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工业革命中的大宋 » 第153章一个大工厂的效应

第153章一个大工厂的效应

    在现代,使用手机的距离不会超过20米,大部分都是房间内,或者是巷子里,街上,短距离的目标,不会超过50米,而且都是无甲的目标。

    但这时代,赵乾云使用的手枪,不仅要兼顾50米,甚至100米的目标,还要能穿甲!

    因为赵乾云到岭南大概率是不用上战场,面对面厮杀可能性不高,但有些特殊情况可能用到长距离击杀!

    比如,侦查,反刺杀等等!最重要的是能穿甲,因为他如果用枪的话,面对的都是有甲胄的士兵,甚至还有一面盾牌!

    其次是装弹,什么7发,10发的都不在考虑内,装弹最少要在20发,甚至30发,连续性要好,

    用什么手枪?冲锋枪大部分能符合这要求,手枪中,只有毛瑟手枪能符合。

    其实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用毛瑟手枪,他嫌弃毛瑟C96驳壳枪,里面的零件又多,制造难度大,想用乌兹冲锋枪,MP5,想到巨大的体型,又背离了手枪的初衷。

    他想了半天,还是决定选择毛瑟C96驳壳枪,主要是给自己练手,以前是会设计,会有人帮你把东西造出来,现在呢?很多事情,得自己动手!

    在折腾手枪的同时,他想着鸳鸯阵,又看到关延裕他们手上那短粗的手刀,总是不舒服,给他们打制出雁翎刀,

    于是又顺手打制三棱枪头,当然这时候也有三棱枪头,叫三隅矛。只是三隅矛是通直道尖,而赵乾云弄的三棱枪尖头是一个斜切的凿头,这样容易破甲,又不容易钝!

    在自学钳工的赵乾云,专心致志的对付着手枪的零件,又是锉,又是量的,根本就不注意身后看了半天的陈琳!

    他把零件打磨到自己需要的精度时,伸伸腰。

    陈琳说道:“苍梧伯好兴致啊,自己亲自动手?”

    赵乾云把零件收入怀中,然后对陈琳拱手说道:“不知是公公驾到,未远迎还望海涵!”

    陈琳说道:“你一个孩子,就别学老人们那些酸腐的礼节。你说说,你这是在干什嘛?”

    赵乾云也老实说道:“我在学打铁!”

    陈琳感觉自己被愚弄,再次问道:“你在学打铁?”

    赵乾云听出陈琳的惊讶,于是解释道:“这几日我不是不能出门,闲着看他们打制铁器非常的好玩,于是我想学一下!”

    陈琳以为赵乾云是孩子的心性,于是耐心的劝道:“苍梧伯,你虽然封伯了,但科举考出进士,才是出路,不可任性!官家说了,你老师胡瑷不管你学业,官家可是要抽查的!”

    赵乾云脑袋嗡就大了,皇帝查自己的作业?他闲的吗?可是他不敢说出口,只是说:“回头就学,回头就学!”

    陈琳见赵乾云敷衍的样子,叹了口气说道:“你别当官家只是说说的,如果你不完成学业,他也会打你手的!”

    赵乾云想到赵祯的模样,还真的做的出来,于是点头说道:“我一定认真的学!”

    陈琳见赵乾云端正了态度,于是说道:“你送公主的镜子,她很喜欢,官家觉得不能无故收你的镜子,问了八作司,于是让咱家送1万两黄金过来!”

    赵乾云自然知道赵祯不愿意自己和他女儿有瓜葛,于是推脱这一万两黄金,可能还惹来他的不高兴。

    别人才不管他高兴不高兴,但这位是皇帝!皇帝不高兴,自己可就难受了。

    于是说道:“那恭敬不如从命了!”

    陈琳见赵乾云上道,继续说道:“这是你应得的!对了,你有钱了,官家应允你500家丁,这三百宿卫禁军一个月后撤走,你可上点心啊!”

    赵乾云疑惑的问道:“我可以有500家丁了?”

    他想起自己要招2000的义乌人做船员,追问道:“公公,你知道的。我准备出海,要3000水手,我想从两浙路招!我和枢密使说了几次,都没有回音,你和陛下说说?”

    他故意加了1000人,为的就是讨价还价的时候,不会低于2000。

    陈琳疑惑的问道:“为什么是两浙路?”

    赵乾云解释:“准确的说是金华的义乌县,那里民风彪悍,悍不畏死!节俭,谨慎!”

    陈琳皱眉:“还有这样的事情?你这是选军,还是选船员?”

    赵乾云解释道:“选船员,也是选军!在海上不以军法管束,如果出点乱子,就是一船人陪葬!”

    陈琳问道:“那为什么不选福建路,两广人?”

    赵乾云苦笑一下:“两广大乱后,本身就缺人!再说,广南西路人好勇斗狠,家族权重,我怕无法驾驭!

    至于福建,与大食纠葛太深,泄露新大陆,届时我们还在封海,他们满世界的运自己的国民去拓荒!那个后果,公公你觉得好不好?”

    陈琳像是想明白了,试探性的问道:“所以你选择两浙金华那个地方?”

    赵乾云:“是的!”

    陈琳叹了口气说道:“真不知道你脑子是怎么长的?对了,你造船放哪里造?”

    赵乾云:“广州!”

    陈琳疑惑的问道:“为什么放广州?广州之围才解,半个广州城成为废墟!你不怕叛军再回来?”

    赵乾云:“叛军?他们回不来!至于为什么要放广州,对朝廷来说是最好的!”

    陈琳一下想不明白:“哦?为什么这样说?”

    赵乾云解释:“造船厂要上千人,这上千人,背后都有一个家,一个人,能养活一家人。你想想,这比赈灾好多了吧?”

    陈琳皱眉问道:“以工代赈?”

    赵乾云点头说道:“是,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这上千人,要吃喝拉撒,这些都是要钱的。

    我们做个计算,一个人薪资一个月500文,一千人就是50万文,这些钱都花出去,至少能养活两家粮店,一家布店,至少30个菜农,1个屠夫,一个杂货铺外加一个妓院,1个饭馆,官府从中能收到2万钱的税!”

    他是经历过招商引资的,本来不会算这个,政府里的朋友拉着他的手一个一个的排出来。

    原来一家大型工厂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上万个工作岗位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厂的效益,还有上下游,周围服务。

    说的难听的,就是周围的人也能赚到钱,房租都能贵点,连无人成人用品店都多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