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汉末定乾坤 » 一百四十八:相安无事

一百四十八:相安无事

    魏、唐、吴三国各自相安无事;唐帝李逸兢兢业业、勤于朝政,在丞相诸葛亮、庞统、荀攸等辅佐之下大力发展民生、推行新政,改革农田制度,逐步限制削弱贵族豪门垄断;鼓励发明,扶助农商,大力解放生产力;开创朝廷军马场,继续推行全民教育、医疗等设施,改善军备、提高战备、军队勤加操练,一时境内九州半之地国富民丰。大行科举,选贤任能,军中考较提拔任用将领,启用费诗、郭攸之、陈震、孟光、邓方、程秉、田豫、彭漾、廖立、罗宪、胡质、胡奋、陈式、高翔、申仪、申耽、戴陵等文武新秀充与各处。

    唐历初平七年初秋,皇后貂蝉病故,帝悲痛欲绝,当日尽逐侍者处,伏尸嚎哭直至昏厥;皇后归葬帝陵,庙号大唐献慈仁德皇后。帝甚哀,尝思之痛哭不已,几度废食,常独至皇后宫中垂泪感怀。太子安及韩王浚、及诸公主等日夜入宫请旨陪伴请安;皆遭拒。唯长公主如诗

    皇后下葬三月余,太子与丞相率百官及诸皇子上书,请立新后。众臣中大多议,举前汉阳安公主刘华之女伏寿、汉颖阴公主刘坚之女王异,二中之一为后;也有数人奏请立吏部侍郎郭永之女郭妃为后;而诸皇子则齐请立皇贵妃蔡琰为后;帝皆不纳,独排众意,立淑妃甄氏甄宓为中宫大皇后,晋蔡琰为东宫平皇后、贵妃大乔为西宫平皇后;小乔为南宫平皇后、唐婉为北宫平皇后;又晋汉颖阴公主刘坚之女王异、祝融二女为左右皇贵妃;反将惠妃伏寿降为妃;晋冯方女、蔡敏、邹圆、樊瑶、卞玉、杜氏(秦宜禄妻)糜环并郭媚等皆为妃、以董卓之女孙董白、并前汉献帝废后、曹清、曹节、为四品夫人;以曹操幼女曹婴、关羽之女关凤、张飞之女张星彩、曹华、曹宪、并前汉废妃宋都、崔氏女崔丽等皆为五品贵人,铜雀台中余者皆晋六品嫔位不等。

    又下诏将诸葛亮之女诸葛果赐婚太子为太子妃,以黄忠遗女黄舞蝶赐韩王李浚为韩王妃、弋阳县主孟花蔓赐婚晋王李治为妃、舞阳县主吕玲绮赐宋王李宏为妃;以荀彧之女婚配赵王李威。

    一时天下纷纷议论,有言称天子雄才大略,为万世明君,自当与以往君王不同;也有称天子已沉迷酒色;多称皇帝好人妇果不虚传。

    待立后大典毕,皇帝便寻个由头将国丈吏部侍郎郭永降职为工部员外,并据暗部密奏,将郭永自吏部任上所提拔诸臣属尽数重新考较,庸者皆贬斥治罪。将党争萌芽迅速扼杀。

    唐历初平七年末,魏帝曹丕、魏国大都督徐晃先后病故;魏太子曹睿继位;以曹真为大司马,曹休为大将军,迁叔父曹植为丞相,封燕王;曹章为卫将军,封赵王;以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蒋济为司空,王修为大司农;董昭为大鸿胪;桓玠为侍中、朱烁为侍郎,吴质为光禄大夫,桓范为谏议大夫;陈矫为主薄、温恢为太宰;辛敞、丁仪等为散骑常侍各充文职;以曹洪为安国将军;文鸯为冠军将军,夏侯霸为骠骑将军、并州都督;夏侯尚为车骑将军,幽州都督;以李通为轻车将军、冀州都督;毌丘俭为度辽将军,辽东都督。诸葛诞、文钦、杜预、羊牯、朱灵、鲜于辅、牛金、王浚、王凌、闫柔、许义、徐质、乐琳等皆为领军将军。复起用袁涣、韩嵩、史涣、韩浩、路招、夏侯懋、梁习、程武等旧臣;收复张燕、举用常雕、张普、韩综、桓嘉、王浑等使之投身军营为将、以韦康、田畴、国渊等征入朝堂。

    唐历初平八年春、魏国太皇太后、曹操正妻丁夫人故;月余,安国上将军曹洪也故去。曹睿重用贤臣,开科举,行新法,鼓励民生,征募贤士拔举良将,一时魏国大开兴盛之风。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幽冀之地一派升平。

    唐历七年冬,东吴丞相张昭故,吴帝孙权举阚泽为左丞相,以陆逊为右丞相、行大都督事;以顾雍任司徒;吕范为太尉、张温为司空、陆绩为大司农;诸葛瑾为侍中、步骘为大鸿胪,骆统为侍郎;徐盛为大司马、贺齐为镇国将军、南越都督;士燮为镇南将军、领交州都督兼交趾太守;丁奉为卫将军、朱恒为车骑将军、朱然为骠骑将军、孙恒为轻车将军、潘璋、吕岱、全综、朱据为四征将军,留赞、全铎、于诠、朱昇为四方将军。孙权效法唐国,选贤任能,周鲂、骁骑将军马忠、张昭之子张承、张昭之弟张奋、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彭城人严畯、沛人薛综、娄玄、鲁肃之子鲁淑、丁奉之弟丁封、吕范之子吕据、吴郡吾粲、会稽钟离牧、武陵人潘浚、北海滕胤、陈留濮阳兴,及猛将谢旌、李昇等及孙权诸弟孙栩等皆委之重任。

    一时三国各自为政,互相安定,发展民生:万民思安,自唐历初平六年至初平九年,倒也难得安定,天下战事皆无,一时天下诸州一派祥和。

    然好景不长,若无外侮必生内乱,魏国丞相燕王曹植,可谓才高八斗,精明机变,早年间便曾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自曹睿登基,数年安定,这魏国也是国富民强,曹植虽起初已安于现状,耐不住身边心腹丁仪等整日歌功颂德,甚至将这数年间的繁荣皆归功于曹植,赞其有大治之才,居功甚伟;是日常久,曹植内心也便生出一些不安之念;也便暗中结党,竟升起染指那金龙宝座无上权威来;一时间曹植暗中与文钦、诸葛诞、毌丘俭、夏侯懋、徐质、许仪、及早前遭受曹丕压制的史涣、韩浩、韩嵩、袁涣等结为心腹,暗中排除异己,把持朝政。曹睿也算是有为明君,岂能不查?只是这曹植身为宰相、又素有才名,数年间也是经营的盘根错节,难以急切间将之拔除?也只得与心腹大臣夏侯尚、蒋济、华歆、王修、王凌、乐琳、王基、程武等与之抗衡。

    这朝堂之上党争之势越演愈烈,曹植得毌丘俭、诸葛诞、文钦等手握军权的大将支持,曹睿自然不敢轻易处置,曹植也惧夏侯尚、夏侯霸、及兄弟曹章手中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哪料祸不单行,北方乌桓近年来连将暴雪,料草欠收,便屡屡派出骑军袭扰劫掠边疆;曹睿曹植皆欲借刀杀人趁机剪除对方实力;因此互相推诿,倒是使得乌桓越闹越烈。终于于唐历初平九年秋,乌桓以十万铁骑南下叩关,劫掠幽州。

    幽州都督夏侯尚见贼军势大,飞书告急。曹睿曹植见外族已至,也不得不暂时放下争斗,联手开始应对。最终以赵王曹彰为大将,鲜于辅、杜预为副将,以乐琳、徐质为先锋,出兵五万直发柳城抗敌。并使幽州将军闫柔、辽东都督毌丘俭、幽州都督夏侯尚、蓟城守将王基、北平太守梁习等出兵共伐乌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