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 第六十九章心事

第六十九章心事

    大雾散去,彭家的事暂时靠一段落。

    本来想去看稀奇的,凑热闹的,也有个别不怀好意的,却因天空突降一场罕见的迷雾,都没有去成。

    只有彭家人自己目睹了开棺现场,也不知道,在那个不忍心直视的时候,他们之中,是否有人比之前更伤心难过?

    结果出来,是要等一段时间的,彭家远方亲戚给新坟添了一捧土,看了亲人最后一眼,也都马不停蹄地赶回去了。

    村子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彭家只剩下几间空荡荡的瓦房和一个孤零零的老妇人。

    李家亭医生和往常一样,继续给人治病,只是,彭家老头的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了一块阴影,不知是遗憾,还是教训?或许两者都有。

    徒弟李晓絮回去已经很久了,李医生有些担心,徒弟学过的那些东西忘了没有?是不是还记得初学的知识,学而时习之,她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来?

    李医生听徒弟讲起过,李家寨的山很高,坡很陡,路很难走,是一个让陌生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只有住习惯了的李家人才会扎根留下来。

    李家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等徒弟学医学成之后,李医生想到那里去走一走,到徒弟出生的地方去看看,险境也是风景。

    李晓絮跟师傅李家亭有缘分,她聪明,勤奋,还不怕吃苦,李医生对她寄予厚望。

    “爸,她回去了,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李红英知道,盆家发生的事,对父亲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虽然,那些人不讲道理,是在无理取闹,但是,死人留下的遗恨不止病人家属有,医生也感同身受,不管怎样,活人又少了一个,是每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都深表遗憾的事情。

    “别瞎猜,晓絮比你有上进心,她比谁都想学医,别人不知道,我是知道的,学医对她只有好处,今后当个女医生,有啥不好?别人羡慕还来不及的好事,这点,她不会不懂。”

    李家亭今天的情绪比较低落,又想起徒弟李晓絮来。

    李红英不敢多嘴,怕又说错话,父亲听了心里会更难受,在她和李晓絮之间,李家亭更看好徒弟李晓絮,这使她觉的特别委屈,明明是自己的父亲,居然器重外人。

    李晓絮不过是李德明遗弃在李家寨大山里的女儿,她再好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她哪能同我相比?

    李红英是个有嫉妒心里的姑娘,她觉得这没什么不好,人就要活的比别人强,比别人更幸福,不过,和李晓絮一起跟着父亲学医以来,对她还是有感情的,分别这么久,也不知道,她想这里了没有?

    李德明每天都在忙碌着,除了家里和地里的活,一有空,还要去别人家做木工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德明常常会想起住在李家寨的亲人。

    爹娘的身体好不好?女儿怎么样?女儿说回到李家寨,是想爷爷和奶奶了,说要多陪爷爷奶奶住一些时间,她心里好像有想法,她还会去跟李家亭医生学医吗?

    上次回到山上的家里,晓絮就没有要下山的意思,她的确是舍不得爷爷和奶奶,舍不得把他们孤单地留在李家寨,她好像在埋怨父亲,只是嘴上没说,到最后,也只能默默的送走父亲一个人下山的背影。

    李晓絮越是懂事,李德明越觉得亏欠她太多,女儿越是善良,父亲看着越是心痛。

    命运总是这样,和人开着各种各样的玩笑,让亲人不能团聚,让亲情倍受煎熬。

    爷爷和奶奶总有一天要离开孙女,孙女没有想到那么远的事,只想在他们有生之年,让快乐多陪陪她们,可是,女儿的将来成了李德明重重的心事。

    “晓絮姑娘长的太俊了,怎么会生在那么个地方?”

    七姑第一眼见到李晓絮,醋意十足,因为自身长相一般,这让她见到漂亮姑娘时,总是先要赞美一番。

    “七姑,你当年长的也好看,也一眼就被相中了,才很快就当上了个好媳妇。”

    杨玉莲见七姑在夸晓絮姑娘,一旁笑着,也说了几句夸七姑的好话,让她心里平衡一些。

    “二姐,不满你说,我当年长的是还可以,只是没有你家晓絮姑娘这么好看。”

    七姑刚被给了台阶顺势就往上爬,逗的在场的人都“哈哈”地笑起来。

    七姑对晓絮姑娘的称赞,看的出,她很是喜欢她。

    彭家的事情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七姑没有关心其他人,晓絮姑娘倒是让她放不下心。

    李晓絮是在跟李医生学医的,都传盆老头的死因与李医生有关,李医生是中医世家出身,不可能轻易用错药的,是不是他的哪个徒弟一时失手造成的呢?

    想到这些,七姑吓得一身汗,天啊!死人的责任谁担的起,姐夫李德明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替女儿洗脱罪名。

    七姑心里想的事不敢对人讲,怕害了晓絮姑娘,她本来想着,将来如果有合适的好人家,就给晓絮姑娘当个媒人,让她嫁到好人家去享享福,现在,她啥也不敢想了。

    难得七姑,管住了她的那张快嘴,她是为了晓絮姑娘好。

    杨玉诚串门子,在提醒姐夫的时候,得知李晓絮已经回到李家寨好几个月了,就把那个消息告诉了七姑,他知道,七姑喜欢关心晓絮姑娘的事。

    原来,是自己一直在瞎猜,晓絮姑娘与彭家那件事扯不上关系,幸好没有说出来,不然,会被姐夫臭骂一顿。

    一天,彭氏又到李德明家来了一趟,他这趟是来送工钱的。

    彭氏虽说是妇道人家,却也懂得道理,她说再难,拖欠别人的工钱也是要付清的,她没有多过书,也不识数,所以让李德明给她算一下,总共需要多少钱。

    李德明算了一下,并告诉她大概是多少数,彭氏听了,脸上略带难意,从包里掏出一把揉的皱巴巴的旧钱来,然后把那些钱全部交给了李德明。

    “你看,这些够不够,如果不够,我再回去凑,凑齐就马上给你送来。”

    说这话的时候,彭氏的眼睛紧盯着她的那些钱,心里很紧张,她不是不相信李德明会点错一张,是在担心,这些钱如果真的不够,又要欠人一笔债了。

    看到面前的彭氏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紧张的样子,就跟做了什么错事似的,李德明端出来一张板凳让她坐。

    彭氏没有坐,依然站在原地,急切地问:“够了吗?”

    李德明看了彭氏一眼,从那些旧纸票堆里又点出几张来,把其它的,放到另一边。

    “够了,足够了,这是多下来的,我知道,你跟我家里一样,也是很需用钱的。

    “哦,够了就好!够了就好!真的没有想到,还多出了这么多。”

    彭氏拿过李德明退回到她手里的钱,紧紧捏着,然后赶快揣进原来的包里。

    “你慢慢揣好,掉了可别怨我没有退给你哦!”

    李德明看彭氏揣钱的动作,生怕她出门走在路上,兜里的钱一不留神就漏出来,半开玩笑地提醒了一下。

    “呵呵,不会掉的。”

    彭氏终于把木工活的钱都付清了,感感觉如释重负,转身往回走。

    她不知道,自己那些钱,连同包里退回来的,根本不够付清她家木工活的工钱,是她真的遇上了好人。

    李德明从开始去帮忙的那天,就没有要收彭家人工钱的意思,为了早一点做完活,还带上杨玉诚和另外的木匠师傅,自己帮忙不收工钱,杨玉诚和另外的木匠师傅是要给些工钱的,李德明一开始就答应他们了,大家才一起出力赶工的。

    李德明没有收彭氏一分工钱,这件事彭氏不知道,李德明也没有告诉她,她走的时候,看到退回来的钱,心里乐滋滋的,太过激动,竟然忘了说一声谢。

    彭氏家的遭遇让人怜悯,每个人都有走到谷底的时候,多么需要有人伸出手来拉一把,李德明经历过,所以比别人懂,人在走到谷底的困难时刻,渴望头顶有一束亮光,照亮希望,走出低谷。

    彭氏没走远,又返了回来,她想起自己该对李德明再说声“谢谢”,吴二顺那天说是包帮忙,其实真正帮到忙的是李德明,他无论给谁做木工活,都会自觉地让工让钱,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被多算。

    李德明见彭氏又返回来,以为她真的弄丢了身上的钱,正要开口问。

    彭氏先说话了:“我回来是要对你说谢谢的,刚才忘了。”

    “你看你,走都走了,又回来做啥?邻里乡亲的,就一点点小事情,哪用的着说谢。”

    李德明看彭氏为了说谢而返回,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你女儿回来了没有?我没有看见过她,肯定也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好姑娘。”

    彭家亲戚派人捎来信,说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要再追究李医生的责任,人死不能复生,没必要再做得罪人的事了。

    上面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消息下来,没消息就是消息,彭氏好像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现在,彭家最对不起的人是李家亭医生,只希望李医生能够原谅。

    “还没有,她还在李家寨。”

    李德明猜不到,彭氏为什么突然又问起女儿,没有多说话。

    “哦,那她还没有到李医生家里去学艺啊?你女儿学医好,将来能给人看病,山里最缺有个好医生,李医生也是个好人,我早就说,老彭的事不该怪他的,他们没有人听我。”

    彭氏声音低,像是说给李德明听,又像是自言自语,一边说话,一边慢慢往外走。

    彭家死人的事尘埃落定,盆老头是得癌症死的,不是生了什么怪病,说李医生开错药,纯属子虚乌有的事。

    结果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中的事,无论结果怎样,都会给李医生的形象都造成伤害。

    彭家的事情过后,有人在猜,李医生可能会因此离开,他已回不到以前了,很有可能离开这里,离开他的第二故乡。

    “李医生真的会走吗?他走了,徒弟晓絮姑娘学医,岂不是要半途而废?”

    七姑最喜欢从李家寨来的晓絮姑娘,称晓絮姑娘是天上流落到凡间的仙女,只要听谁在说有关晓絮姑娘的事,她都会凑过去听。

    外面传言,彭家的事情使李家庭医生蒙受了不白之冤,虽然,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与他无关,却人心难测,他肯定是要走的。

    七姑听了心里急,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姐夫。

    “姐夫今天在家没?”七姑问杨玉莲。

    “不在,他去李家寨了,说是上去看看,你有什么事,给我说也一样,我会把你的话转给他。”

    杨玉莲手里忙着活,没功夫陪七姑多说话。

    “他们说李医生要搬家了,全家人都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多好的医生,都是被彭家那事害的。”

    “彭家那事已经过去了,李医生不是没事了吗?”杨玉莲放下活,在问七姑。

    “那件事情是过去了,可是李医生却要走了,他这一走,晓絮姑娘学医就学不成了,我也是刚从外面听来的,就赶紧过来,想赶快告诉姐夫的。”

    七姑的确是一番好意,杨玉莲朝她笑了笑,听到七姑带来的消息,心里也急起来:

    “哎呀!他才刚走没多久,他爸早知道这事就好了,也能崔晓絮姑娘赶快到李医生那里去学艺,如果李医生哪天真的要走,晓絮姑娘是不会跟着去的,只好断了学医的念头,与其那样,不如快些下山来,在李医生走之前,多学一点是一点了。”

    七姑还是晚来了一步,没有及时把听到的消息说出来,不免又替晓絮姑娘操心。

    “唉!如果李医生要走,谁也留不住,晓絮姑娘不能学成医,只能怪她的命不好了,人长的那么漂亮,偏偏生在那么个没有人烟的地方,也跟她爸住在这里多好!”

    七姑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她好像也知道这点,后面多说的一几句,应该咽进肚子里。

    本来,是好心好意传消息来的,一不留神得罪了人可不好,七姑怕再说下去,会起破坏作用,于是借口离开了。

    刚才,七姑无意之间说漏了嘴,话里的意思,分明是在为李晓絮说好话,杨玉莲听了当然不悦,七姑是杨家的媳妇,算是自己这边的人,哪有自己人帮外人说话的道理?

    杨玉莲深知,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难,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免会闹的鸡飞狗跳,与其让大家不得安宁,不如各自清静一些。

    暂且不提晓絮姑娘是李德明前妻生的,她自幼就跟着她爷爷和奶奶,早已习惯了李家寨山上的生活,要她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陌生环境对她未必是件好事,杨玉莲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

    李晓絮的却如杨玉莲所想的那样,对她来说,李家寨是她的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到亲,只有依偎在根的地方,才会倍感亲切,或许,此生她是离不开李家寨了。

    李德明又回到李家寨山上的家,远远就看见瓦房前那片醒目的竹林,走近了,看清了,竹林下面还是三个最熟悉的身影,有爹,有娘,还有女儿竹娃。

    “爹,娘,我回来了!”

    “你回来了啊!”

    “嗯!我回来看看!”

    李德明每次回到李家寨,还没有走到竹林的时候,总是朝家先喊两声,马上,就有人回话,春去秋来,一年过去,又一年,苍翠的竹林静静地见证了这一刻,李家寨亲人团聚时说的三句话,很特别,却格外亲切。

    “爸,你您咋回来了?家里三个妹妹都好吗?柱子还在上班吗?”

    李晓絮不像以往见面时的那样矫情,她开始关心起另外一个家的人,那个家是父亲的家,和自己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是关心那个家,其实是想关心父亲过的怎么样?

    “妹妹都在上学,柱子厂里没去了。”

    “哦,妹妹们个个都聪明,她们好好念书,长大以后,一定会比我有出息,如果有一天,三个妹妹中,真的有人考上大学,那将是多大幸福的事情啊!柱子不去上班也好,在看不见天的洞里上班,该有多危险?”

    见到父亲,李晓絮把心里想的一一道来,说来说去,也没有提到她自己什么时候下山,什么时候再去学医。

    女儿心里到底是咋想的?她还会继续去跟着师傅学艺吗?该不该把李家亭医生发生的事告诉她呢?

    把那些事情讲给她听,会影响到她学医的想法吗?

    七姑听说的那些消息,李德明怎么会没有听到,只是没有说出来,他甚至有一种担心,女儿学医的事会就此结束,一个一直以祖传为名誉的医生,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情况辱没他的职业,他一定会因此远离让他气愤的环境。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李德明决定,还是暂时不对晓絮说其它的事。

    “好久没有看见姐姐,晓芸和晓霞都说很想你,这次不是星期天,没办法带她们一起来,巧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班上当班长,她是她母亲的骄傲!”

    “爸,如果巧儿妹妹真有那么一天读上大学,她一定要记得送她去读书的那个人,记的那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从小把她养大的好爸爸,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多读书,不是每一个聪明的人天生就是好命,不是每个女儿都能遇到一个像您一样好的父亲。”

    李晓絮脱口说出的话,是想让巧儿记住继父的好,让她记住继父对她的恩情,让她记住把她养大成人,不是亲生父亲胜似亲生父亲的继父。

    与巧儿相比,李晓絮觉得自己没有巧儿幸运,父亲不在身边,母亲也不在身边,陪伴她的只有爷爷和奶奶。

    “嗯,巧儿是学习好,也懂事,只要她愿意读书,能读到哪里就送到哪里,我和她妈商量过,家里再难也会全力支持她求学,至于能读到哪里,看她自己的造化吧!”

    李德明看了女儿一眼,轻轻微笑了一下,在他的微笑里,肯定了巧儿的学习成绩,更希望晓絮能早点想起回到师傅身边,也能跟着师傅去继续学医,多替自己想想。

    李晓絮尽想着妹妹们的事,忘了自己,接下的路,她该怎么向前走?

    也许,李晓絮不该太善良,在她这个年龄,叛逆一些,反而正常,可她太懂事,总是不自觉地替别人着想,却成了父亲的心事。

    李德明说着话,顺手拿起一把锄头,就要往后山里去,每年这个时候,后山上的那块地,他得亲自用锄头好好翻整一遍,今年已经比往年晚了几天。

    “爸,先歇会儿吧,您也挺累的,能回来看看爷爷和奶奶就好,他们每天都在想你,星期天,您没有回来,我知道,您肯定好忙,所以,后山里的那块地,我已经请人翻过一遍了。”

    晓絮拎着菜蓝子,要到地里拔些大白菜,想赶着好天气,把菜晒晒太阳,然后,放进缸里,腌制成咸菜,等没菜的时候好拿出来吃。

    李德明不放心其他人翻地,想到后山的地上去看一遍,担心地翻的不好,种不出粮食,顺便再捡些干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