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魔盘大唐 » 第351章 石破天惊孙悟空

第351章 石破天惊孙悟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维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维吟了诗,哈哈大笑道:“青莲这首诗写的很好啊!”

    心中暗暗嘀咕,这家伙也太有才了,本来是写给王莽,怎么会被他搬了过来,果然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赐的智慧。

    随后杜甫、张九龄、高适、岑参等好友都来信,劝他不要造反。

    这状况给人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

    “大帅,一个月过去了,张先生还没回来,不如我们攻进汴京城去,邓灭了宋国再说!”

    雷万春提议道。

    “大帅,打吧!”

    “大帅,朝廷如此对我们,不如放了他娘的!”

    武将们纷纷出声道,在他们的眼中,王大帅比朝廷更值得拥护。

    王维抬头望着天空,叹道:“再等等再等等!”

    “大帅,你在等什么?”

    雷万春问道。

    “在等一个人!”

    当晚那个人来了。

    明月当空,王维的帅帐中一片漆黑。

    “来者何人?”

    王维正在帅帐中读书,看到一个黑影灭了烛灯,溜进了帐篷。

    “小神岳飞参见圣子!”

    “岳元帅?”

    没了灯光,对王维的影响不大,可是他睁大了眼睛,却看不清岳飞的面目。

    “抱歉圣子,小神神体未能凝聚,因此才看不到,圣子请勿见怪!”

    王维点了点头,“敢问岳元帅为何来此?”

    “来送信!”

    黑影把一份信扔了过来。

    王维拿着信,信封上写着‘圣子亲启’,上面是杜秋娘的笔迹。

    打开信封,上面只有四个字:准备妥当!

    王维叹了口气,问黑影道:“岳元帅,我面临如此境地,不知岳元帅可有什么建议?”

    黑影沉默了片刻,叹道:“神也好,人也好,皇帝也好,一切皆由本心,圣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时候觉得做的是对的,事后也会有愧疚悔恨。圣子不管怎么做,别让自己后悔便好。”

    青风一吹,帐门洞开,黑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望着空荡荡的帐篷,王维知道岳飞心中有些悔意。

    为了成神,他抛弃了淑数十万将士,抛弃了妻子儿女,最后他成了神,却也开始后悔,当初要不选择这一条路又会如何?

    王维不想自己后悔,在做决定之前,他要安排好现在的一切。

    第二日,皇帝发下第十二道诏书,要求王维撤军回京。

    王维依然没有理睬。

    第三日,李持盈来了,他邀请王维同游风波亭。

    那一去,王维在也没有回来,离开前,他向雷万春发下命令,全力攻打汴京。

    汴京城破,宋国皇室一网成擒,天下趋于一统,可惜王玄奘始终没有出现。

    不久有一个消息在天下流传:王玄奘功高震主,被太上皇李隆基联手宋国赵匡胤、赵普、公孙策,还有明教的杨顶天等人联手杀死。

    大唐皇帝李治也下旨,声称王玄奘不遵号令,意欲自立,是以逮捕王玄奘归京,可惜王玄奘抗旨不遵,杀死了太上皇李隆基、赵匡胤、赵普等高手。

    天下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伤,一个圣人就这么被阴谋杀死了,天下民怨四起,人人披麻戴孝,要朝廷还王玄奘一个公道,朝廷只能派人镇压。

    百姓反抗不了,只能在家里修建‘忠王庙’,祭奠王玄奘。

    雷万春等人听闻消息,悲不己胜,他们占据汴京,不愿意把汴京交给大唐。

    大唐派人夺取,雷万春和王勃被害。

    大唐占据了汴京,统一了天下。

    雷万春和王勃死后,百姓们敬重两人的忠心,在王玄奘的神像左右设下了文武二使,让两人享受人间香火,陪同王维受到祭奠。

    天下一统后,李治命人拆除‘忠王庙’,不允许民间祭拜王玄奘。

    可是百姓们一直念着王维的好,明面上不去祭拜,私底下每年都会祭拜,听说忠王王玄奘特别灵,只要心够诚,在忠王庙里许下心愿几乎都能实现。

    不多久,忠王庙在民间排到了第六位,第一是佛祖,第二是道祖,第三是天后圣母娘娘,第四就是女娲庙,第五是文圣,第六王玄奘,第七岳飞。

    忠王庙香火鼎盛,李治屡禁不止,也无可奈何,因为在朝中王玄奘遗留下来的势力太大,其中有混元学院的学生,还有一部分随从王玄奘南征北战的大将,譬如薛丁山、薛蟠等等。

    当初大唐占了汴京,为了防止双方发生争斗,皇帝只能用怀柔政策来安抚王玄奘的属下。

    这种结果就导致了王玄奘的仍依然掌控着军队。

    曾经有人提议要王勤王勉两兄弟来继承王玄奘的位置,捧他们称王称帝都可以。

    可是两兄弟修炼有成,一心得道成仙,王维的三个女儿也跟着鱼玄机、李清照修有所成,未来成仙可期。

    李治没有享受几年的至尊之位,天后武则天突然间崛起。

    传闻李治修炼功法走火入魔,身体每况愈下,天后武则天代替皇帝执掌天下。

    牝鸡司晨。

    天下反对之人甚众。

    天后只用了一招就得到了天下民心。

    她册封王玄奘为‘诗圣’,把王玄奘的神像转移进了文庙,成为文圣孔子、亚圣孟子之后的第三位文圣‘诗圣’。

    同时还册封花果山为圣山,除了王玄奘的家人任何人不得入内。

    圣旨下,花果山莫名地消失在东海上。

    天下百姓知道王玄奘成了诗圣之后,纷纷入庙祭拜,同时对天后感恩戴德,特别是王玄奘的属下,以及出身于混元学院的学生。

    当然,也有人对王玄奘进入文庙有异议,认为王玄奘只有诗篇遗传下来,却没有什么文章专著传世,与孔孟相比,王玄奘差得太多。那些文人认为天后册封王玄奘是为了讨好王玄奘遗传下来的势力,因此并不愿意买账。

    可是王玄奘入了文庙没多久,祥瑞玄武、玄鸟相继现世,枯竭了一百多年的文气终于重新回到了人间,天下文修喜不自胜,有人把这件事与王玄奘入文庙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王玄奘得到了天界的承认,或者王玄奘亲自向天帝进谏,因此人间界的文气才会重新来临。

    不管怎么样,文修们渐渐地接受了王玄奘入文庙的事实。

    文气重新降临,文修一道死灰复燃,文道慢慢地兴盛起来。

    这一次由于天下一统,大唐四周有没有敌国的存在,因此人们纷纷写诗歌颂盛世。

    不多久,词仙子李清照成为文皇,后被天界接引,成了神仙。

    紧接着,苏小妹、王棉、王柔、林诗音等人都升入了天界。

    据说王玄奘临死前,为家人留下了无数好诗,她们借着王玄奘的遗作升入了天界,与王玄奘团聚。

    而大诗人李白因为王玄奘之死,心生愧疚,一直无法释然,心内郁结,作不出好诗,今年两百岁,已经白发苍苍,在江湖上飘荡。

    杜甫因为不想离开妻子,也没有急着飞升成仙。

    张说和张九龄成了大唐的宰相,薛丁山薛蟠等人成了大将军,花果山上的混元学院虽然已经关闭,可清源山、愚溪谷中的混元学院依然存在,天下年轻学子纷纷以进入两地读书为荣。

    天下一统,文道、武道、练气之道...天下各道共同发展,人间一派繁荣的景象。

    砰!

    忽然一日,东海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隆声。

    石破天惊!

    这声音正是从花果山上传来。

    可由于花果山被隐藏起来,人们都不知道东海之上发生了何事。

    只有杨玉环杜秋娘等人在山上看个一清二楚。

    三年前,东山之上那个放了一百多年的灵石忽然闪闪发光,其中似乎孕育着了不得的东西,其中的东西一直在里面冲撞着石胚,想要挣脱出来,可是石头太硬,短时间无法攻破。

    过了三年,石头慢慢炸裂,一个瘦小的身影从石头中蹦了出来。

    那是一个身材精瘦的石孩子。

    石孩子来到山中,看到山上有很多猴子在森林中戏耍,他发现自己长得跟猴子差不多,只是少了一条尾巴。

    于是他把自己当作了猴子,整天学习猴子的行为习惯,上树爬树,用树藤荡秋千,在山中采摘林果,以此来果腹。

    在猴群里厮混了几年,他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忽然有一日,他看到一只猴子老死了,他禁不住悲伤。

    他不想死,就想着寻找长生之道。

    忽然有一天,他在山中发现了一个白白胖胖的老者,老者须发皆白,面脸红光,他自称孙思邈,是一个神医。

    石孩子带着孙思邈来到死猴子跟前,要求孙思邈医治。

    孙思邈表示自己治不好已死之人,只能医治快要死了的人。

    石孩子不相信,带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猴子来到孙思邈面前,要他医治,孙思邈只是稍稍截取了一点白发,烧成灰用水送服。没一会儿,受伤的猴子就完全康复了。

    石孩子觉得孙思邈很厉害,就拜他为师,还跟了他性‘孙’。

    孙思邈表示自己会治病,却不会医术,无法做他的老师。

    石孩子不相信。

    孙思邈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白色的老人参。

    本来他是一根千年老参,被人当做礼物送给了此山的主人。

    花果山的主人见他生了灵性,便点化了他,让他生长在花果山上。

    石孩子问山的主人是谁,孙思邈摇头不语。

    石孩子不愿放弃,一直想要寻求长生之道,忽然有一日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歌声中,一个身材高壮,面目奇异的老者出现在林间,他肩上扛着一捆柴火,手中提着一把斧头,仪态不俗,石孩子大声惊呼道:“老神仙?”

    “哈哈,我不是神仙,我只是花果山上一个樵夫,姓王名维,你可不要认错哦!”老者王维说道。

    石孩子没有出过花果山,不知道王维是什么人,问道:“刚才那首歌可是你做的,怪好听的。”

    “非也,这是一位老神仙传给我的,每次疲乏时唱一遍,可以缓解疲劳。”

    “老神仙?”

    石孩子惊喜地问道:“先生,你能告诉我那位老神仙住在那里吗?”

    “当然可以!”

    老者樵夫指着东面的海面上,“从海上一直向东,行程十万余里,你就可以看到一座仙山,山上住着一位老神仙。”

    “多谢先生指点!”

    石孩子迫不及待地跳进海里朝东面游去。

    “哈哈,小友,人力有穷时,我送你一物帮你东游。”

    老者王维看到了几棵树,做了一个木筏子人在水面上,“小友只要不停地划水,总有一日可以到达东方的仙山。”

    “多谢先生!”

    石孩子迫不及待地划水走了。

    老者王维呵呵笑了几声,把手中的斧子朝着东海扔去,化作了一根金箍棒。

    “焦先生,麻烦你保管一下屠龙刀,待有缘人来取!”

    “可以!”

    焦遂答应了之后问道:“玄奘,你何时来东海娶我家公主?”

    “稍后稍后!”

    “玄奘尽量快些吧!”

    “没问题!”

    焦遂消失后,树林中闪现出来一个绝美的身影。

    “相公,为何不要我见一见孩儿?”杨玉环悲伤地问道。

    王维叹息道:“孩儿在灵石中便已经消去了魔角,我仔细查看了一下,孩儿受到五彩神石的影响,身体不像是圣族,不像是灵族,也不像是人族,不在五族之中,特别像传说中的一族。”

    “什么族?”

    “神族,天底下最完美的种族,他的潜力无穷无尽。”

    “神族又如何?”

    “你我是圣族,不容于天界,孩儿不一样,他若是修炼成功了,可以飞升到天界成为神仙,我们要是与他相认,就会牵扯因果,影响到他的前途,还是暂时不要先认为好,这样做更能考验一下他,看看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你为什么对我们孩子是这样,勤儿和勉儿又是另一种态度?”

    “哈哈,王勤王勉本来就是神仙转世,我做与不做都不影响他们的前途,他们最终可以顺利的升天的,不用担心。”

    杨玉环郁闷了很久,问道:“我想跟孩儿亲近一些,你能有什么办法吗?”

    王维想了想,“有了!”

    “什么?”

    “传闻南海上有一座神山,山上有一片紫竹林,林中有一位南海神尼,又或者叫大慈大悲南海观世音菩萨。”

    “真的有这位神仙?”

    “哈哈,你去了便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