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235章 李太白山中遇仙

第235章 李太白山中遇仙

    又过了三日,大家没等来吕夷简,却等来了姗姗来迟的李青莲。

    李青莲从西北走了一遭,一举从文宗突破到了文尊,只见他身穿一袭白衣,踩着飞剑御空飞行,雄姿英发,颇有几分剑仙的风采,引得青楼上的小娘子们一阵尖叫,甚至有几个青涩的小菇凉当即晕了过去。

    祸害未成年小姑娘,何其无耻?

    飞到都督府,李白才下了飞剑。

    “哈哈哈,小弟来晚了,诸位兄台多多包涵!”

    瞧着他得意的模样,王维暗暗气恼,众人拖着一直不肯过江,其实也有等李白的缘故。

    此次七剑下天山主要作诗的人有四个,杜甫、张说,以及李白,还有一个擅长抄诗的王某人。

    四人中,老杜喜欢炼字,讲究将每一个字词、典故、音韵等都炼到极致,语不惊人死不休,便是他的追求。

    张说是一个政客多于一个文人,他更擅长处理政事,写诗作文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不能强求他在短时间作出一首好诗。

    王某人擅长抄诗,要是出题应景,他弹指十首,若是不应景,拆开脑瓜也没有诗。

    因此此次南国之行主要的生力军就是李白,他擅长做快诗,喝了酒就能即兴表演。

    宋国人才济济,一个苏轼就几人喝一壶了,更别说欧阳修、柳永、晏殊

    没有李白,他们真应付不来!

    好在,李白到了!

    “李青莲,我等以为你怯战,临阵脱逃,没想到你还敢来。”

    “哈哈,我李青莲怎会怯战,只是有事耽搁了。”

    “何事?”

    “哈哈,且容我喝杯酒,有事慢慢地说。”

    都督府,畅春园中。

    李白痛快地饮了一壶好酒,挥袖抹了嘴巴后,开始讲起了迟到的原因。

    两个月前,西北妖祸将将平息,李白才从战场上下来,便接到了朝廷的圣旨,念及他在西北的战功,前过既往不咎,朝廷以正五品国子博士之职授予他,命他即日启程,加入唐国和亲使团。

    国子博士,国子监的教授,职位清贵,有才能者方能担当。

    李白没有拒绝,告别了高适岑参等人,一路向南。

    一天,他飞过沙洲,经过一个模样像是葫芦的大山时,忽然听到有隐士在深山中歌咏,歌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听着听着,他入了迷,忽然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毫无意义,现在不远万里从西北飞向东南,也毫无意义,正如歌中所唱,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因嫌纱帽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反正万事皆空,忙亦空,闲也空,富也空,穷也空,活着是空,死了是空,万事皆空,空空如也!

    既然如此,何必执迷不悟?

    没有必要了!

    李白顿悟了,他放下一切,下了云头,走进了葫芦山上,空中唱着那首歌,仿佛一个化外之人。

    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不知在山中浪荡了多少时日,忽然有一天,他遇到了那个唱歌的隐士。

    那隐士衣着破烂,却仙风道骨,姿态不俗。

    隐士见了他,劈头盖脸地问:“你在这里做什么?”

    李白反问,“先生在此处做什么?”

    隐士指着山说,“这山是我的山!”

    又指着脚下的山道,“这道是我的道,我自行我道,我在修道。”

    李白道:“我也在修我的道!”

    隐士摇头,“这里不是你的山,不是你的道,你走我的道,是走不通,还是尽早下山去吧!”

    “先生,我尚未走,你怎知道我走不了你的道?”

    李白指山问道。

    隐士指着心,“我的山在我的心里,我的道在我的脚下。我越走越明白,越走越远,你却越走越糊涂。你在此间转了十多天,却一直原地踏步,不是误入歧途吗?”

    李白闻言,转身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记得自己走了许久,走过不少地方,可一转眼,居然还在原地。

    “别迷惑了,你方才走过的山道,经历的艰难险阻,都是你心中的迷障,因为你心中尚有许多事情没有放下,有许多事,没有看空,因此才迈不动脚步。”

    隐士挥了挥手,“下山去吧,下山去寻你的道!”

    李白茫然,“先生,我如今一切看空,该去哪里寻我的道?”

    “你尚未完全识得,又如何完全看空?”隐士道。

    “如何识得?”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高楼万丈,看朱户穿紫蟒,看断壁残垣,看山河沦丧等你看过了一切,方才识得了一切,放下一切,看空一切,那时你可以看到你的道。”

    “多谢先生论道!”

    李白听得不甚明白,却也知道隐士指出了一条道。

    他正准备下山,身边忽然出现了无数条道,东来北往,南下西闯,他抬起脚,却不知道该朝哪里落下。

    “从来处来,向去处去,一切顺其自然,又何必为难?”

    经隐士提醒,李白突然想起了要加入使团,替唐国争光之事,又惊出了一身冷汗,要是迟到了,我李青莲的面子朝哪里搁?

    面子?

    哎,自己终究看不空啊!

    “多谢先生指道之恩,待我从宋国归来之时,一定前来上山拜见,多多请益!”

    隐士淡淡一笑,“上山,你上的什么山?”

    李白愣了下,向四周一看,白云悠悠,哪里还有山啊,原来自己一直待在空中没动。

    “你本要向南去,终会向南去,又何来指道之恩?”

    “多谢先生指点!”

    李白哪里不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或者是人间真仙,连连拜谢。

    正要告辞离开时,隐士突然说道:“小友,我有一事悬于心中,难以放下,因为此事,道不得圆满,不知小友可否帮我一帮?”

    “先生请讲?”

    “我入道来,在人间遗下一女,年十五,生得丑陋,却心性不凡,心比天高,认定此生非奇男子不嫁。某心忧小女之事,不得开怀。想请小友代我帮小女择一佳偶,不知可否?”

    李白一听,并不为难,文道盛世,只要有才,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儿,丑一点又何妨?

    “先生,不知有何要求?”

    那隐士掐了掐手指,“贤婿仪态不俗,名字中应有一个莲字。”

    李白记下了,男方跟自己一样,名字中有个莲字,不好找,却也不难,他记得理国公府中有一庶子,姓柳名湘莲,长得玉树临风,却也合适。

    “请问先生,我该如何找到贵千金?”

    “我本金鳞人士,小女姓甄,名英莲,眉心长有一粒胭脂记”

    “噗!!!”

    听到此处,王维忍不住噗出一口水来,娘的,说了半天原来是甄士隐在替英莲挑女婿呢?

    这不行啊,自己养了几年的白菜,怎能轻易被猪拱了。

    “玄奘,怎么了?”

    李白停下问道。

    王维摇头,“没事没事,茶太烫!青莲继续讲!”

    “没什么可讲得了,那位先生给了我一颗莲子,要我交给甄姑娘未来的夫婿,交代了事情,甄先生忽然消失不见。”

    “青莲,你是什么打算呢?”王维问道。

    “等我从宋国回来,就去寻找甄姑娘,替他找一个合适的人。”

    “唔!”

    贺知章突然说道:“青莲,或许那位先生口中的贤婿便是你呢,别忘了你名字中,也有一个莲字,那先生不知道你的姓名,却能猜得一个莲字,这岂不是缘分?”

    “不会吧!”

    李青莲愣住了,他正年轻风流,真没打算找一个女人结婚。

    “难道听说甄姑娘相貌丑陋,你就嫌弃了她?”贺知章问道。

    众人都笑着看着李白,想听听他的说法。

    “哼!我李青莲岂会以貌取人?若是甄姑娘果真不俗,我娶了又如何?”

    “哈哈,好好!”

    贺知章杜甫等人都拍手大笑起来,这浪子有了下家,应该能定下来了吧!

    “哼哼!”

    王维突然冷哼两声,“李青莲,甄先生认可的贤婿那是一个奇男子,你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你哪一点能称得上奇男子?”

    “这个这个”李白脖子一梗,“我斗酒诗百篇算不算?”

    “哐当!”

    王维拿出一斗酒放在桌子上,“斗酒给你,诗百篇拿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