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302章 十斗文气一朝尽

第302章 十斗文气一朝尽

    文会结束后,众人在夜幕下散去,唐宋两国皇帝也各自召集群臣,商议东瀛子的叹息,要是真的天下大乱了该怎么办?

    譬如唐国从建国后就没有停止过战争,可看到诸位神仙的表现,似乎此次战乱会来的更猛烈些。∷八∷八∷读∷书,≮※o

    唐国君臣分析了一下唐国目前的形势,主要能引起大战的无非是妖族、宋国、长江联盟,还有盘踞在国内各处的魔巢,张九龄提醒道,还有安禄山,不可不防。李隆基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

    君臣合计了一个时辰,派遣信使送给各处都督府大都督,以及边州长官,要他们做好一切准备,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意外。

    对于唐国的轻描淡写,宋国显得更为郑重。

    因为这次文会宋国最憋屈,本以为走了朱熹,会迎来新的文皇苏轼,没想到两人都升了天,这一场文会宋国亏大了。

    宋国实力大减,保不准有人忍不住准备在此时动手了。

    宋国君臣仔细地商议了一晚上,列出最有可能出现意外的势力,南方方腊,这是头等心腹大患,接下来还有唐国、长江联盟、海族,还有新近归降的梁山,梁山好汉个个修为高深,近几年还连连突破,他们拥有众多武王,保不准会突然出现一位武帝呢。

    要是有了武帝,梁山便有了抗衡朝廷的实力。

    因为文皇走了,朝廷的威慑力变小了,要是梁山出了武帝,加上梁山大阵,可谓是非常犀利。除非宋国群臣一起上,才能勉强镇压。

    不行!

    这样一颗定时zhadan怎么能放在汴京呢,应该早早派到南方去。

    群臣的讨论有了结果,赵祯立即颁旨梁山,限梁山军在一个月内驻防洪州,听从童贯差遣。

    “陛下,微臣方才追到了扶摇子,打听到了原因。”

    宋国钦天监正跑进来回禀道。

    “快讲!”

    宋国君臣急匆匆地喊道。

    钦天监正看了一下殿内的文修大臣,目光有点迟疑。

    “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莫要迟疑!”王安石大声吩咐道。

    “是!”

    钦天监正说道:“扶摇子说,百年内,先天文气共十斗,今晚得了多少斗?”

    “咔嚓!”

    有人手一抖,把茶碗晃到了地上。

    “嘶嘶~”

    剩下一些大臣想到了某种后果,不由地倒吸几口冷气。

    “难道说,此次文会把一百年的先天文气全用光了?”有人惊讶地问道。

    “恐怕是这样的!”

    这可是文道兴起后,近万年来都没有发生过的奇事,大家都知道天下文气共十斗,却也没有人担心文气会用光,他们以为文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要使用光了会怎么办?

    文修再不能升级了。

    只能凭紧着后天文气勉强维持着目前的境界。

    文修斗法时也不能再大手大脚了,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如此一来,文道魁首宋国岂不是要实力大减?

    宋国强于各方势力只要凭借的是文修,可走了两位文皇,先天文气又用光了,这下该怎么办?

    这一次就连一向沉稳的王安石范仲淹张载等人都慌了神。

    没有了文修的威慑,宋国就像是失去了城防,原本文修们一直吹捧的这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国,很快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蛋糕。

    该怎么办?!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一点办法都没有。3≠八3≠八3≠读3≠书,↗o●

    “百年啊百年!”

    王安石忽然拍了下手掌,激动地看向钦天监,“你可打听到下一个百年会在什么时候?”

    “对啊!”

    群臣又高兴了起来,这个百年的文气用完了,只要下个百年早些来,大家省吃俭用也能扛的过去。

    “钦天监快说!”赵祯也是文修,事关国运,由不得他不紧张。

    钦天监张了张嘴,面色极其难看。

    “钦天监正,你不会没有打听此事吧?”

    赵祯挥了下龙袍,“你再去一趟,一定要打听到下一个百年在什么时候。”

    “陛下,微臣打听了。”

    钦天监正禀报道。

    “哦,那你快说!”

    大家都紧紧地盯着钦天监正,希望能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个好消息。

    钦天监正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扶摇子说,寅吃卯粮,今晚一品灵诗十首,二品灵诗八十余,三品灵诗数百,所得文气共十四斗,下个百年的文气也被预支光了。”

    “什么?!”

    “怎么会这样?”

    “我不信!”

    有人不相信,当场吟诵了一首尚未来得及吟诵的好诗。

    众臣听了都说至少三品。

    可是等了许久,只得到一缕紫色的后天文气,显示的是四品一阶灵诗。

    “这都是真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真相,有些人经受不住,直接惊倒在了地上。

    “这么说要等一百多年?”

    “我们这群老家伙怎么能熬下去?”

    文王境界只能活两百多岁,有些文王本体弱,两百也活不了,再等一百多年,他们能等得到吗?

    熬不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了。

    “苏东坡何其幸运啊!”

    苏东坡升了天,再也不用为宋国操心了,也无需为生死之事烦恼了。

    本来大家还不怎么羡慕苏东坡,他们想着反正要上天,用不着羡慕,可没想到文气没了,这一下就成了天差地别了。

    “盛极必衰,此乃千古至理,我等怎么就忘记了呢?”

    范仲淹深深地叹息道。

    “哎~”

    此次混元文会空前绝后,会上出现的灵诗更是百年难见,灵诗之多,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此次文会会带来文道盛世,没想到却带来了文道的衰弱。

    哎,大家一向大手大脚惯了,一点也没有计算过文气衰竭之事,可事到临头才知道祥瑞现世是多么可贵,可是没了先天文气,百多年再也别想祥瑞出现了。

    “王玄奘,这一切都是王玄奘搞的鬼!”有人大声地指责道。

    “这会不会是唐国的阴谋?”

    “唐国定是想故意耗光文气,借机削弱我大宋!”

    他们的怀疑与自责并不是空穴来风,今晚的大场面是王玄奘搞起来的,现在文气用光了,少不了他的责任。

    还有唐国一向文武并重,这一次唐国会不会用一招单马换車的计量,用唐国的文修凭掉宋国文修,这样以来唐国的实力就凌驾于宋国之上了。

    “不会的!”

    有人反驳道:“天下文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王玄奘本是文修,他怎么会自掘坟墓呢?唐国的大臣中,韩愈李商隐杜牧等文王都是耿直之臣,不会耍这种阴谋,更重要的是他们年龄更大,没了先天文气,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而且唐宋同为人族,宋国要是倒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有人补充道。

    这话说的有道理,大家暗暗点头。

    “各位爱卿,文气耗尽的消息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出去,我们该如何安定国内局势?”赵祯提出了更重要的议题。

    这时候大臣们大都愁容满面,他们担心自己等不到下下一个百年,心中忧愁不已,哪里有心思思虑国家大事呢?

    “陛下!”

    范仲淹想了片刻,率先站起来说道:“臣以为,陛下该颁旨‘尚武’。”

    “尚武?”

    “不行!”

    “一旦武修起来,置我等文修于何地?”

    “范纯仁,你居心何在?”

    “范相公文武双修,他当然不担心。”

    一群文臣们听了,纷纷出声反对。

    如今宋国的局势是文尊武卑,要是颁旨尚武,要不了几年武修就会踩到文修的头上,对文修呼来喝去,想到那种境况,文臣们不寒而栗,这些年来,武修可没少在他们手中吃苦头。

    武修们早有怨言,一旦爆发,武修岂会客气?

    事关身家性命,容不得文臣们不谨慎一些。

    “都别吵了!”

    王安石大声制止道。

    等众人静下来后,他沉着地说道:“范纯仁说的不错,想当年灵气枯竭,练气士大量消亡,这一次文气用尽,我等文修若不谨慎从事,就会步练气士的后尘。

    为今之计,武修崛起实属必然,我等应当尚武,借助武修们的实力来稳固大宋疆域。”

    “可武修不服管教,憎恶文修,一旦他们崛起,势必会惹出大乱子。”有人反对道。

    王安石摇了摇头,“为了宋国,文修暂时忍受一点委屈又如何?何况只是暂时,等过了百余年,文修将会重新迎来盛世。武修要是知道了,也不敢对文修太过放肆。”

    “所以我等文修需要忍辱负重一百多年?”有人泄气地说道。

    王安石叹道:“除了倚重武修,我们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要看着宋国大乱,被敌国侵占?”

    等到群臣争议结束,赵祯又看向了范仲淹,“请范相谈谈宋国该如何尚武?”

    “首先!”

    范仲淹看着大殿中的皇帝和群臣,一字一顿地说道:“请陛下颁旨为岳武穆平方,册封岳武穆为天地正神,带领群臣拜祭岳武庙!”

    “不可以!”

    有人大声反对道。

    “范纯仁,你竟然趁此机会为岳飞正名,你居心叵测!”

    范仲淹哈哈一笑,“宋国武修皆敬慕岳武穆,以岳武穆为榜样,并在家中设祭,此事由来已久,我不说大家就不知道吗?

    岳武穆就是武修心中的神祗,朝廷不承认岳武穆的神位,又怎能收拢武修之心?”

    众人都静默下来,暗暗思考着,岳飞武修为高强,功劳很高,可惜却被冤死了,朝廷过了这么久也不给岳飞gfan,导致武修的怨气越来越大。

    本来岳飞在民间的声望还没有那么高,因为朝廷一直装聋作哑的缘故,近些年武修们来把岳飞捧得越来越高,简直成了武修的神祗。

    朝廷要想尚武,提高武修的地位,就必须先提高武修神祗的地位,这是应有之义。

    “哈哈,岳武帝以精忠报国为人生志向,至死不渝,武修们崇慕岳武帝的功劳,同样会以他为榜样,做到精忠报国四字,一旦违反,必然会遭到天下人唾骂。”

    范仲淹笑着说道:“只要武修们能做到精忠报国,各位大人还在担心什么?”

    众文臣听了之后,眼睛一亮,这话说的不错。

    武修敬佩岳武帝,把他奉为神祗,而这尊神祗的志向是‘精忠报国’。

    这四个字就像是一个紧箍咒一样套在文修们的头上,他们不敢违背,一旦违背,就等于违背了心中的信仰,必然会受到武修同道的谴责。

    此外,如今天下江湖中的武修,大都受过文圣教化,皆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在思想上,他们与文修相近,这样一群人又有多大危害?

    要是真的有武修胡作非为,不等朝廷出手制裁,江湖上那些大侠少侠们首先就会跳出来,代表江湖正道处罚他们。

    因为经过了数万年潜移默化的熏陶,武修几乎被驯化了,成了只会呲牙的猛兽。受到忠义礼智信的影响,他们最多在喝醉时发发牢骚,平时根本不敢动手。

    哈哈,这么一想,文修的地位并没有降低,颁旨尚武也没有多大的危害。

    等到众大臣都同意了之后,范仲淹又开始说起了‘尚武’的做法。

    首先为岳武帝gfan,收买天下武修之心,把岳武帝捧得越高,武修的心越稳。

    其次提拔武将,譬如韩琦、狄青、杨家将等,这些人都应该得到提拔。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稳定武将之心。

    二是向天下武修树立一个榜样,邀买人心。

    众人听了暗暗点头,此议甚好。

    再次,对待梁山军不应该像防备敌人一样,把他们一脚踹到洪州,这样做会显得朝廷心虚,会惹得梁山头领不忿。

    范仲淹建议赵祯亲临梁山军,犒劳梁山军,并带领梁山诸位头领在岳武帝庙中祭拜。

    “不可!”

    有人反对道:“梁山军野性未驯,梁山众头领大都是江湖草莽,身上血债累累,要是冒犯了陛下,该当如何?此议太过凶险,范相公当谨慎一些。”

    “此言差矣!”

    范仲淹挥了挥袖子,向皇帝施礼道:“陛下,梁山之中,宋江乃是忠义之后,吴用乃是儒教弟子,公孙胜是全真教掌教丘处机之徒,卢俊义乃是周大师弟子,此外梁山中有我朝中武将数十,他们皆是忠诚之士,又何必担心呢?”

    “范相公,梁山上还有林冲、李逵、武松等杀官zaofan劫狱之凶徒,这些人不可不防。”有人站出来大声地说道。

    “无妨!”

    范仲淹笑道:“梁山军中各位大头领守的是一个忠字,其他的头领守的是一个‘义’字,要是有人敢犯上作乱,必然会连累到梁山军,那些作乱之人不忠不义,不用陛下动手,梁山军会亲自处理掉。”

    “范相所言有理!”

    赵祯微微颔首,“此行还能检查一下梁山军的忠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陛下英明!”

    范仲淹说道,陛下亲自犒赏梁山军,不仅可以安抚梁山军,表示朝廷对他们的看重,还能像江湖势力释放一个信号,只要改邪归正,朝廷都会赦免前罪。

    此外,梁山军与岳家军一脉相承,也该让他们传承岳武帝的精神‘精忠报国’。

    “范相公高见!”

    众人齐声称赞。

    宋国君臣商议已定,不等天亮就起驾回国了。

    同时李隆基也带人离开了花果山。

    原本热热闹闹的花果山,又沉寂了下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