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280章 经济教育一手抓

第280章 经济教育一手抓

    三个月后,清源学院正式亮相。

    校长王玄奘。

    武道院长乔峰。

    文道院长魏乐。

    学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人,大都是荆州之战后遗留下的战争遗孤,还有一些是乔峰从外面带回来的小乞丐,年龄均在十五岁以下。

    等他们都洗了澡整理了妆容,换了校服后,一个个看起来白白净净的,挺像那么回事的。

    至于学院的教授先生,除了在荆州聘请一些有名望的文修外,张九龄、张说、杜甫等人都担任了文道学院的客席教授。

    每上一节课,王玄奘都会给出相应的补贴,杜甫一没了饭吃,就跑到学院里教书,乐此不疲!

    还有州内诸将,薛刚、雷万春、杨曲等,以及杜甫的三位师兄牛云、陶沔、韩准都是武道学院的教头。

    他们担任教头时,会在学校里挑选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收为弟子。

    文道武道学院建立一个多月后,清源学院又破天荒地创办了女子学院。

    女子学院专门招收一些资质好的女学员,无论贫富,只要愿意走出闺阁,修行文道,清源学院都愿意招收。

    这项创举一经提出,荆州轰动,道德君子们跳出来表示纷纷反对,批评此举有伤风化,要王玄奘快快罢手。

    有几位外聘的教授以罢课相胁,要求王玄奘关闭女子学院。

    王维没有退让,直接让几位不开化的君子卷铺盖滚蛋。

    只要有钱,岂会找不到教书先生?

    女子学院招生后,荆州乃至周围各州的女子纷纷出动,背着行李直奔清源山。

    还有一些女子跟家里人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离家出走大戏,甚至逃婚。

    可以说女子学院招生比男院更加轰动。

    女子学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不是因为王玄奘的脸大,而是因为易安居士李清照。她是天下闻名的词仙子,婚姻自由的首倡者,粉丝无数,由她担任女子学院院长,效果杠杠的。

    另外诗仙子林黛玉、苏小妹、香菱都做了学院里女先生,也给学院增加了不少人气。

    女子学院成立后不久,赵敏和公孙兰从江湖中归来。

    两人知道了此事后,又提出增加一个女子武院的构想。

    王维想了想,有了赵敏和公孙兰,也不缺少老师,再加上一个专业也无所谓。

    女子之中愿意学武的人少,他不缺这点钱,只要两人开心就好。

    于是女子学院中又多了一个专业。

    学院创办了之后,不到半年,一切走上了正轨。

    王玄奘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长江之中。

    长江之中,弱肉强食,常常是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没得吃,只能上岸来捣乱,向普通百姓下手。

    在筹划清源学院这段时间内,长江联军中的鳄鱼一族江子鳄妖,经常在长江沿岸肆虐,许多渔村遭到破坏,许多渔民葬身妖腹之中。

    由于长江防线太过漫长,荆州都督府兵微将寡,防不胜防,没能及时抓住这些作恶的妖族。

    被妖族钻了许多次空子后,王玄奘不打算继续隐忍,他选择主动出击。

    谋划了两三个月之后,他带领五万精锐的士兵,在江边一处渔村中设置陷阱,伏击了上岸搞事的鳄族。

    此战大胜,当场斩杀妖族万余。

    随后他又率领一众高手杀入长江中,杀了鳄妖王,抄了鳄妖的老巢,缴获颇丰。

    ......

    “娉儿!”

    打了胜仗,王维带着几件战利品,一个黄金头饰、玉器,几颗拳头大的夜明珠,走进了林黛玉的潇湘苑。

    “相公!”

    林黛玉放下书,起身施了一礼。

    王维扶着林妹妹坐了下来,“娉儿,近来你与薛家姑娘可曾联系过?”

    林黛玉瞧着他手中的东西,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

    她笑着说道:“前些日子,妾身还接到薛姐姐的来信,信中说薛蟠薛公子在冯渊阁中苦读三年,竟然真的开辟了识海,成为了文士,薛姨妈一高兴,向扬州文圣庙捐了一万多贯,以感谢文圣的点化。”

    王维哈哈一笑,说道:“其实薛家最该感谢的人应该是娘子,可惜她们提着猪头拜错了庙门。”

    林黛玉嫣然一笑,“相公莫要乱说,妾身可不敢和文胜圣抢功劳。”

    “娘子,我可没有乱说,薛蟠能浪子回头,全赖岳父大人和你的功劳,文圣可没有干什么。”

    说笑了几句后,王维开始谈起了正经事。

    “娉儿,我想和薛家做生意,你意如何?”

    林黛玉看着桌子上的战利品,问道:“相公是想把这些东西卖给薛家商吗?”

    “娘子果然冰雪聪明!”

    王维笑赞了一句,说道:“薛家也算是咱家亲戚,有了生意当然要照顾自己人。”

    林黛玉笑道:“此议甚好!自薛公去世后,薛家生意受到各家商行打压,货源也十分紧缺,有了相公支持,必定能再次崛起。”

    “希望如此!”

    王维笑道。

    他找薛家商行合作也是别有用心的。

    当然,不是为了女人,而是为了钱。

    势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花费的代价也是难以估计,只靠着一家酒楼怎么能支撑起巨大的开支?

    为长远打算,必须开源节流,寻找新的发财机会。

    以前他也曾想过动用科技手段致富,可是发现在混元大陆上,有些东西早已有了。

    没有的东西,在仙侠世界中,无法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譬如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

    清源学院中有一套活字印刷设备。

    当时他以为这套设备只是一些活木字排列成版,可令他想不到的是,那些活木字竟然真的是活的。

    经过特殊手段炼化,活木字生成了灵性,知道本身的字音、含义。

    只要有人对着活木字诵读文章,那些活木字就会主动排列组合起来,十分方便快捷。

    这种技术被称作灵字印刷术。

    至于火药指南针等技术更不必再提了,情况不同,造出来的效果有等于无。

    科技树不能搞创收,都督府财政吃紧该怎么办?

    前一段时间,清源学院又增加了一千多学生,学校管吃管住,开销极大。

    王维接到三个院长的财政报表,也为钱财的事情发愁。

    不过去了一趟江中之后,他找到了发财的途径,那就是以战养战,围剿长江之中的妖魔鬼怪,清扫妖穴,从中获取大量财富。

    例如这次扫荡妖族,收获的金银财宝不下五十万贯。

    仅仅一处鳄族巢穴就能缴获这么多,要是扫荡了更大的江中势力呢?那岂不是要赚大发。

    王维想得挺好,可想要套现不容易。

    荆州之内有两大商行,元宝商行和万金商行。

    万金商行店大欺客,与他有私人恩怨,到如今也没有派人上门和解,这分明是不给他诗绝王都督面子。

    王维才不想热脸贴冷屁股呢!

    而元宝商行呢,他派人去元宝商行典卖时,商行主事认为这些财宝从他们商行流出去的,只肯给很低的价钱回收。

    上次荆州之战,商行主人王元宝带了上千万贯财宝入长江收买联军,最后这些钱都被长江联军瓜分了。

    这些财宝真有可能是元宝商行的。

    不过呢,都督府不是警局,又怎么会将战利品拱手让人呢?

    而且王元宝是生意人,注重利益大过忠义,上次他表现得那么大方,这背后或许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交易。

    元宝商行肯定不会吃亏的。

    王维没有打算便宜元宝商行,带着财宝回了府里。

    缺少销售渠道怎么办?

    这时他想起了薛宝钗。

    薛家商行以前也是天下行商,商行遍天下,销售网络齐全。

    江陵城中也有一家薛家商铺。

    只是薛家连年式微,薛家商铺生意冷清,根本吃不下那些财货。

    无奈之下,他找到林妹妹,想联系上薛宝钗,跟她谈一谈振兴商行之事。

    要是他手中有一家商行,未来的花销也就够了吧!

    林妹妹去了信,两月之后,薛宝钗乘船来到了荆州,随行中还有呆霸王薛蟠。

    王维和林妹妹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接风洗尘之事,不必多提,三日后,王维与薛宝钗密谈良久,最后确定了合作的章程。

    王维以稳定的货源,武力保障入股,占商行的七成,薛家以遍布全国的商行铺面为资本,占据三成,成立一家新的商行,汇通天下商行。

    商行首任主事乃是柳乘风,监事是薛宝钗、秦可卿二人,她们二人主要负责记账、查账、发放工钱等。

    为了将商行的名声打出去,王维回了一趟长安,以汇通天下商行的名义在长安中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拍卖会。

    此次拍卖会上,除了在江中缴获的财宝,还有一首二品灵诗,两首三品灵诗,普通灵诗若干。

    这个消息一出,天下轰动,引得各地有钱人纷纷前来参加。

    拍卖会结束,汇通天下商行盈利一百多万贯。

    钱多了王维表示很爽,他用了很多美酒邀请了贺知章、颜真卿、李白、怀素、张旭、孟浩然等人担任清源学院的客座教授,只要他们每年能在学院里讲一堂课即可。

    看在酒的面子上,几人欣然答应,还把不爱喝酒的吴道子也拉了进来。

    有了这些大名人做招牌,清源学院名声大盛,一举超过了荆州四大书院,成为长江一线名声最大的文道学馆。

    柳宗元听说了此事之后,还送了很多柳州的寒门士子前来求学。

    王维欣然同意,并在客座教授上加上了文王柳宗元的名头。

    学院名声大盛之后,许多世家大族看到了学院的实力,想送子弟前来读书、习武。

    王维与各院院长教授召开了联合会议,商讨了一番之后,答应接受那些富二代官二代。

    只是二代们要想加入学院,每人每年需要交纳一百贯以上择校费。

    别小看一百贯,过了两年,学校招收的二代超过千人,创收超过十万贯,学院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完全不用他在投钱了。

    此外他招收二代们进入学院也有其他的打算。

    先前学院从各地招收了一些战争孤儿、小乞丐、以及寒门子弟,本想把他们都培养成人才。

    可是懒惰是一种生长在骨子里的毛病,只要生活变得舒适起来,这种毛病就会发作。

    来了学院后,他们像是找到了家,不仅能吃饱穿暖,还有一群小伙伴玩耍,日子变得和鸡一样不要太美。

    安逸的日子让他们忘记了苦难,失去了原本的上进心,时有浪费粮食,打架斗殴之事发生。

    为了杀鸡儆猴,学院开除了数人,体罚了百余人。

    恐吓的手段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年,好了伤疤忘了痛,便是这般道理。

    为了让这群懒惰的沙丁鱼活起来,他有计划地在学院里投放鲇鱼,也就是二代们,让穷学生群体与二代群体对立起来,相互竞争。

    心高气傲的二代们大都有文化底子,瞧不起一群穷学生,时常有霸凌事件发生,只要做的不过分,学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穷学生们受到了刺激,大叫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发奋学习修炼,只为早一点报了被辱之仇。

    王维乐见其成,并决定每两年在学院中举办一场比赛,不论男女,不论文武,不论身份。

    只要获得前三甲,就有机会成为校长、院长,以及各位教授的入门弟子。

    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学生们都疯了。

    入了学院算是改运,要是能被各位先生收为弟子,那可就是改命了。

    穷学生疯的更厉害,时常有头悬梁锥刺股之事发生,看得王校长暗暗感慨,都是好学生啊!

    第一届清源学院院内大比在中秋节召开,来宾众多,其中有三位不得不提一嘴,那便是柳宗元、杜牧、李商隐三位文王。

    柳宗元来此参加学院文赛是因为离得近,而杜牧和李商隐则是来考察学院学风的,要是学院搞得不错,两人打算将族中弟子送来清源学院读书。

    三位文王大驾光临,王维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邀请三人担当大比的裁判。

    三人欣然同意。

    比赛方式简单粗暴,不论年龄,不论男女,只分文比、武比、综合比。

    文比,比写诗作词;

    武比,比舞刀弄剑;

    综合比,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实力为尊。

    此次院内大比一共有八百多人参加,年龄都不满十八岁。

    大比进行了三天。

    文比,寒门士子王勃凭借一首三品诗战胜了诸位对手,获得了第一。

    武比,薛蟠年十八,凭借着天生神力,超强的防御,战胜了诸位小对手,被乔峰收为了弟子。

    据说薛蟠资质好,是块学武的好料子,乔峰打算传授他降龙十八掌呢。

    至于综合比,闯出了一匹黑马,此人是文武双修的陈子昂。

    陈子昂年十五,修文亦修剑,实力强横,王勃不擅长斗法,很快败下阵来,薛蟠受了多处剑伤,最后体力不支倒在了台上。

    比赛结束,杜牧委婉地表示了想受陈子昂为徒的想法。

    王维还没张嘴,李白就大声狂笑起来,拉着陈子昂说道,“晚辈早已收伯玉为徒,杜先生可别抢啊!”

    瞧他那得意懂得劲儿,杜牧差点就给他来一招还我漂漂拳。

    得不到陈子昂,杜牧又打起了王勃的主意。

    这一次王维帮不了,学院有规定,收徒之事,要按照规矩来:院内的院长教授有优先选择权。

    作为院内第一届文道魁首,一个相当有意义的头衔,王校长亲自收下了王勃做大弟子。

    此外本次比赛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年轻俊才,譬如卢照邻、杨炯、王之涣、李素兰、刘采春、薛丁山等等。

    看到院中这么多俊才,杜牧和李商隐急忙加入了学院,各收了卢照邻、杨炯做徒弟,其余的俊才也都被各位大名人瓜分了。

    总地来说,这是一场和谐团结成功的大比,一场名垂历史的大比,小家伙们都期待着下一场大比快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