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 第七十九章柱子有了烦恼

第七十九章柱子有了烦恼

    “柱子,你爸呢?”

    “他不在,早上就出去了。”

    昨天天黑前,万绍兴到李德明家,没见到李德明,只看见柱子一人在家。

    “没事,我等他回来。”

    柱子给万老板端来一张板凳,让他坐下来等。

    “我是来请你爸去我家做木工活的,想请他帮忙修吊脚楼,如果你爸有空,明天就可以来开工。”

    又是“吊脚楼”,怎么跟风似的,都想住上吊脚楼?吊脚楼有什么好?住在掉脚楼上这么些年了,也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柱子好像特别反感,听见有人又在耳边提起“吊脚楼”,不耐烦地回了几句:

    “他还没有回来,说不定今天不会回来,我也不知道他明天有没有空。”

    柱子平时不情愿喊继父“爸爸”,遇到陌生人来家时,直接就用“他”字代替,不是临时改不过来口,而是早就成了习惯。

    万绍兴没有在意柱子身上的这个毛病,毕竟,这是别人家的事,见李德明还没有回来,便跟柱子说起了其它的。

    “柱子,你怎么跟你爸学手艺,你要是学木匠,师傅就在身边,这样的好事情,是别人想都想不来的。”

    万绍兴见柱子给他端出一张板凳,自然而然地对柱子关心起来。

    “不想学那个。”柱子小声道。

    “为啥不想学?多好的机会!你真的不觉得可惜吗?”

    柱子见万绍兴追着问,犹豫了一下,随即说到:“我笨,怕学不会。”

    柱子偷偷看了万老板一眼,怕他再问下去,说完就向旁边走去了。

    李德明临时有事耽搁,回来的很晚。

    万绍兴没有等到李德明,只好让柱子帮忙转达他的来意。

    不管怎样,万老板亲自来,说明他有诚意,请继父去做木工活有钱挣回家,这是件好事情,柱子爽快地答应下来,说一定会转达。

    清晨,柱子哼着小曲,钻进熟悉的树林,一只早起的鸟儿在树林里觅食,青绿色头,长尾巴,十分好看,柱子的心情不错,追着那只觅食的鸟儿,在林间穿来穿去。

    柱子想把鸟儿逮住,回家给它做个鸟笼,把鸟儿放进鸟笼喂养几天,好让几个妹妹礼拜天回来的时候,看见鸟笼里面有只漂亮的鸟儿,逗着快乐一番。

    杨玉莲看不见柱子,很是担心,她怕儿子到外面闲逛,若是遇上不务正业的,那就麻烦了,跟着那些人只会学坏,不干正事,染上恶习也是迟早的事。

    柱子哪里能追的上长着翅膀的鸟儿,追来追去的,最后连根鸟毛也没看见,累的满头大汗,一屁股瘫坐在厚厚的松叶地毯上,没过多久,躺在松叶上面“呼呼”的睡着了。

    杨玉莲刚忙完菜地里的活,回到家里,还是看不见柱子,一大清早,看不见柱子的影,不知道怎么回事,她今天有点心神不宁。

    “柱子,柱子”,杨玉莲扯起嗓门,朝着外面的天空大声在喊。

    “妈,喊啥?我在家的。”

    柱子也刚从树林里回来,躺在松树下睡觉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松树下厚厚松叶突然燃烧起来了,浓焰滚滚,柱子吓了一跳,突然被惊醒,拔腿就往家里跑。

    “柱子,一清早时间都看不见你,干啥去了?”

    “妈,我闲着没事,刚才去松树林看了一遍,也不知道他今天去万老板家了吗没有?我答应万老板把信带到的,如果他没去,万老板会怪我,以为是我失信。”

    柱子恍恍惚惚回到家,像是没有睡醒的样子,他没有把刚才在树林里睡着的事告诉杨玉莲,倒是惦记昨天晚上的事情。

    “柱子,我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该你管的事就别管,你爸忙,无论哪家人的活,他会自有安排的。”

    杨玉莲看见柱子在身边,没到处乱跑,对柱子随便说了几句话。柱子不长记性,像这样的话,母亲提醒他很多次了。

    看见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自己却清闲自在,柱子心里惭愧,都怪自己没有本事,既不能像继父那样挣钱养家,也不能替母亲分担家务活。

    真的不能这样下去,再不懂事就会被人笑话了,与继父相比,柱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的丢人,一想起被吴二麻子笑话的时候,和被罗送福欺负的时候,柱子心里就痛,他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

    柱子想起住在山背后的好朋友栓子,前几天,栓子告诉他,说他马上就要结婚了,好日子订在今年的元旦节。

    栓子和柱子同一年出生,从小就认识,是无话不说的好伙伴,栓子家靠养羊赚了不少钱,日子过得富裕,早就听说他在相亲,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结婚了。

    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其实栓子的年龄还小,他家里为啥急着为他张罗婚事,非要让他早娶媳妇,早成家。

    柱子想在栓子结婚前见他一面,想问他,为啥这么快就要结束单身?

    男人到了一定年龄,是不是非得娶一个媳妇回来?柱子不懂,这件事可以暂时不去想,自己现在也还没有条件去想。

    柱子希望栓子有一天能够亲口告诉他,结了婚的男人快乐,还是单身更快乐?早早就结婚成家到底好不好?这两个问题,柱子不敢去问别人,只能问栓子,别人会笑话他,他相信,栓子不会。

    柱子早晨去了松树林,是想在那里看见栓子,栓子出来放羊的时候,有时会经过那片松树林,柱子和栓子都喜欢那片长长的松树林,那里有他俩太多的童年回忆,打野兔,追鸟,爬树,捉迷藏…

    远远看见母亲在菜地里忙,家里没有其他人在,柱子实在待不住,想出门去。

    柱子背起大背篓,带上树叶耙,又朝松树林的方向去了,他想把那些厚厚的松叶背回来,收集到一处,好把它们变成有用的肥料。

    栓子今天也去了松树林,前天赶羊群的时候,发现松树林满地都是树叶,想抽空把松树叶弄到羊圈去,好给羊群暖窝。

    “柱子!你也在!”

    “栓子,真的是你呀!”

    两个人忽然看见对方,都感到有点小惊喜。

    “柱子,你背着背篓来,莫非今天也是来收集这些树叶的?”

    “嗯,别看现在只是些树叶,等过些时候,我能把它变成好肥料,嘿嘿!早晨的时候,我就来过了,还躺在这里睡了一觉呢!”

    柱子和栓子心里明白,他俩今天都是为地上这些树叶而来。

    “好吧!柱子,看在好朋友的份上,咋俩今天谁也不抢,地上的所有这些,每人分一半。”

    “好吧!我没意见,谁叫咱俩是兄弟,依你就是了!”柱子倒是爽快。

    “嘿嘿!柱子,就知道你会同意,你说的对,咱俩前世肯定是亲兄弟,难得见一面,不如我俩好好坐下来说说话,天黑再弄这些树叶也不迟。”

    柱子和栓子商量好,先聊天,再干活。

    两人四脚朝天,懒洋洋的躺在树叶上,好不悠闲的样子。

    “柱子,你怎么突然想到来这里找我?算你运气,真的是你一来我就在。”

    “栓子,你都是快结婚的人了,再不找你玩,恐怕以后我们就没有机会这样玩了,不知道,今后又是个什么情况?”

    柱子说出了心里的不快和担心。

    “哈哈!这有啥好怕的?真怕的话,你也可以找个姑娘结婚,大家情况不就变成一样,也就不用担心啥了。”栓子跟柱子开起玩笑来。

    “哪里能和你比,我家穷,结不起什么婚,家里还有三个妹妹在念书,一没钱,二没貌,就算想结婚,也没有姑娘愿意跟我好的,再说,我才不想这么早就找人管。”

    柱子阴沉着脸,一本正经。

    “其实,我也不想这么快就结婚的,没办法,家里大人逼的紧,父命难违,不过,我懂,家里大人是为我好才这样定下来的。”

    “你的命真好,有亲爹替你操心,不像我,没有人管我。”

    一丝恨意从柱子眼睛里落到地上几颗无辜的小草上。

    栓子一脸骄傲地看着柱子,还真有点得意。

    松树底下,柱子和栓子随便聊着,栓子快乐着,柱子却开心不起来。

    在一块空地上,柱子掏出一盒火柴,抽出一根,划出火星,点燃了一堆松树叶,树叶连同周围的泥土和杂草一起燃烧起来,冒出黑黑的烟雾。

    这是栓子告诉柱子的方法,他说,这样能使树叶,泥土和杂草混合在一起,快速变成肥料,而且很多人都这用过这样的方法,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地里的好肥料。

    走的时候,栓子只带了些干树叶回去,大部分都留给柱子,他还特别提醒了一句:“烧过的这些草木灰,别急着带回家,要多冷却一些时间。”

    太阳落山前,柱子已经耙了满满的一背篓草木灰,有了这个办法,往后家里种地就不愁没有肥料,他开心极了,今天真的是满载而归。

    李德明家里的房子因为处在斜坡上特殊的位置,一半是土墙,一半是吊脚楼。

    吊脚楼是用几根高大结实的木柱,靠支撑力而建起的房屋式样,简单而实用,自然又牢固,李德明是木匠,两间土墙屋和吊脚楼都是他一手修建而成的,青瓦之下,土墙和吊脚楼浑然一体,朴素却不失雅致。

    李德明家的吊脚楼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外观看起来,虽然更简陋,更素雅,却是怎么看怎么美。

    村里有几户人家羡慕吊脚楼冬暖夏凉,通风除湿,美观自然,就都请李德明亲自过去帮忙建造,还一致认为,在附近的木匠师傅当中,只有李德明能建起特色的吊脚楼来。

    李德明被人夸赞,除了手艺好,与他的艺德也有一定关联,人家相信他,看中他,他却没有因此抬高工钱,反而收的比其他人的低一些。

    有人看不懂李德明,明明家庭条件不好,处处需要用钱,日子过得紧巴,却不愿做一个见钱眼开的不义之人,坚守自己的行事风格。

    不管别人在背后怎样议论,李德明以一颗朴素的心,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李德明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衣服上总是补丁重着补丁,简直朴素到极致了,朴素的就像他建起来吊脚楼,能省的材料都省下了,却朴素的那么有力量。

    明年巧儿就要高考,芸儿要中考,兰儿要升初中,李德明说,明年是个坎儿,上去了,全家就是更上一层楼,这话听得三个女儿都想笑,李德明问女儿们笑啥,原来,她们在笑父亲文化上面不讲朴素,说起话来文邹邹的。

    李德明家的三个女儿还在念书,家里每年最愁的,莫过于到了开的学前一天,还没有凑齐学费。好在这学期的已经交齐了,还得继续,为下一学期开学做好准备。

    李德明要给万绍兴老板家修两扇吊脚楼,修吊脚楼是个大工程,光材料就要准备好多天,李德明心里高兴,求之不得的事啊!如果天天都有这样的活干,永不停歇,那么每天就都有钱挣了。

    晚上,杨玉诚到姐夫家串门,正好听见姐夫要去万老板家修吊脚楼,不是谁都能接到这样的工程做,杨玉诚羡慕极了。

    “要是万老板突然想起我来,那该多好!”

    杨玉诚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被人看中,像姐夫一样,能够接到大活,可是,就现在这点手艺,还真不能入万老板的眼。

    万绍兴只请了李德明一人去他家修吊脚楼,明明是挣钱的时机,好多人都没有轮到,杨玉莲表面上替姐夫高兴,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以往,李德明接到活,会喊杨玉诚一起跟着去,要是遇上复杂的,杨玉诚不会,就让他做些杂活,这次的主人是万老板,万老板是个讲究人,主人没吱声,李德明也不好随便就带人过去。

    “姐夫,万老板家修吊脚楼肯定还需要人帮忙,如果要人的话,一定记着喊上我。”

    在李德明准备出门的时候,杨玉诚已早早地在路口等着,他把昨晚上对李德明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生怕姐夫忘记了。

    “玉诚,我知道,等需要人手时,一定带你去的,你姐也给我说过好几次了。”

    李德明没敢多耽搁,带上工具准时赶到万绍兴家里。

    眼巴巴地望着李德明越来越远的背影,杨玉诚羡慕嫉妒恨。

    “二姐,真没想到,姐夫的面子有这么大!万老板亲自送请他。”

    菜园子里,杨玉诚对姐姐杨玉莲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他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直到现在,他不得不承认了。

    杨玉诚算得上头脑灵活,没有真正拜过一次师傅,他的木匠手艺是自学成才,不懂的时候,他会谦虚地向姐夫李德明请教,可是,不管怎么努力,他做出来的活还是与李德明的差距一大截,也许,聪明归聪明,悟性有高低,强求不来的。

    “什么面子不面子,不就是你姐夫真正拜过师傅,人家万老板才肯相信,你全都是自学出来的,和你姐夫不一样,只怪家里兄弟姊妹多,没有钱给你请一位师傅,如果有师傅好好教你,你一定是比你姐夫强的。”

    杨玉莲一边整理菜园一边不忘夸弟弟几句。

    “姐,我是你看着长大的弟,聪明不聪明,没有人比姐更了解了,的确是这样,只要有师傅指点,我的手艺肯定不会比别人差。”

    杨玉诚被杨玉莲夸了几句,头脑飘了,他嘴里的别人指的是姐夫李德明。

    杨玉莲朝杨玉诚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

    “妈,我回来了。”

    柱子一脸汗水,杨玉莲看见儿子背了满满一背篓草木灰从外面回来。

    “舅舅,你也在啊!”

    “柱子,这些都是好东西,天生的肥料,我也要去山上整些回来,一直想着的事,到现在也没有做,我家的那口子懒得很,家里啥活都要靠我,三头六臂才够用。”

    杨玉诚从柱子身边走过,盘算着,埋怨着,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玉诚,你也别埋怨她,女人要做的活多,做了还看不到,每个家里都一样,这样那样的活做一辈子也做不完的。”

    杨玉莲对杨玉诚的背影在说话,她知道,弟弟没有走多远,能听得见她说话,她担心弟弟回去后,和家里人又要爆发一场冲突。

    杨玉莲有三个弟弟,一个在外地安家,另外两个留在家里,对家里的这两个弟弟,她总是时不时地替他们操心,一个太本分,连走路都要被七姑管着,一个太强势,老婆没有半分权利,两个弟弟正好处于两个极端的位置。

    天黑下来很快,像是把人往被窝里赶,柱子今天有些累,吃了两碗饭后,脚也没洗就休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只听的呼啦呼啦的声音从房间里传出来。

    “妈,爸爸今天什么时候能回来?会带回来米吗?我好像又饿了。”

    杨玉莲看了小女儿一眼,没有说话。

    晓霞嘟着小嘴,有些不高兴,妈妈刚才没有理她,门外黑黑的一片,她不敢走出门去,朝外面发呆。

    “怎么又饿了?不是刚吃过晚饭吗?”

    晓芸听见妹妹在叫饿,发出疑问。

    一连几天,米饭里的米越来越稀少,晓霞还小,不爱吃粗粮,喜欢吃白花花的米饭,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是第一个端起碗,然后悄悄走到锅旁,用铲子在锅里翻来翻去,恨不得把铁锅翻个底朝天,把里面的白米饭全都铲到自己的碗里。

    眼看米桶里的米又要见底了,还得留下一些,巧儿在住校,星期天要从县城里的学校回家,所以一定要把巧儿带走的米留好,家里凑合着,能省一顿是一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玉莲实在没有办法,她知道,晓霞晚上吃不下饭才说饿的,晓霞之所以问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是因为孩子不会说谎,孩子心里清楚,只有她们的爸爸才能想出办法,能从外面带回家大米。

    杨玉莲也想丈夫赶快回家,他出去一天了,是去上次借米的那家人还人情的。

    李德明说,人情债比其它任何债都难还,困难的时候,别人能拉你一把,那是恩情,一定得记住人家的好,要懂得还人家人情,借米的那家主人缺少劳动力,因为信得过李德明,所以,爱叫李德明过去帮忙做些活,李德明总是会爽快地答应下来,抽身过去帮忙,算是还个人情。

    天已经黑了有些时候,杨玉莲看了看天,把门轻轻关上。

    “别等了,你爸有事,不会这么早就回家的,都赶快去睡吧!”

    杨玉莲拿出昨晚没有做完的针线活,催晓芸和晓霞回屋早些睡觉。

    “妈,我还不困,我想陪你一会。”

    其实,晓芸不是想陪妈妈,是好奇妈妈做的针线活,也想学点缝补技巧。

    “妈,我一点都不困,我也要陪你,等爸爸回来才睡觉。”

    晓霞话刚说完,就一连打起了两三个哈欠,她看了看旁边的姐姐,为刚才不好意思起来。

    晓芸忍不住,朝妹妹笑了一下,表示理解真,她担心妹妹就地当席,晓芸困了的时候,会躺下就睡,每次都要把她背到床上。

    “别骗自己了,妹妹,走吧!瞌睡虫早就爬到你的眼睛里了,我好像也困了,陪你一起回屋睡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