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工业革命中的大宋 » 第211章余靖的摇摆

第211章余靖的摇摆

    赵乾云鄙夷一下然后说道:“几百斤是不可能的,一日几千斤,上万斤也是常事!”

    余靖皱眉:“你以后说话要留三分!切不可夸大!一日万斤,一年360日,就360万斤,你可知道大宋一年产铁多少?800万斤,你一个铁场就产出半个大宋的钢铁?”

    赵乾云听到大宋一年钢铁产量才800万斤,差不多只有4000多吨,还没有大型炼钢产一炉的钢铁,哭笑不得的说道:“应该不是问题,有可能我能生产出一个大宋的钢产量来!”

    余靖吃惊的问道:“真的?”

    赵乾云:“这种事情我从来不说假话!”

    余靖想想说道:“如果是真的,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

    赵乾云说道:“好!我到广州找到最佳位置,我们谈!”

    余靖:“我派人协助你!”

    赵乾云没有想到还派个专员配合自己,这绝对是好事,于是说道:“好,这样好,这样钢厂可以很快建立起来,最快下半年就能出铁!”

    余靖搓搓手问道:“铁是这样,那盐呢?”

    赵乾云说道:“我在广州看到海边荒滩很多,如果可以的话,先建立10000亩盐田!”

    余靖从来没有听过盐田,于是问道:“盐田是什么?我去盐场看过,他们用铁板煮盐,一天不过几十斤,不会你又弄出是什么高产的东西来吧?”

    赵乾云摸摸鼻子说道:“不算高产,一亩盐田,一天能出100斤。”

    余靖:“嗯!好……什么?多少?”

    他开始说好的时候,并没有在意,随即想起这前面单位是1万亩,后面单位一天一亩100斤!也就是说,一天就是100万斤,所以明显就着急起来。

    赵乾云有点疑惑:“一亩一天100斤啊!怎么了?”

    余靖又问道:“你要造多少盐田?”

    赵乾云再一次回答,疑惑的问道:“1万亩!怎么了!”

    余靖皱眉算算说道:“这样说来就一天100万斤,现在盐场卖给转运司是5文一斤,这样算来,一天就5百万钱,一个月就是1万5千万钱,呲……你莫要吓老夫!”

    赵乾云老老实实的说道:“这……从何说起啊,原本我想隐瞒点产量,怕以后余帅见怪,所以实话实说!”

    余靖追问道:“这是真的?”

    赵乾云点点头:“我到广州,盐场和铁场,船厂一起建造!”

    余靖想想说道:“这是你安厦集团的产业吗?”

    赵乾云摇头说道:“这是我私人的财产!安厦集团只负责造房子,卖房子,还有几个上游产业,比如制砖,制水泥!”

    余靖又听到新名词:“水泥?”

    赵乾云解释道:“就是石灰一样的东西,你可以看作是人造石!”

    余靖的已经明显跟不上赵乾云的趟了,再说下去只是增加自己负担,于是说道:“老朽已经跟不上你们年轻人了。别辜负了官家的期许!”

    赵乾云:“是!”

    余靖:“没有事情,下去吧!”

    赵乾云:“是!”

    余靖看着自己的未来女婿,一股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人还是神,还真和传说那样是财神赵公明,还是朱厌?

    盐,铁两项是国家主要税赋,一直鼓励生产却生产不出多少。真如和他说的那样,生出巨量的盐铁,那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就是广州城成为仅次东京的大城市,这毋庸置疑,自己也会就地升官。

    第二个每天500万钱的收入,这还是盐场的收入,如果铁场也是这样。这小子不出一个月就大宋首屈一指的富豪。

    钱没有自然很痛苦,不是很危险,只会慢慢要了他的命。但钱多了,绝对是一个要命的事情。

    自己这准岳父能做什么?有了准岳父这一层,好多事情不能做,他有点后悔太早和他父亲定下婚约了。

    赵乾云拿到了人头奖励3万2千贯,甲胄,武器各2000贯,一共3万6千贯。

    赵乾云看着那一堆钱,心说:“这打仗真赚钱,难怪周元征他们死活要跟着自己打仗,这一个人头8贯,割了几千人头就能当个富豪。”

    闲下来的狄青拉着赵乾云,试了火药的爆炸艺术,把一段城墙炸了,就整天琢磨这火药的新用途。

    赵乾云拿到奖励,在邕州的事情基本结束,了解到西江上下已经基本收复,想到广州3,4月份是雨季,最好赶在雨季之前,把盐场建起来。

    一两个月建万亩盐田好像又不太可能,不过能建多少是多少,有了钱财来源,自己做事情有主心骨。

    得走了,到广州,太多少事情要做!大半个大宋都转过了,拿到了资金,也拿到了皇帝的支持,终于开启自己最想做的,建设属于自己的工业帝国!

    他越想心越火热,立刻派人到桂州传令,让在广州的人都都到梧州,自己也到梧州汇合。

    赵乾云向众人辞别,余靖,狄青,孙沔也没有挽留,他们知道,赵乾云事情很多。

    赵乾云带着人和钱财顺水而下,不一日就来到镡津县。

    镡津县也受叛军蹂躏,十室九空,现在躲在山里的人陆续回家,街上也有店面开了。

    赵乾云住到驿站里,当然驿站也没有人,住进去,是少一些麻烦。

    他询问李宅村具体位置,带着二十人,挑着十担礼物,就往李家村赶去。

    李家村离县城不是很远,大约15里,紧靠北流江,村子周围是一片丘陵。

    李家村和其他地方差不多,都被破坏过,然后在原址上重建,因为都是竹木为骨,稻草,茅草搭的房子。

    赵乾云看到一个老农带着一家人在路边的地里,用一根上圆,下面尖的竹子在翻地!每插一次只入土10多厘米,翻出小孩拳头见方的土。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翻地,停下来问道:“老伯,你怎么用竹子翻地啊,锄头都没有吗?”

    老农停下手中的活,看到赵乾云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身边还有20多人,

    于是卑微的笑道:“小官人有所不知,乱军来的太快,我们只想逃命,这农具一个也没有带,结果都别说锄头,就是钉子都收刮一空。

    现在春天来,这田地要种,无奈的只能用这竹子来翻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