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229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229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

    “启行喽!!”

    一声长号,云开雾散,露出一座巍峨的皇城。

    开元九十年,二月十二,春和景明,阳光灿烂,今日乃是百花的生日。

    从长安内外,花开如锦,桃李争妍,莺飞草长,一派生机。

    经钦天监测算,今日乃是吉日良辰,利于南行。

    奉上谕,和亲使团启程离京。

    今日天未明时,王维带着一众将士汇合了郡主仪仗,以及使团来到了皇城的永安门外。

    在晨光熹微之时,使团等到了使者,以及皇帝的谕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酌南安郡王之女魏璎珞,温柔谦和,风姿卓越,名德皓贞特封为安定郡主,即日启程,和亲南国,以保两国友好,百姓安居”

    “魏璎珞遵旨!”

    贾探春凤冠霞帔,身着锦绣大红宫装,面色平静地接过了圣旨。

    “苦了我的儿啊”

    南安王妃抱着贾探春,撒了几滴眼泪。

    等到贾探春劝过,才抹着眼角退开,将位置让给了贾府一干真正的亲戚。

    贾政贾赦并不说话,只是遥遥地向郡主拜了拜。

    贾母王夫人等女眷身着诰命服饰,拉着贾探春细细私语,时而拿着帕子沾沾眼角,泪水又流得多了一些。

    待王夫人等下去后,赵姨娘,贾探春的生母不知怎么窜了上去,飞快地将三枚铜钱塞在贾探春的手里,“我省下的,你留着用!”

    “混账行子,谁让你过来的?!”贾政大声呵斥道。

    一个比丫鬟强不了多少妾侍又有什么资格面见郡主呢?要不是看在她是贾探春的生母份上,今日送行也没她的份。

    受了斥责,赵姨娘泱泱而退。

    而一直保持平静的贾探春却拿着三枚铜钱暗自垂泪,我吝啬的娘啊

    “宝玉,你不去送一送?”

    王维骑在大白上,向身边的贾宝玉问道。

    贾宝玉摇了摇头,拿着袖子胡乱地擦了把眼泪,问道:“王大哥可知三妹妹要许给何人?”

    “不知!”

    本来和亲时,双方身份都已确定,可是宋国却没有传来消息,此事搞得唐国十分被动。

    嫁个郡主过去,却不知道要嫁给谁,岂有此理?

    可是唐国势弱,弱国无外交,又能如何!

    只有依靠和亲使者前去抗议、磋商,绝不能失了体面。

    不过王维知道贾探春嫁得应该不错。

    原著中第六十三回,宝玉在大观园内搞了个生日宴会,一应女子尽数到场。

    众人抽花签一回,暗示了每个人的命运。

    探春抽到了一支这样的签: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然后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大喜,大喜!

    通过日边红杏依云栽可以看出,贾探春所嫁之人身份不低。

    为何?

    何为日?

    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此处日岂不是代表一国之主?

    红杏,也可读作红星,暗喻星辰。

    此外还有一处暗示贾探春可能嫁给一国之主。

    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贾家只有一个贾元春入了宫,做了皇帝的妃子,哪来的王妃?

    帝妃还差不多!

    但是大家避讳,才会那么说。

    此处暗示,贾探春的身份与贾元春一般,很有可能嫁入宫中,成为皇帝妃嫔。

    以及后来大家一起放风筝,贾探春放的是一只大凤凰。

    这凤凰象征着什么,不言而喻。

    不过老曹又一句三春怎及初春景,初春贾元春乃是贤德妃,在后宫中,只在杨贵妃之下。

    此句说明三春贾探春的身份没有元春高,可能是一个没有封号的妃嫔。

    结合宋国赵祯初继位,需要在全国选秀,充裕内宫,贾探春很有可能入宫。

    不过,一切都只是猜测,事实究竟如何,还要等入了宋国才能确定下来。

    “宝玉别担心,我等此行是为唐国争光去的,要是三姑娘嫁得不好,我等使者岂能答应?!”

    “真的吗?”宝玉哭道。

    王维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要是宋国敢不给我面子,我就将三姑娘给带回来,好不好?”

    “玄奘,宋国乃是龙潭虎穴,去了之后你可要规矩一些,千万别乱来啊!”

    礼部侍郎贺知章站在前面,听到了他的话,回身叮嘱道。

    “哈哈,贺老大,你说这些没用,玄奘就是个不守规矩的人,要他守规矩,比登天还难!”

    杜甫如今是礼部正六品主事,也就是礼部尚书、礼部侍郎、礼部郎中、以及礼部员外郎手下的一个礼部小官,一个清贵闲职,主要职责包括掌管仪仗、主持祭祀、接待外宾、出使等等。

    官虽不大,可阿杜却很兴奋,身上穿着绯红官袍,头上带着双翅官帽,整个人打扮得像个新郎官一样。

    他走路带风,说话带笑,精气神都比以往昂扬了不少。

    “官迷!”

    王维暗暗鄙夷,此次他是使团的副使,又是个文尊,朝廷怎么可能只给他一个羽林卫郎将的武官帽子?

    后来又补发了一顶礼部员外郎的正五品官,也就是说,杜甫是他的副手。

    看到属下在自己面前瞎嘚瑟,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王维只想说老杜仕途坎坷不是没有道理的,譬如他求官,朝廷封了他河西尉,一个主要负责捕盗和收税的官职,类似于地方上工商局的头头,可是他却作诗说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朝廷无奈,将他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个兵曹参军听起来不错,实际上是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的人,简而言之,就是看门的老大爷。

    这下好了,杜甫迫于生计,只好接受了。

    杜甫与李白一个样,动不动就撂挑子,不懂得忍辱负重,怎能当好官?

    “来来,玄奘,我为你引荐一下两位俊杰。”

    怀素和张说走了过来,身边跟着两个年轻人。

    当首一个方面大耳,面相端正,如同一块砚台。

    一见便知此人算是一个端方君子。

    “这是国子博士颜清臣。”

    “王维见过颜博士!”

    国子博士,国子监教授,正五品,与王维品阶相当。

    不过楷书四大家,颜真卿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是无数人的书法老师。

    王维也曾临摹过他的字帖,自当恭敬地施了一礼。

    “玄奘有礼了!”

    颜真卿的声音非常温和,慢声细语,行为举止显得异常的稳重,虽然他的年龄看着不大,约莫三四十岁,但在接人待物上,确实挑不出毛病,有老大哥的风范。

    在颜真卿身后,有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年轻,唇红齿白,肌肤白皙,看起来二十左右,他的身体非常单薄,如弱柳扶风,一阵风都能将他吹走。

    可是他还喜欢穿着宽大的道袍,手中执着一尾拂尘,风一吹来,拂尘摇了摇,道袍迎风飞舞,他的身体也跟着晃了晃。

    每当他摇晃之时,王维总想上前抓着他,免得他被风吹走了。

    此人就是曾在梦中为神仙画像的画圣吴道子,字道玄。

    吴道子不喜欢说话,还经常开小差,跟他说话时,他似乎听得特别认真,但随便问一个问题,他只是笑笑,并不回答。

    使团七位使节来了六位,还差一个李白。

    “老杜,以你之见,李青莲会接下圣旨,随使团出使宋国吗?”

    杜甫坚定道:“当然,为国争光之事,青莲岂会拒绝?!”

    “希望他早些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