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厚土之恋 » 第六章·受宠

第六章·受宠

    家里面就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实在没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外祖母家去了,我大概有三年的时间在外祖母家度过。在我的印象中,外祖母一直都面带微笑,瘦弱的身体,慈祥的面容,长长的银发,宽宽的额头,尖尖的下巴,经常穿一件白色衬衣,一条黑色涤纶裤子,她性格温和,平易近人。

    外祖母经常给我们煮红糖大米稀饭,那是我最爱吃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都打趣说,我是喝外祖母的红糖大米稀饭长大的。姐姐两岁的时候断奶,我不到一岁母亲就给我断奶了。

    那时大家都在自己家厨房盘的土灶台上面做饭,锅是那种黑色超大生铁锅,一锅饭足够十几个人吃。外祖母做饭的时候,我在灶台底下帮忙拉风箱。基本上每家都有这样一个长方形木框风箱,外祖母一家迁走以后,那口风箱留给我们家了,小时候见过,后来再没看到过。外祖母下地干活的时候经常带着我,不过是在太阳倾斜下去,酷热渐渐退去以后。她在麦田里锄草,我哭闹得不行,她实在没办法就背着我锄草,几个小时要这样熬过去,想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压弯了外祖母她老人家的腰吧。

    每到农忙的时候,母亲就把我们姐弟俩送到外祖母家,让外祖母帮忙照看几天,农忙结束了就接我们回去,有时候母亲傍晚会偷偷地过来看看我们。每天太阳落山之前,母亲就匆匆忙忙跑过来接我们,彻底天黑以后她一个人不敢走那一道梁,那道梁就在土堡下面的一个大湾里面。

    吃完饭回去的时候,外祖母会让家里的那条大黄狗送我们到山梁这边,然后母亲挥挥手就让它自己回去了,狗确实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那条大黄狗很有灵性,陪伴了我们足足有十几年。

    后面外祖母看母亲实在跑得太辛苦,在我三岁半的时候,外祖母就来我家照看我们俩了,住了大概有半年时间。其实那个时候她老人家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了,但她还强忍着病痛勉强支撑着,不让家里人知道,也不让母亲知道,只是不想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她那个时候很多刺激性食物都不能吃了,只能吃一些清淡的面片稀饭之类的。有一次外祖母想吃红葱解解馋,正好我们村有人家种了很多红葱,母亲就跑去打算问人家要几根来给外祖母吃,结果他们不给说是要卖钱。母亲听到这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眼里噙满泪水,她深刻地感受到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含义,从此以后我们家菜园子里面每年都会种很多红葱。

    在我四岁的时候,舅父一家就搬迁到河西走廊一带祁连山下面的戈壁滩上去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外祖母,三年以后外祖母就病逝了。听说外祖母是得了腹水肿之类的疾病,希望她老人家临走的时候没有太多痛苦。外祖母临走之前来我家呆了几天,是为了看看我们,害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走的时候我纠缠了好久,听母亲说我当时哭得很伤心,外祖母为了哄我开心,给我留了好多硬币,也算是一个念想。外祖母的音容笑貌虽然已经渐渐远去,但我内心深处的思念却愈发强烈。

    外祖母去世之前,母亲和姨母去舅父家看望了她老人家一趟,回来不久就传来了外祖母病逝的噩耗。我们家距离舅父家有千里之遥,在外祖母弥留之际,母亲和姨母她们已经来不及去见外祖母最后一面了,以前的交通也很不方便,坐火车要走两天两夜才能到。这也成了母亲和姨母的终生遗憾。

    外祖父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去给大户人家做长工去了。他八岁开始就在村里的一家大户人家做工,给人家放牛放羊割草,除了管饭,一年下来还给外祖父五升白面。一直到他十五岁那年,他的雇主家发生变故家道中落以后,他才回家过自己的日子。

    这个大户人家是地地道道的地主家庭,老子叫王二麻子,儿子叫王连财。家里有两百亩良田,五百头牛羊,四合院里面盖满了砖瓦房,木材全都是上等的松木,当时也算是烜赫一时。地主和他儿子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守财奴,把钱财看得比性命还重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政局动荡,匪患猖獗,有钱有粮的大户人家都惶惶不安。有一天晚上,他们父子俩决定把家里的金银财宝藏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就选择了后院墙角下面的一口枯井。他们三更天趁着别人已经熟睡,偷偷地把金银财宝装到铁箱子里面埋到井底下去,王连财在上面把风,地主王二麻子下到井底去放箱子,埋好了以后他们蹑手蹑脚地回房睡觉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感觉放在井底下也不安全,就打算拿出来再找一个更加隐秘的地方,当王二麻子下到井底的时候,发现箱子已经不翼而飞。他上来之后就一口咬定是他儿子王连财把箱子转移走了,一直骂他儿子是白眼狼,偷金贼,王连财百口莫辩,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藏箱子的事情本来就他们父子二人知道,家里的其他人毫不知情,藏箱子的时间也是在半夜三更,箱子怎么就突然就消失了,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王二麻子实在逼迫得不行,王连财就上吊自杀了,以此来证明他的清白。王连财死后,王二麻子整个人都变得疯疯癫癫恍恍惚惚,一个月以后,王连财母亲也因为痛失爱子而投河自尽,一个好好的大家庭就这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

    在王连财死后一年,他们的邻居家开始大量购买牛羊和良田,原来当天晚上他们父子俩把箱子放在井底的时候,邻居家的王四狗半夜出来撒尿,无意间竟发现了这个秘密,他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就把箱子取走了。在王四狗购买了大量牛羊以后,慢慢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也引起了土匪的关注。有一次王四狗去赶集,被土匪堵在了半路上,土匪逼问他的钱财从何而来,他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后来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知道了。土匪让他给家里人写信,带一箱子金银来赎身,他死活不答应,土匪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把王四狗杀害了,尸体扔到了山梁上的一棵大柳树下面。

    外祖父脾气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外祖母和母亲她们既害怕又无奈。外祖母经常被外祖父打得遍体鳞伤,有一次外祖母因为做饭晚了一点,外祖父回来直接把外祖母的头打破了,土炕上流了一大片血,那一块头发全掉了。

    几个子女对外祖父更加畏之如虎,有一次母亲放学回来放下书包正准备上山去割草,正好在门口的巷子里碰到外祖父。吓得母亲赶紧起身就跑,巷子太窄母亲来不及跑过去就被外祖父一把提起举过头顶狠狠地扔在了地上,被摔得晕乎乎的母亲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翻起来跑了。

    母亲小时候嘴甜,哄得外祖父比较开心,算是挨打最少的。姨母就有点惨不忍睹,她嘴笨,不会说好话,所以她挨打最多,最严重的一次姨母被外祖父打的不省人事了,躺在地上软乎乎的一动不动,缓了半天才苏醒过来。不知道以前是家教严父亲都是这样,还是外祖父心理或者精神上受到了什么刺激,总之特别喜欢打人,脾气很坏。他经常半夜三更把外祖母和母亲她们叫醒下地去干活,拔豆子,掰玉米,挖洋芋等等,去干活的时候别人还在睡觉。

    后来外祖父赶着那头老黄牛耕地,老黄牛不小心掉到陷坑里面被活埋了,刚刚下过雨地下被大水冲开,地面上还没有陷下去看不分明。老黄牛是全家人赖以生存的工具,是全家唯一值钱的资产。老黄牛一下子没了,外祖父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因此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一蹶不振,脾气暴躁,随时都会打骂家人,后来实在走不出这个心理阴影,大半夜独自跑到村东头的一片榆树林里面,上吊自杀了。一直到早上人们下地干活,路过那片林子的时候才发现,外祖父去世的时候母亲才十四岁。

    母亲兄弟姐妹四人,大舅父是老大,姨母是老二,母亲是老三,二舅父是老四。自从大舅父一家搬走以后,二舅父就一直跟着大舅父生活,后面在二舅父十七岁的时候,他离家出走了。原因是他自己要打土坯砖给他盖房子,大舅父和他发生了口角吵了几句,二舅父一怒之下就离开了。这一走二十几年都杳无音信,直到大舅父去世的时候都没能见他弟弟最后一面。过了三十年,二舅父回来过一次,见过母亲和姨母,也去了大舅母家,但是过了几天又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大概是二舅父一个人生活惯了,不愿意和这些亲人再来往。他一直都是孑然一身,独自生活。

    大舅父也是因病去世,走的时候才五十二岁,听舅表哥他们说,大舅父得了肝硬化。他又非常爱喝酒,喝起酒来没有节制,所以加速了病情的恶化,最终不治而终,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大表哥大我八岁,二表哥大我四岁,虽然大舅父病逝的时候他们两个都已经成年,但是都没有成家,让这个本来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大舅父是家里的顶梁柱,顶梁柱倒了,其他人该何去何从。

    母亲兄弟姐妹四人最老实忠厚的就属姨母,她不善言谈,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一位慈祥善良的母亲,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姨母。姨母大概是四个儿女里面最像外祖母的一个,从来不骂人,也不轻易和别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总是平易近人,待人接物都和蔼得体。

    在我四岁到上学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姨母家中度过,不知道是喜欢跟着表哥表姐他们一起玩,还是姨母太疼爱我的缘故。姨母视我如己出,一直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我小时候总是感觉姨母要比母亲对我好,因为母亲经常打我,当然打我也是为了我好,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道理。而姨母从来没有骂过我,更别说打我。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姨母带我去看社戏,到集市上买了一双很精致的黄色小凉鞋,我知道那双鞋一定是用了姨母辛辛苦苦攒了很长时间的零钱才买下的。那个时候农村基本上没什么经济来源,除了拿粮食到集市上去换点钱,再就是上山去挖一些野生药材去卖,很多药材都长在悬崖边上,姨母为了挖药材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姨母为了挖长在大艮子上的一簇刺根,不小心踩空从艮子上掉下去,幸亏刚刚下过雨艮子底下很蓬松,所以伤得不是很严重,只是把右脚踝扭伤了。姨母买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双鞋,而是我永不磨灭的回忆。

    姨表姐娟娟大我五岁,姨表哥全虎大我四岁,小时候都是跟着表哥玩,很多东西都是他教会我的。表哥是村里的娃娃头,每天带着一群小孩子在村里到处乱蹿,跑到别人家果园菜园里摘点水果蔬菜都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表哥带我去掏鸟窝,我们到了悬崖边的一个山洞外面,刚准备爬上去探头进去看看有没有鸟窝,一只雪白的鸽子一下子冲出来扇着翅膀飞走了,着实吓我们一大跳。表哥赶紧钻进去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结果洞口太小,还在一个很高的土台子上面,需要爬上去才能看见,表哥爬上去伸头进去看了一下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正准备伸出头离开的时候,听见洞里面有什么东西“咕咕”地叫着,仔细一听原来是鸽子的声音,还有一只来不及飞走的鸽子被我们堵到洞里面了。他把手伸进去看看能不能捉出来,结果什么也没抓到,只听见鸽子扑棱扑棱拍打翅膀的声音,原来这只鸽子掉进洞口下面的一个深坑里面了,因为坑又深又窄,鸽子无处着力故而飞不起来。

    这下可难倒我们了,我们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我看见洞口右上方有很多堆积的干土,应该是兔子或者黄鼠狼打洞刨下的。这下把我们即将破灭的希望一下子唤醒了,因为我比较瘦小,半个身子能爬进去,手臂够得着这些土。我赶紧爬上去,把这些虚土一撮一撮的往下刨,最后终于把这个坑填上来了,鸽子被我逮到了。顿时感觉欣喜若狂,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满满的成就感和征服感。

    鸽子带回去以后,我玩了不到半天,就被表哥煲了汤,鸽子肉基本上被我一个人吃了。我想这两只鸽子应该是夫妻俩,还没来得及建设好它们的家园就窝毁身亡了。正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表哥教我的东西实在太多,基本上所有我会玩的游戏套路都是跟着他学的,包括我的第一把弹弓也是他送给我的。我们男孩子基本上每人腰间都藏着一把弹弓,到处打麻雀八哥等等,有时候也会打打鸽子鹌鹑之类大一点的飞禽。

    我只能打到麻雀一类的小鸟,而麻雀肉也是人间一道美味。我们经常把打下来的麻雀放到灶火里面烤着吃,麻雀腿上的肉是最好吃的部分。弹弓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做一把好弹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弹弓由弹叉,皮筋,皮兜组成。

    弹叉有木把的也有铁把的,木把的弹叉一般是榆树或者杏树的丫形树杈做的,树杈根部直径大概十公分左右,杈口两边对称,握着感觉大小合适就可以。铁把的弹叉一般都是用架子车的车轴辐条做的,那种辐条是钢铁材质,质地非常坚硬,要用钳子拧好半天才能拧弯。皮筋一般用架子车的里层轮胎皮制作,有时候也会买几根鸡肠状的白色橡胶皮筋,皮兜是用废弃不穿的皮鞋帮子或者皮带裁剪成的。

    表哥表姐他们上学以后,我的生活明显黯然失色了很多,姨母家附近的小孩子虽然不少,但是他们都比我大,都已经上学了。每次我午休醒来,发现家里就我自己一个人,桌子上面总是放着一块馍馍和一碗凉开水,我知道那是姨母特意留给我的,怕我醒来饿了找不到吃的东西,她自己老早就下地干活去了。因为夏天的阳光很晒,不能带我。到春天和秋天的时候,姨母经常带我去地里玩,捡一窝野鸡蛋或者抓一只小松鼠就是我意外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