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214章 七杰入宋壮国威

第214章 七杰入宋壮国威

    “子茂,南安郡王嫁女,不知与探春姑娘有何干系?”

    听到南安王妃的名头,王维隐隐地想起了什么,却又没多大印象。

    杜郁苦着脸说道:“南安王妃十分宠爱几位郡主,舍不得将她远嫁异国他乡,于是王妃打算从勋贵中寻找一女子认作义女,代替郡主和亲。不知何故,王妃竟看上了探春姑娘。”

    “贾家应了?”

    “贾家势衰,此举舍了一庶女,却得了一门显赫的亲戚,何乐而不为?”李嗣补充道。

    太上皇倒台后,勋贵势力仿佛被打断了脊梁,实力大减。

    如今贾家没了依靠,贾家爷们儿又不顶事,只靠着贾母和元春勉强撑着。

    元春与贾母殚心竭虑,四处结亲,希冀以此来给贾府续命。

    若是能保住贾府地位,又何惜一贾探春呢?

    不过,贾探春要是嫁给了杜牧之孙,也算是一门显亲吧?

    “子茂,令祖乃是文王,论身份地位丝毫不比郡王差,若是你上门求亲,贾家不会不答应吧?”

    “迟了!”

    杜郁叹道:“此次和亲来得甚急,准备的时间短,等我知道此事时,朝廷已下了册封诏书,册封探春姑娘为定安郡主,明年春便要动身南下,此时上门求亲,已经来不及了。”

    “哎,你为何不早些下手呢?!”

    王维叹道,红楼梦中,探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明涕送江边望’一句,正符合探春远嫁长江之南的结局,或许这是她的命运,天命难违!

    “子茂,此事已成定局,找我又有何用?”

    难道这小子也想带着贾探春私奔?

    可是上次在断山上,他向济公郑重地承诺过,表示不再插手红楼之事,此事过去不久,怎能言而无信?

    且如今自己有家有室,有族人有大业,身上负担很重,怎可能冒着被济公超度的危险,来成全杜郁和探春两人?

    想着济公的手段,王维不禁有些头痛。

    李嗣呵呵一笑,道:“王大哥,此事小弟谋划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只要王大哥依计行事,必定能成全子茂和探春姑娘。”

    “你想的?”

    “不才正是小可!”

    李嗣摸着下颌并不存在的胡须,志得意满地说道:“此计乃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瞧着他的德行,要是再给他一面羽扇,倒跟公孙策有几分神似。

    王维暗笑,问道:“如何偷梁换柱?”

    “据说,此次朝廷和亲,王大哥乃是送亲之人。”

    “哦?”

    王维确实没有得到相关的消息,“此事可当真?”

    杜郁点头道:“贺侍郎作为本次和亲使节,他主动向陛下提出,希望你能担任本次和亲的副使,护卫和亲队伍周全,陛下今晨已答应了此事。”

    贺侍郎就是礼部侍郎贺知章。

    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包括管理各州教化事务,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和亲之事,正在礼部负责的范围内,只是不知此次为何要贺知章亲自出马?

    “你们在此稍等,我去去就来!”

    王维下了楼,来到平时宴客之地,果然见到贺知章与怀素、雷万春、焦遂、杜甫几人正在喝酒。

    不知几人喝了几多,几人醉态毕露。

    雷万春提着酒坛唱起了‘精忠报国’;怀素拿毛笔沾着酒水,练起了书法;焦遂抱着酒坛,靠在栏杆上打盹;贺知章斜躺着,大肚上放着一个酒坛,他将脸放在坛口,对着酒坛吟诗。

    几人中,杜甫酒量最浅,此时正倒在桌子下,抱着桌子腿,呼呼大睡。

    王维无奈地摇了摇头,叫来楼中侍卫,送杜甫进了后院客房休息。

    收拾妥当,他站到贺知章桌前,敲了敲酒坛,不满地问道:

    “贺大胡子,你为何要害我?”

    “玄奘来了!”

    贺知章抬起头来,乱糟糟的胡须上,酒水淋漓,肥胖高大的身躯上满是酒气。

    自从醉仙楼开业,贺知章张旭等人就成了楼中的常客,没事了就来到楼中消遣,找怀素等人喝酒,次次都是大醉而归。

    起初,王维想着诗狂草圣来喝酒,怎么能怠慢?

    他每次都是笑脸相迎,亲自招待。

    只是几人来的太频繁了,招待不过来。而且名人看多了,好奇心淡了,便有些腻歪,于是这项差事就落在了怀素、雷万春的头上。

    几人都是酒鬼,凑在一起喝酒更热闹。

    “玄奘,坐下一起喝酒吧!”

    贺知章倒酒相劝。

    “先生请慢,我有一事不解,想请先生解惑。”王维按住酒坛问道。

    “哈哈,何事?”

    “先生可是本次和亲的使节?”

    贺知章摸了一把胡须上的酒渍,笑道:“不错,不止是我,此行还有玄奘你啊!你文武双修,诗才高绝,因此我点名要你做副使。”

    “南国一行,万分凶险,先生去便去了,扯上晚辈又何苦来哉?”王维气恼地质问道。

    “嘿嘿,正因为宋国是龙潭虎穴,才要带上你。”贺知章大笑几声说道。

    白眼狼!

    “先生,我每天好酒伺候着,你却要害我,如此行事,有些不仗义吧?”

    王维气恼地拿走了桌上的酒坛,不打算再浪费酒水了。

    朋友来了有好酒,坑货来了啥也没有。

    贺知章意欲抢夺,却比不得王维手快,无奈地坐了回去,笑道:“玄奘莫急,等我慢慢道来。”

    “说!”

    “嘿嘿!”

    贺知章瞅了酒坛一眼,吧唧着嘴巴不肯说。

    王维无语,将酒坛子推了回去,“喝吧!”

    贺知章喝了一口酒,笑道:“玄奘,你可知此次出使宋国,有何特殊使命?”

    “议和?”王维问。

    贺知章摇头道:“不止是议和,陛下命我等出使宋国时,切不可弱了大唐的名头,最好展现一下我等的才华,以此来彰显大唐的国威。”

    “如何彰显?”王维奇道。

    “哈哈,近百年来,宋国文坛鼎盛,接连出现了苏轼、秦观、周邦彦、柳永、晏几道、黄庭坚等词坛大家,以及程颢、张载、周敦颐、司马光等文道大师。

    总的来说,宋国文修的实力,胜过大唐太多。而且宋国盛行朱熹的儒学礼教,宣扬大唐乃是缺少礼仪教化的野蛮之地,诸多鄙夷。真是岂有此理!”

    贺知章赤红着脸,激动地拍着桌子,说道:“此次我等奉命入宋,便是要一展所长,让宋国文坛看一看,我大唐俊杰并不比宋国少。”

    “说得好!”

    怀素扔了笔,大声说道:“宋强唐弱,身为唐人,我等自当一展所能,为国争光,岂有退缩之理?”

    王维微微叹息,唐国确实很难。

    就文道实力而论,宋国有文皇,有文王二十多人,文尊上百,而大唐只有十多位文王,文尊数十个,双方对比,综合实力差别明显。

    宋国一旦主战派上位,便叫嚷着灭掉唐国,一统天下;

    而唐国位于北方,乃是四战之地。

    东北、西北、西方妖族势力盘踞,连年战乱不断。

    为了抵抗妖族侵略,唐国已是劳民伤财,疲于应付,面对南方宋国的挑衅,唐国大都以忍让为主,从来没有主动进攻过宋国。

    幸好宋国是文人治国,受到儒学影响,执政者大都主张以和为贵,不愿轻易地挑起两国战端,好战份子岳飞和范仲淹除外。

    “玄奘,你乃是诗绝,大唐最杰出的诗人,文坛最耀眼的星辰,宣扬国威之行,怎能没有你呢?”

    为国扬威,谁能拒绝?

    王维认命了,“贺先生,此次南行,共有几人?”

    “此次入宋,从一众年轻英杰中,陛下与众臣选出了七位。”

    “七位?”

    七剑下天山?

    贺知章瞧着桌案数道:“有你、杜子美、李青莲、颜清臣、怀素、吴道子、张说。”

    我去,这是全明星阵容啊!

    王维咂舌不已,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诗圣杜子美、诗仙李白、书王颜真卿、画圣吴道子、狂草怀素,还有未来的宰相张说,加上队长诗狂贺知章,身在宋国的候补张九龄。

    太凶残了!

    这票人随便去了哪一个朝代,都能吊打对方吧?

    要是唐朝把宋朝虐哭了怎么办?

    想想都挺激动的。

    不过宋国可是龙潭虎穴,要是唐朝队被群灭了咋办?

    “不怕!宋国最注重礼仪,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他们怎么使出卑鄙的招式呢?”贺知章道。

    啧啧,那可不一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