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夏之芯 » 第八十六章 我有一个上亿的生意

第八十六章 我有一个上亿的生意

    一次性成立三个子公司,这样大的事情,必须要召开董事会,征得半数以上的股东同意。

    黎天手里的股份再加上为公司内其他职工代持的,也不过三成左右。虽然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但是显然还达不到半数。

    天璇长风现在的主要股东,主要还是养鸡厂、纺织厂和华信投资三家。

    胡吹乱侃是黎天的拿手好戏,在董事会上施展起来,把三家股东代表听得心驰神往。

    “下面我们进入表决阶段。”黎天见反向热烈,知道该收场了。

    “第一项,关于投资50万元成立汉西青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决议,同意的请举手。”

    几位董事纷纷举手。

    “决议通过。”黎天宣布。“第二项,关于投资50万元成立汉西西瓜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决议,同意的请举手。”

    全票通过。

    “第三项,关于投资50万元成立汉西葡萄照相机有限公司的决议,……”

    “怎么全都是投资50万元?”问话的是纺织厂的贾总。

    黎天解释道:“因为实际需要的资金并不确定,我们先按最低标准把子公司建立起来,需要更多资金的时候再由母公司注资。”

    “那我们能不能直接向子公司追加投资?”华信的负责人动起了心思。

    “不行。”黎天干脆否定道:“我代表子公司拒绝你的投资。”

    大家哄笑。

    各位董事都是能调动上千万资金的主,谁都不傻。

    这三家子公司将来的发展肯定是有好有坏,直接向业务开展得最好的那家子公司注资,比投资天璇长风肯定赚多了,相当于甩掉了企业不良资产。

    黎天当然也不傻,子公司的股权必须完全掌握在母公司手里,绝对不会允许其它任何个人或集体对子公司发起直接注资,从根本上杜绝子公司单飞的可能性。

    聪明人交流,很多时候你以为他们是开玩笑,实际上并不是。那只是用一种让双方都不尴尬的方式完成的交流而已。

    两家港商的消息来得很快,对于黎天关心的激光头和解码芯片,都给了一个不错的报价。

    相比于易生实业,日晖科技的陈光明做得更绝,他甚至已经在国内找好了一家傀儡式的代理公司来规避天璇长风没有进出口资质的问题。一切手续和费用都由日晖科技办理,只要黎天一点头,他们马上就可以备货发货。

    “这样的话,对赵老板是不是太……”黎天在电话里踌躇。

    “赵军不会知道我们合作的。”陈光明道:“而且,即使知道了,他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从法理上讲是这样。”黎天叹道:“可你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家。从人情上来说,没有赵老板,你我就不会认识,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正在谈的这一笔生意。”

    “这个我当然知道。”陈光明道:“我跟您说实话,这个代理公司,我也找过赵军。我给他开的条件甚至比我们现在找的这一家还要优惠,但他还是拒绝了。”

    “赵老板认为他应当是我们的中间商,你让他做傀儡,他当然不会愿意。”黎天解释。

    “我们两家做生意,明明可以靠更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中间商呢?”陈光明感到很不理解。

    “我不是这个意思。”黎天道:“我们可以不通过中间商,但是这件事赵老板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最终我们却跳过了他,我觉得从人情上我们应当给他一些补偿。”

    “这个不成问题,十万?二十万?黎先生,你开个价,我个人就能做主,从我们这边出钱给他答谢。”陈光明笑笑:“要知道,我们现在谈的是上亿的生意。”

    “哦?陈先生对视盘机在国内的市场这么有信心?”黎天有点佩服陈光明了。

    对国内市场来说,视盘机是一种从没有过的全新产品。这种新产品一年不知道要诞生多少种,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更何况,视盘机这种东西在岛国已经上市,市场反应相当平淡。

    “视盘机?这个名字倒新鲜。”陈光明道。“在港城都叫镭射影碟机。”

    “镭射的说法太科幻了,容易让人想起核爆炸。”黎天笑道。

    “不管怎么叫,我现在敢担保,这种机器在国内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市场。”陈光明道:“这几天我们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也做过一些调研。只要市场价在三千元以内,肯定能卖疯。”

    “三千元?”黎天以为自己听错了。

    岛国产的录像放映机,加上进口关税,在国内的零售价是五千元左右。

    “怎么,黎先生的公司做不到这个价格?”陈光明有点慌。

    一套激光头加上解码芯片,陈光明给了一个四百元的打包价格,黎天知道,这个价格背后还有很大的水分,陈光明真正同岛国和北美生产商谈的拿货价恐怕只有一半左右,不过黎天也不计较,反正这个价格已经很有诱惑力了。

    其余的部分就是电路设计、机械设计和外观设计。说白了,就是一套电路板,一套读碟的机械结构和一个壳子。陈光明按港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利润率估计,这种机器出厂应该在一千六七百元,零售价两千元左右。

    但是国内的行情,海归陈光明毕竟还不是特别了解。进入特区这半年来,跟日晖科技谈的合作都是来料装配类型的。几乎所有的设备和生产培训都由陈光明他们解决,国内的合作公司实际上也就负责组织工人。

    这也是这个时代国内电子行业的普遍现状。

    陈光明认为,国内的电子行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一些零件的良品率可能还比较低,那么出厂在两千三四百元左右,零售价大概就是在三千元。

    “陈先生认为,我们卖三千元一台视盘机,能做到多少销量?”黎天笑着询问。

    “我们估计,每年做到一百万台左右是没有问题的。”陈光明答道。“而且,这种状态不是一两年,也不是三四年,而是像电视机、电冰箱一样,会一直维持下去。所以我才说,我们谈的是上亿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