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174章 黛玉焚稿为哪般

第174章 黛玉焚稿为哪般

    山壁上,王维仗着身体强壮,自抠了半天,终于将自己抠了出来,他暗暗运转回春术,回到断山上,又成了一个身体倍棒的壮小伙。

    他身体上没伤,可是脸色有些苍白,眼中带着几分惊恐不安,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刚才他一踩到线上,身体刹那间被定住了,动弹不得,接着脑子一阵恍惚,眼前出现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那里得天空是耀眼的红色,大地是血凝一般的红色,在天地之间,是尸山血海,正燃烧着血红色的火焰,大地上遍布着河流,如同血管一般。

    其中还生活着无数丑陋的怪物,奇形怪状的东西,见之可怖!

    正当他准备多看几眼,忽地一片红色身影从天上飞来,有数十只,那是一种飞行类异兽,翅膀上布满血鳞,面目狰狞,没等他做出反应,就被其中一只扇飞。

    “那是什么?”

    王维走到红裳身边,心有余悸地问道。

    “普通的护界兽,飞血妖蛾!”

    蛾?确实有点像,也只有一点点,那便是它们也成群结队,长着宽大的翅膀,除此之外,毫无相似之处。

    “它们护的什么界?”

    “我的界!”红裳稍稍踢了点土,掩住了直线。

    “你的界?”

    王维惊诧莫名,那片血色的世界竟然属于红裳,真是太恐怖了,怪不得她一直穿着红色衣裳,原来的世界全是红色。

    另外他更好奇的是‘什么是界?’

    听了他的问题,红裳微微一笑,问道:“你可知剑道境界?”

    “剑法、剑势、剑意、剑境、剑域,可对?”

    红裳微微颔首,“剑道允文允武,不受天地灵气限制,不受种族限制,自古传承下来,体系最为完整。因此境界的划分,剑道最为合理,也最为完整,可以作为各道境界的参照。”

    王维点了点头,比起才兴起一万多年的文道,剑之道从上古流传至今,确实更为成熟。

    “你的界与剑道有关?”

    “无关!只是作为参照。”

    红裳笑道:“在‘域’之上,有一重天名曰‘界’。我与道济非是剑修,却各有各界,吾之界名曰‘炼狱’;道济之界名曰‘红尘’。方才那两条线,便是界之入口,我与道济划下道来,各入对方界中一游,我先一步出界,便算我赢!”

    红尘?炼狱?

    此事太过玄幻,王维不甚明白。

    “你境界不够,自然理解不了,等以后再告诉你吧,免得你知道太多,心生恐怖。”

    “不会吧?”

    王维自觉胆子不小,怎么会被吓到呢?

    红裳嫣然一笑,大袖一展,向四周揽了一下,仿佛这片天地尽在她的掌控之下。

    “你可知混元大陆也是一界,名曰人间界。”

    “什么?”

    王维惊呼道,若是此处乃是一界,那大陆上所有人,包括自己,岂不是一直生活在别人的界中,如同笼中鸟一般?

    此事稍稍想一想,便不寒而栗。

    “怕了吧?”红裳微微弯起嘴角,笑着打趣道。

    确实有点恐怖,王维问道:“人间界的主人是谁?”

    红裳站在断山上,负手而立,望着连绵的群山,淡淡道:“此界无主,等汝来取!”

    ......

    在说完那句话后,红裳便离开了,不是回长安,而是去了南方。

    她说,梁山出了点小状况,要去看看。

    王维好奇,想问一问梁山之事。

    她只是说,时机未到,天机不可泄露,时机到了,送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维不知道惊喜是什么,却对她的离去有些感伤,有些不舍。

    红裳盈盈一笑,抚摸着他的脸颊,轻轻地道:“小维,快些长大吧!”

    那种宠溺的味道,王维品味了许久,等他回过神来,斯人已鸿飞冥冥,杳无踪迹,徒留下几声叹息。

    “哎,都走吧!”

    红裳走后,空智带着张无忌三人继续北行。

    ......

    “此番犬子之事,多谢玄奘周全!”

    夕阳下,古道旁,张籍拄着一根木杖,慢慢地走过来,此时他衣衫破碎,沾满尘埃,仿若一个病困交加的难民。

    “先生不可,晚辈当不起!”王维侧过身子,抬手扶起张籍。

    “咳咳!”

    忽然张籍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身体摇摇欲坠,像是受伤不轻。

    王维趁着扶住他的时候,施展回春术帮他疗伤。

    “玄奘,别浪费灵气了。”

    回春术与灵气治伤差不多,张籍以为此乃练气士的手段,摆手推开,不让他浪费珍贵的灵气。

    “先生,伤得很重?”

    按理说他输送了一些灵气之后,张籍应该恢复了一些,怎地依旧病恹恹的,奇怪!

    “老朽身体并无大碍,”张籍叹息一声,指着头说道:“只是识海受损,难以痊愈。”

    “怎会如此?”

    林如海中了吴用的暗算,才会识海受伤,张籍只是跟顾怀恩斗了一场,怎会伤到识海?

    “无需紧张,老毛病了。”

    年轻时,张籍也曾尚义任侠,好打抱不平,一次跟人斗法,伤到了识海,后来一直没有痊愈,如今年龄大了,旧伤复发,导致眼睛出了问题。

    “玄奘,我有一事相求。”张籍有些为难地说道。

    王维面色凝重地表示:“先生请说!”

    “玄奘啊,你用过的诗稿可在?”张籍问道。

    用过的,就是那些被吟诵过的灵诗。

    王维不知道他要诗稿有什么用,不过抄诗从来不打草稿,他怎会有诗稿呢?

    “抱歉先生,做完了诗,诗稿也就烧了。”

    “烧了?”

    张籍惊呼一声,满脸遗憾地叹道:“可惜,真可惜呀!”

    于是他又向杜甫讨要用过的诗稿。

    好在杜甫有保留诗稿的习惯,他拿出一叠用过的诗稿,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张籍。

    张籍道了声谢,拿出火石点燃了两张。

    “啊,张先生,为何要焚诗稿?”

    杜甫一脸幽怨地说道,他以为张籍讨要诗稿是想收藏,不料张籍竟然直接烧了,太桑人心了,一点也不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

    “子美莫怪,老朽稍后向你解释。”

    张籍也不嫌脏,直接将诗稿的灰烬倒在口中,尽数吞了下去。

    “先生!”王维和杜甫惊呼道。

    “哈哈,无妨!”

    张籍大笑几声,过了片刻,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气色竟然慢慢地好转,变得倍儿有精神。

    “先生,这是何故?”王维惊讶地问道。

    张籍神秘一笑,讲起了一个小故事。

    数十年前,他受到伤病困扰,四处求医,寻求治愈识海之伤的法子,却一直没有找到。

    忽然有一天他在路边遇到一个算命的道士,那道士自号东瀛子,善于卜筮、相术,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

    张籍抱着试一下的心思,向东瀛子求了一卦。

    东瀛子淡定一笑,让他某日某时赏给某个乞丐几个馒头即可。

    张籍半信半疑照做了,谁知真从那乞丐手中得到了一个‘偏方’。

    即是服食灵诗之稿,可以延缓识海之伤,灵诗等级越高,诗稿灰烬的效果越好。

    “果真有用?”王维惊讶道。

    张籍捋着胡须,笑道:“你说呢?”

    见他伤情稍缓,王维不由地信了几分。

    此外,他依稀记得,后唐文人冯贽在《云仙散录》中记载,张籍喜欢将杜甫的诗稿烧灰拌蜜而食,以求“改易肝肠”,增加文才,写出杜甫一样的好诗,此便是‘杜诗烧灰’的典故。

    本以为这是张籍的怪癖,不料却是治病的良方。

    “多谢先生赐下良方!”王维施了一礼道。

    “为何道谢?”张籍不解。

    王维笑着将林如海的事情讲了一下。

    张籍道了声‘机缘’,又道:“请玄奘子美保密,无使外人察知?”

    “为何?”

    “据我所知,乞丐有可能是个游戏红尘的神仙,那日他说,‘此乃偏方,不可外传,用之者三,此方乃废’,老夫私心作祟,不敢向外人提及,曾有友人见我食灰,问起此事,老夫戏言食用灵诗诗稿可涨文才,以此来遮掩。”

    “请先生放心,晚辈知道轻重。”

    王维本想写信给林妹妹,告知此偏方,却担心泄密,便期盼着七夕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