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 第六十三章柱子的第一份工作

第六十三章柱子的第一份工作

    柱子逃学的事本就瞒不了多久,和他一起逃学的人很快就被他们的家长发现了,经不住棒棍拷打的小个子很快就供出了其他人。

    杨玉莲是最后一个知道柱子逃学的事。那几位家长菩萨心肠,担心柱子的母亲接受不了事实,会往坏处想,她们一起到柱子的母亲那里给柱子说情。

    在好心人的劝说下,柱子总算是免去了一顿揍。

    “不念书照样有饭吃。”

    “逼着去念等于糟蹋书本,有何用?”

    “不念书,就回家种地嘛,也好早些取个媳妇回来。”

    不得不说,那几个家长倒是想的开,不像杨玉莲,被柱子气的不想说话,难过了好一阵子。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杨玉莲没有对柱子报什么大希望,只是想让柱子通过念书多懂些道理,今后少被人欺负,这样才对的起他死去的父亲。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个妹妹每天都背上心爱的书包,早早就去了学校,那里是她们的乐园,没有办法,柱子心里想着别的事情,实在无心念书。

    柱子是男孩,他长大了,他想:“现在,身上有的是力气,该为家里做点什么,做什么都行,只要别逼去念书。”

    一天,柱子鼓足勇气,在母亲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妈,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三个妹妹吧,我想出去找点事情做。”

    喜子有这样的想法,杨玉莲并不感到奇怪,家里是什么日子?穷人家哪有资格人人都有书读?柱子是大哥,身上有力气,他开始懂事了,想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作为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亲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心疼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

    自从李德明的到来,杨玉莲在丈夫身上看到了希望,日子再穷,每一个孩子也要有书读,能读书识字,不当文盲,这一步虽然走的不容易,但总算是做到了。

    李德明曾经当着杨玉莲的面说过:自己有手艺,身强力壮,在生活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要让几个孩子都多读书,知识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处的。

    杨玉莲把丈夫的话记在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当柱子向她宣告不想念书的那一刻,杨玉莲是失望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谁都希望儿子能多念书,将来有出息,能光耀门庭,柱子偏偏不爱念书。

    可儿子说的似乎也对,行行出状元,杨玉莲在惊恐和失落中,接受了这个有些残酷的事实。

    柱子将来会是个孝顺听话的儿子吗?会不会埋怨什么?

    柱子怎么会突然就不想读书了?他在瞎想什么呢?莫非,他是在怀疑母亲的能力,如果是这样,他真的不应该,不该这样轻易就看不起母亲,轻易地放弃前程。

    其实,杨玉莲完全没有必要自责。

    无论家有多么穷困,母亲多么柔弱,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何况柱子还有一个继父,他有能力扛起这个家的。

    柱子的身体还没有长结实,他现在能做些啥啊?杨玉莲在担心。

    村里有几个像柱子一样,不爱读书的孩子,觉得无事可做,常常三五个一起,东逛西逛,后来跟着不三不四的人学坏了。

    就算柱子整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做,总比那些学坏了的强,杨玉莲希望每天都看见儿子安安稳稳地在身边转。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柱子一直在家里闲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到底该干点什么事好呢?

    杨玉莲很想听一听李德明的意见。

    “他爸,柱子不念书了,他说想出去找点事情做,你看柱子这事,该咋办才好啊?”

    杨玉莲在问李德明时,有些犹豫,她觉的自己不该对丈夫说起关于柱子的事,或者,问了也是白问,他会关心柱子的事情吗?

    暂且不提柱子不是李德明的亲生儿子,就柱子平时对继父的态度,他也不会对柱子的事情产生兴趣,人都是有记性的,好的事情不会忘记,伤脑筋的事情更会记在心里。

    他会不会不管柱子?会不会刻意回避呢?

    现在,除了柱子的继父,杨玉莲实在想不到第二个自己能够依靠的男人,无论如何,她还是想从丈夫那里听到一点好主意,如果,他不愿意讲,也绝对不会埋怨他。

    血脉相连是亲情,这在柱子和他继父身上原本就不存在,怨得了谁?

    李德明只是柱子的继父,虽然,他是现在这个家的一家之主,正把充沛的精力都花在这里,无私地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肩负起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柱子和他继父之间,好像总有一道无形的鸿沟隔着,摸不着,也看不见,却细细长长,杨玉莲很无赖,但她依然想在李德明那里看到新希望,现在,她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丈夫。

    他应该是她心目中的好男人才对,他必须是一个好丈夫,他会是个好丈夫,一位好父亲,在这样一个成员有些复杂的家庭里,他别无选择,杨玉莲相信,李德明会给她一个很满意的答案。

    平心而论,柱子和巧儿不是自己亲生的,要李德明对待柱子和巧儿做到绝对公平,有点难为他了。

    继父也是父亲,应该像亲生的骨肉一样,去呵护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善良的的男人是做得到的,李德明的确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柱子快长成大人了,不管有什么想法,都不奇怪,我们当家长的,只有尊重他们的想法,尽可能地往好的方向引导就行了。”

    李德明说的“他们”,是指他还有杨玉莲两个人的所有孩子。

    杨玉莲看了丈夫一眼,显然,他对柱子的想法没有别的意见,像是赞成,就没有再继续问。

    李德明已经给出了答案,一半是遵重事实,一半是期许未来。

    柱子不用再去学校,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解脱。

    在回到家的第一天,他一口气跑到屋后最高的山上,站在山顶,朝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群山,大声呼喊了一句:“我终于自由了。”

    柱子在空的时候,会跑到山顶上去,一个人仰头看天,天空好蓝好高,现在,没有人管他,他是完全自由的状态,躺在松树底下,太阳一闪一闪的,从松针的缝隙间朝他的脸上直射下来,那种感觉好惬意。

    一天,柱子和往常一样,跑到山顶上,躺在松树底下,一个人享受“日光浴”,太阳射的他睁不开眼,他突然觉的,脑子里空空荡荡,心里像天空一样,除了偶尔飘来飘去的几朵白云,什么也没有,空空一片。

    不能老是这样闲下去,真的该干点正事了,可是,要出去找到事情做,谈何容易?

    柱子突然想挣钱,还想了几个办法,想挣很多钱,然后,把房子翻修一遍,剩下的钱送三个妹妹读书,虽然自己不喜欢读书,但还是希望三个妹妹多读书,希望“山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来”。

    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巧儿妹妹,是家里的希望,柱子经常鼓励她继续努力,再接再厉,这一点,他和继父一样。

    怎么又想到读书的事情上了?柱子用手使劲拍了一下额头。

    柱子回到家里,翻出来一件没有补丁的旧衣裳,他要好好把自己打扮一下,然后出门一趟。

    在乡下,没有补丁的旧衣裳就是新衣裳,逢年过节才会舍得拿出来穿一次。

    柱子是想穿的体面一点,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在罗送福家里的一张八仙桌前,柱子正毕恭毕敬地给主人敬茶。

    “罗老板,您是我的大救星,是我的贵人,这碗茶,我是借花献佛,我一定在煤矿上好好干,以此,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柱子今天的衣着打扮,看起来真的不错,他的态度更是让罗送福大吃一惊。

    换作在以前,罗送福绝对不会理睬柱子,他是看不起像柱子这样的人,一个没有受到过父亲教育的小伙子,这样的人不可信,做事情不可靠。

    柱子今天的状态完全在罗送福的意料之外。

    “没想到,真没想到。”

    罗送福大吃一惊,柱子这小伙子懂得知恩图报,就眼睛跟前这片诚心,不知胜过多少聪明人,他从来没有想过,柱子嘴里居然讲出了最动听悦耳的话。

    也是啊,这几句感恩戴德的话,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说出口,罗送福想听,却不知等了多久。

    罗送福和李德明的年纪差不多,早已是步入中年,也是上门女婿,而且,家里的情况竟和李德明相似。

    看看人家柱子,再看看自家的那个,没志气,还不懂规矩,差距一目了然。

    “好,好啊,我最喜欢像你这样知事的,不像有的人,帮了也白帮,什么也不懂,你明天就立刻来我的煤厂上班。”

    罗送福在夸奖柱子,眼睛却怒视另一个方向。

    顺着罗送福眼睛的朝向看过去,果真站着一个偷听的年轻人,他站在门口,一声不响,一双眼睛充满敌意,见已被人发现,转身离开了。

    柱子满心欢喜,从罗送福家里回来,他一路上都哼着歌。

    这是柱子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就让过去的一切随风而去,忘掉所有不开心的事。

    柱子发誓,今后要做一个全新的自己,要让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后悔。

    “妈,我找到事做了。”

    怀着心奋的心,柱子把去罗送福那里,怎样求人办事的经过,仔细对母亲讲了一遍。

    “哦,原来你是去了罗老板那里。”

    突然听到儿子说有事可做了,杨玉莲好像并没有感到一丝高兴。

    “妈,我找到活干,您以后不用再辛苦了,我能凭劳动挣到钱,家里以后就不用再过穷日子了。”

    柱子以为母亲没有听清楚,把刚才的意思重复了一遍。

    “哦,你是在罗老板那里找到一个工作,想去就去吧!”

    杨玉莲听到柱子说的事,实在高兴不起来,只顺口回答了儿子几句。

    附近的煤厂像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有的厂子才刚开始就关闭了,罗送福的煤厂是新开出来的,谁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开办成功。

    那些倒闭的场子,半途而废就算了,可怜里面起早贪黑的工人,没人会发给他们半点汗水钱,如果身体受伤了,得自己掏腰包看病,自认倒霉。

    罗送福如愿办起了煤厂,位置距离万绍兴和贾贵福的煤厂不远。从他开张那天起,有人就等着看他的笑话。

    贾贵福和万绍兴是什么人,如果是块好地方,哪里轮得到别人下手,这不等于是想在精明人眼皮底下捡到金子吗?

    罗送福偏不信那个邪,还真的愿意一试,哪怕是白日做梦,也心甘情愿,有人嘲笑到:“他的目的不是挣钱,只是想当个煤厂长。”

    杨玉莲当然不想柱子到罗送福的煤厂去上班。

    这是柱子的第一份工作,是他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他想从煤厂里挣到钱,不愿听见有人给他泼冷水。

    杨玉莲多么希望儿子能改变主意,但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明天清晨,柱子在上班前,都要和前一天一样,向母亲打一声招呼,这是杨玉莲要求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儿子出门做事,每天都要平平安安回家来。

    煤厂里干活是危险的,杨玉莲每天都要替儿子提心吊胆。

    柱子没有想太多,他热爱现在的工作,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自从柱子到煤厂上班的那天起杨玉莲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半夜三更就早早起床,给柱子做好早饭,准备中午带的干粮。

    柱子是第一次吃那样的苦,杨玉莲怕柱子饿着,担心儿子的力气不够使,担心他曾经摔伤过的那只左手斤。

    “妈,别担心,我好的很,只要坚持到出煤,领到工资,家里就有好日子过了。”

    柱子每次从煤厂回来,都会对母亲说这样的话,渐渐的,杨玉莲一颗紧绷的心轻松了一些。

    杨玉莲没有指望柱子能挣到多少钱,这是儿子的一次锻炼,只要平安归来就好。

    柱子不这么想,他期待发工资的那一天早日到来,期待罗老板的煤厂生意兴隆,期待看见从银行刚出来的崭新钞票。

    菜馆里有热气扑鼻的香薰腊肉,金黄色的烤鸡,柱子最喜欢吃这两样东西,每次露过菜馆,柱子不敢朝里面望,埋着头走路,把口水悄悄咽进肚子里,等领到工资的那一天,柱子发誓,第一时间奔向那个菜馆。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该是出煤的时间了,罗送福的煤厂看不见一丝煤炭的影子。

    那几个和柱子一起到这里上班的人,开始变得急躁不安,有人直接来了一句实话:

    “不好,我们几个都上了罗送福的当,那家伙滑头的很。”

    当初,罗送福没有什么面子招到工人,也没有办厂的经验,可他连做梦都想办厂,想体体面面地当个老板,全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他如愿以偿了。

    “难怪这几天看不见罗老板的人,莫非他早就发现挖不出煤来,那他为啥还要办起这个煤厂?我想不通这点。”

    刚才说实话的工人,一边看着身边的同伴,一边自言自语。

    “那我们岂不是都白干了?他妈的。”

    带班的班长无法忍受被罗送福欺骗,当着其他工人朋友,开口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他平时干活最卖力气,身为班长,带大家一起干活,从不偷懒。

    柱子懵了,他们在说什么话?哪有这样背后说长道短的?简直不像个爷们儿最。

    “柱子,我们几个到没什么,罗送福最对不住的不是我们,而是你,没想到,你第一次出门干活就上当,偏偏遇到罗送福这样的,当然,不只是你,我们几个也被他害的够惨。”

    班长用手拍了拍柱子的肩膀,又走过去,轻轻拍了一遍其他几个肩膀,以这样无声的方式,表示他对工友的一种安慰。

    “对不住了,有时候我对你们凶了一点,总忍不住要骂你们,是希望你们个个都平安无事,别无他意,不想在这里干下去的都回吧!”

    班长最后道歉的方式有点特别,柱子听见,还流下了几滴伤心的眼泪。

    他知道,自己不愿意相信的事实,可能是真的是事实了。

    “柱子,你哭过球啊,要像个男人好不好,大不了,从新再找下一个活。”

    刚才那个说实话的工人,看着柱子,嘴里吼着,其实,他也在懊丧。

    “柱子,你真倒霉,第一份活就这样没了,不吉利…”

    一个小个子工人嘴快,没等说完又马上捂住了嘴巴。

    罗送福煤厂的寿,就这样,半途夭折,工人和老板都算是白忙活了好一阵子。

    “没什么吉利不吉利,我找的第一份工也这样,从新再找呗。”

    班长说完,扬长而去。

    他是第一个离开罗送福煤厂的人,不久之后,就到贾贵福的煤厂当了工人,说来也巧,他还是第一个来罗老板煤厂上班的人,无赖之下,只能另寻出路。

    罗送福煤厂里的其他人也都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煤厂变成了废墟。

    柱子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是多么不情愿离开,谁也没有想到,怀着满腔热情而来,又要失望而去。

    罗送福自办厂以来,最自豪的,莫过于听到有人喊他一声“罗老板”,就像柱子,每一次都用响亮的声音,向自己的老板打招呼,听的罗送福心里美滋滋的。

    罗送福也不忘对柱子称赞一句“你是好样的,和别人不一样,老板不会亏待好好干活的工人。”

    每一次激励,都是动力。

    柱子一心想在罗送福的煤厂拿到人生中满意的第一份工资,他深信,一份辛劳一定能换来一份丰硕的收获,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在煤厂努力干活。

    能听到来自老板们的夸奖是工人的荣耀,只要老板和工人齐心协力,就会创造灿烂好前景。

    正当柱子憧憬未来有多么美好时,他哪里能料到,罗送福煤厂的生意还没有开张,就关门大吉了。

    难道真的就这样算了嘛,柱子不甘心。

    工人的工资怎么办?对煤厂里几个月辛苦干活的工人,罗送福总该有过交代吧。

    这是柱子的第一份工作,它不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生活需继续艰难地努力,幸福来之不易是真理。

    再平淡无奇的生活,也附有各种色彩,沾上各种味道,总会遇到磕绊,不畏惧,不退缩,硬着头皮一往无前,去争取本就属于自己的那点东西。

    柱子不想就这样算了,这是自己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拿到第一份工资,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礼物。

    也许,罗送福有办厂的想法是对的,人人都想奋斗,想创业当老板,却不曾想到,老板一开始就难,老板是要对工人负起责任的。

    第一份工作对柱子来说,不只是意味着工作,每一天,他都积极又认真,也许,工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态度,他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开始,起头要有结果才对,无论是好是坏。

    柱子决定,一定要向罗送福讨要这些天的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