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大宋蹴鞠传 » 192.明清拜访 蔡京高兴讲学

192.明清拜访 蔡京高兴讲学

    在蹴鞠酒店,蔡京说让王清明到他家去一趟,给他辅导功课。王明清太师府不熟,不好一个人前往,自然要叫着王黼。

    太师府这些天终于清净多了,因为全城的老百姓到知道蔡京没死,即使外地来了客人前来吊唁,刚走进了城门他们就发现这是个误会。王黼和王明清走进太师府时,蔡京正在书房清闲地看《论语》。

    “太师,看书呢?”王黼进门问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蔡京放下书说道。

    “太师,我给您介绍一个学生吧?”

    “谁啊?”

    “进来!”王黼叫等在门外的王明清。

    “参见太师!”王明清进来。

    “啊,王明清!”蔡京有些惊喜,竟然叫出了名字。

    “太师,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王明清第一次进太师府还带着礼物。

    “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

    “这是拜师的规矩,要送给老师腊肉啊!”王明清读过《论语》,书中有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也叫腊肉。

    “哈哈……明清,你可真有意思,孔圣人能接受的礼物我自然接受。请坐吧!”蔡京笑纳。

    “太师,您现在还看《论语》啊?”王明清问。

    “俗语讲,一部论语治天下,这书一辈子都看不完,而每一个时期都有新的领悟。”

    “蔡太师,孔圣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王明清《论语》读的次数不多,他刚说话就露怯。

    “明清,你的书读乱了。”蔡京打断了王明清的发言,“第一句话可不是孔圣人说的。”

    “是吗?”王明清一愣。

    “将明,你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谁说的吗?”

    “是……孔圣人学生说的吧?”王黼瞎猜。

    “不不……”蔡京摇头笑道,“这句话是出自于杜甫的《曲江二首》,原诗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太师,您脑子真好,这么长的诗歌您也能背得下来。”

    “好的诗歌是需要背一点的,预防老年痴呆。”蔡京自嘲地一笑,“杜甫喝酒伤身,没能活到七十,他的人生没经营好,晚年还需要赊账度日。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他没赶上好时候,遇上了战乱。”

    “太师,我刚才是想问,八十以后该怎么办,孔圣人可没说。”

    “孔圣人没活到八十,他不知道的事情从不妄加猜测。”

    “太师,明年正月就是您的八十大寿了,是不是您要给《论语》加上一句?”

    “嗯……”蔡京想了一下,“……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出自《论语·为政篇》。八十岁为杖朝之年,可朝廷绝不允许我,一个老头子拄着拐杖上朝的,所以说,《为政篇》讲到八十就该结束,我不应画蛇添足。”

    “太师,您这身体,明年上朝也不用拄拐杖。”王黼奉承。

    “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我活到八十出了门就没人管饭了,就会饿死,还是留在自己家里好。”

    “太师,明年您要退休?”王黼问道。

    “是啊,未来的舞台是要留给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太师,您退了休也能给朝廷作顾问吗?”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接下来我就在家里等着‘穿越’了。”

    “哈哈……太师,您真有意思,‘穿越’都是年轻人爱用的名词,他们写不好文章,理不清时间顺序,才搞‘穿越’呢。”

    “中华文化儒·道·释,分别代表人生各个时间段的修为方式。年轻时要学儒,考虑如何入世;等到世间的事情全都弄明白了,到了不惑之年,要学道,要想着如何出世;等到了老年,繁华落尽,就要学佛,想着轮回,等着穿越。”

    “太师,我也没看你学佛呀?”

    “对于悟性高的人,佛在心中,不需要学。”

    “太师,我们还年轻,您教我们怎样入世吧。”

    “入世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官,俗话讲,站得高看得远,官位越大,你看事情的格局越大。我常讲,你是雄鹰,你就会眼望蓝天;你是蟑螂,你眼里就充满了垃圾。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与他看世界的格局有关,在这里,我奉劝你们一句,要多读几遍《论语》,增强自身修养。”

    “太师,我也读过《论语》,我感觉没有你说的作用这么大。”

    “明清,我这有衣本《论语》送给你,礼尚往来,我不能白拿你的腊肉。”

    “太师,《论语》我家里有。”

    “我这本《论语》与你的不一样,我这本《论语》是毕昇特意给我定制的,字体大,页面飞白留得多。”

    “字小我也能看的清楚啊?”

    “你看这本书的飞白,都有我的评注。每个人看《论语》都有不同的解释,道行高的人,他们看到的内容深;道行浅的人,他们看到的内容浅。对社会阅历浅的,而又爱哗众取宠的老师,他们教《论语》纯属误人子弟。”

    “我说我考几回进士都失败了呢,原来是老师教错了。”

    “你们黄金屋私塾的那些老师啊,他们只会收你的钱,赚你们几条腊肉吃,教不会你们真学问。”

    “太师,您给我的这本《论语》可是宝书啊,是不是进士的考题都在里面?”

    “聪明的人,有聪明的理解,你一问,我知道你的智商不低。你如果智商再高一点,这样的问题就不应该问。”

    “是是。”王明清心领神会。

    “明清,我希望你学有所成。你有经商才华,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你的《挥麈录》发行数量远远超过《朝报》,盈利也非常可观。我时常想,为何我朝的第一报纸《朝报》怎么竞争不过你的小报呢,我认为我的用人有问题。”

    “可是……《朝报》主编是进士啊,他的学问不浅。”

    “学历和能力是不能画等号的,进士主编经营的《朝报》不靠朝廷摊派就卖不出去,每年别说盈利,就花费的老百姓的税银都不计其数。”

    “太师,如果让我写他们那样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我觉得我也卖不出去。”王明清说道。

    “为什么?”蔡京不解。

    “比方说,你喜欢杜甫的诗,我刊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会认为我诋毁你的汴河房产开发政策;我如果刊登白居易的《卖炭翁》,您会认为我在变相讽刺你的经济政策,说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好。”

    “明清,你如果作了《朝报》主编,想要发表这两位唐朝大诗人的作品,我不会发对,他们诗中所描述的都是唐朝的不堪,衬托我大宋朝的优秀。我大宋朝再也没有这些悲天怜人的诗人了,我朝出现的都是周邦彦这样优秀的诗人,他们只会写《汴都赋》,来歌颂我大宋朝的丰功伟绩。”

    “太师,您还真说对了。”王明清想大宋朝确实没有杜甫,白居易那样的诗人。

    “哈哈……明清,我知道通过我们之间一两次的谈话,我不会扭转你对大宋朝的负面看法,总归你在底层经历的苦难多,看到的社会阴暗面多。”

    “太师,我办报的出发点不对,还真应该向您好好请教。”

    “没关系,有时间常来,等你再次开办报社,我们可多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那好,我们就不打扰了。”

    “我身体不好,坐长了时间会累,我也不留你们了。”蔡京起身。

    王明清和王黼站起身出门,他感道通过和蔡京的谈话受益匪浅。他理解,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靠抱怨和发一两道抨击朝政的檄文就能解决的,小民可以关心朝政,但治理好一个国家确实需要精英,而蔡京就是当代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