不就是坑害自己么自己如果一时没有忍住性子,就骂莫川一顿,把莫川气得撒腿就跑,这个损失算得了什么呢

    似乎以下部下的说法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有的事情只有自己去当面评说

    卫联合的心思繁杂之极,高逸文更充满了惊愕。

    他推荐莫川,是因为他压根就不认为莫川所评价的当品会是百分之百的对。所以这次莫川要带大家一起去验货,结果却让大家都大吃一惊:真的是假的吗?莫川说的没错,这是真的!一定是漏网之鱼。他并不是一个研究杂项看不明白莫川评价的话。但此次前来统计的人可以说是林城的行内高手了,这个赝品虽然可以瞒一个人两个人,但肯定瞒不了那么多人,到时只要一露面,肯定会让莫川难堪而亡

    加之老板也在这里,莫川的一点差错,都会无限地放大,到时老大给莫川的感觉一定是极其恶劣的,说一不二就要把莫川赶出去滚。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至今一个赝品也没有,真是个奇迹

    别急别急,将就高逸文在心里如此安慰自己,忍耐性子等。

    “这汝窑青瓷”莫川抱着一只仿佛刚从蓝墨水里取出的三脚洗,表情里带着几分喜欢。“这个是我收藏了很久的一件瓷器。”莫川说,“它是汝瓷胎上写着‘官瓷’二字,胎质细腻、釉色青白。”这件瓷器价值不菲。这是他们这些绝当品里的得意之作,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无财力把藏品拿下来。

    这件三足洗的口径大约有十八分,但非常矮小,仅有三、四分。它是由陶瓷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艺术需要设计制作而成的。由于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因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洗心和底心均为白色,胎色呈“香灰胎’,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在这种碧蓝的釉色中,给人以极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如果是外行人,第一眼看去估计会认为这是一件现代工艺品。

    莫川话音未落,已有人惊呼:“汝窑瓷器是官窑或民窑。”

    这人说完这句话就匆匆冲过来。“我是谁?”“你是我,我就是我!”“那你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神情中透着一种亢奋的色彩。

    若此乃汝官窑无疑会在林城的古玩界中引起轰动。

    汝窑瓷器传世品很少,尤以汝官窑为甚,据查迄今仅有70多件,且均为传世品。所以,研究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汝窑窑址分布与特征汝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朝墓葬均未见汝官窑1件。

    之所以会出现汝官窑这么匮乏的情况,是由于汝官窑只在宋哲宗至宋徽宗这20年间才烧造出来的。北宋时期汝州(今河南新蔡县)的瓷业已经非常发达,当时全国只有几个窑场烧造过这一品种,而此时的汝官瓷却被列为贡品。20年的生产,以膝皆可想到能出其多,加上历史战乱破坏,能够留存的就是大气运

    南宋《清波》杂志上便已给以“近尤难得”,何况今日。

    当然,后人对汝窑瓷器的模仿还相当丰富,若是后人模仿或者汝民窑,其价值取决于品相。汝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其历史之悠久,品种之繁,工艺之复杂都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产品,而且现在的市场上还能买到它。这在今天来说真是奇迹!因此,无怪乎这位鉴宝师会这么亢奋。

    莫川也明显明白了这个道理,面带遗憾地说:“应属民窑但,雍正时期仿"。

    那位鉴宝师一听民窑就一脸的失望,但一听“雍正”二字,两眼又亮了。

    宋汝窑瓷器的名贵还在于后人的仿品从没有被完美地复制过,最优秀的也只是烧造到九成像而已,其中就有雍正时期仿精品率很高。

    当莫川说出这句话时,早就有一个人上来察看了。

    “这种色彩如此艳丽,有一种化工的味道呀多了就是真东西。”

    “对呀!这个颜色看去的确有点新鲜。”

    汝窑瓷器少见,这样高度写实的仿品当然少见。但这一消息在当地却不胫而走,许多人都想一睹汝瓷之真容。有的人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其拿去参加拍卖会。许多鉴宝师仅闻其名,即有几件亦有许多一般民窑的,这时见此立即提出疑问。

    这也是清点绝当品至今,莫川首次被人怀疑。

    这时当听到这几位鉴宝师提出疑问时,谁也没有发现高逸文表情亢奋。他的眼睛里似乎还残留着些许激动和好奇。他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翡翠。"高逸文说,"你知道吗?那就是莫川。""哦!要是他没有记错,这事恰恰是莫川所评价的。心里一激动,您还真有点打眼睛。

    莫川浑然没有在意大家的疑问,淡淡一笑:“色彩艳丽的人被判定为赝品,那么以前那个釉里红不就是更西贝货了吗?那个珐琅彩怎么说呢?”

    一语中的,堵住了几个鉴宝师的嘴。“这东西是假的吗?”“是啊!真不像是,怎么会这么便宜呢?”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心里暗暗烦着,她们是在怀疑,用得着那么挖苦她们吗?

    这时两人光顾对莫川怀恨在心,但忘记了当初如何因莫川年事已高口吐伤人之语。

    “这张打包票保雍正仿品,莫川坚定地说。”

    “哼哼,此话绝矣。青瓷也不只汝窑能烧,特别磁州窑也烧同类产品。眼拙之辈很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何况后世仿制者之多不胜枚举。”一位留着板寸头发的鉴宝师嗤之以鼻,言语间指桑骂槐,挖苦莫川“眼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