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南汉大帝 » 第二十九章 诸葛亮讲述东风

第二十九章 诸葛亮讲述东风

    赵宇见二人一脸狐疑,吩咐黄随取笔砚锦帛来,然后故意背着二人书写一阵,吹干墨后,折好交给鲁肃先生道:“子敬大人若不信,可将此物交给孔明先生,便知我这病瞧得对否?”鲁肃虽有些迟疑,还是收下,装入怀中。又聊得片刻,鲁肃便告辞离去。

    鲁肃走后,庞统对着赵宇说:“子晞,我想了想,也是知道周公瑾所生何疾;不过我也觉得此疾甚为难治,甚至是形势逆反,颠白为黑;不知你与孔明有何方法治得此疾?”赵宇闻言,知道庞统这几日为周瑜所累,一时没想到要点,此刻平静下来后,也是想到了此战的关键。不禁心里对庞统、周瑜以及诸葛亮佩服万分,毕竟自己是知道了历史才想到了此战的关键。可赵宇也有些不明白,难道诸葛亮真能夺天地之造化,行如此神鬼莫测之事?这对他一个现代的青年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相信。想到此,不免有些担忧和无奈,只得开口道:“其实我也不知,所以才说这方子只有孔明先生能够下得,只希望孔明先生确有办法吧!”庞统闻言,也不免有些沉默。

    赵宇见庞统如此,赶紧开口安慰道:“不过有了下午的交谈,叫孔明先生知道了我等在此,终是觅得一脱身的机会矣。”庞统闻言,深以为然。

    果然,第二天清晨,就听黄随来报说,刘皇叔麾下诸葛先生来访!庞统倒还很平静,赵宇已是激动得差点儿跳起来。虽然赵宇来到此间已经快两年了,见过的历史名人也不少,可都没有如此激动的时候。毕竟诸葛亮在后世名气太大,且自己一直是把他当偶像来崇拜的,每次玩三国游戏,也是必要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诸葛亮。眼下活生生的诸葛亮就要出现在眼前了,怎能不让他激动?于是,赵宇赶紧整理了下自己的衣冠,快步跑出前厅来。只见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一把羽扇,宛如神仙一般。赵宇见到此,不觉内心极为震动,诸葛亮身上散发的气质,比之第一次见到的周瑜,不知要强上多少?即使是前几日见到的戎装周瑜也是不及此时素装的诸葛亮!赵宇太过震撼,以至于有些忘了自己此时的身份,只想起了在现代社会时,第一次去成都武侯祠见到诸葛亮雕像时的情景,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口中呼道:“学生赵宇,拜见孔明先生!”

    来人正是诸葛亮,他被眼前赵宇的行径吓了一大跳,赶紧上前扶起赵宇道:“赵大人,万勿如此!万勿如此啊!”赵宇这才回过神来,自己还以为拜神呢!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还好庞统和黄随还没过来,没有其他人看到,不然就太丢脸了。此刻赶紧顺势而起,对诸葛亮抱拳道:“长沙赵宇,见过孔明先生!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相见,方知名不虚传。适才突见偶像,一时难掩心中的激动,还请先生勿怪!”诸葛亮被他这么一说,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开口道:“哪里哪里,赵大人名讳在下亦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正偿了心中所愿也!”

    此时庞统也是已经赶了出来,见到诸葛亮说道:“孔明,特来看我这阶下囚吗?哈哈。”诸葛亮闻言转向庞统道:“哈哈,士元兄!普天之下,还有能困得住你凤雏的吗?”三人一起进得后院来,再次见礼毕,分次坐下。诸葛亮先开口道:“不听子敬之言,还不知士元兄与赵大人在此做客呢!”

    庞统有些气恼,答道:“是啊!客居此数月,自以为坐上宾,幕中僚;却不知是阶下囚,砧上肉呢!”诸葛亮闻言只得劝道:“士元兄切莫作此怨天尤人之状,今日之事,正好证明东吴并非君之良属也,不如与我一同辅佐刘皇叔,匡扶汉室江山?”庞统心中还没下定决心,因此不再作答,自顾自喝了一杯。

    赵宇见有些尴尬,赶紧开口道:“孔明先生,士元先生尚不能决,不如让他多思考些时日。昨日听得东吴鲁大人说,先生已有良药可医周都督之病,不知药将安出?”

    诸葛亮闻言也回过头来答道:“昨日从子敬处拿得赵大人手书,赵大人既已有此诊断,想必已有良药?!”说完微微一笑,轻摇羽扇,盯着赵宇,不再答话。赵宇听完,不觉懵了,昨天他是凭记忆写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写给周瑜的那十六个字“欲破曹公,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不知事实上诸葛亮怎么写的,但大意必是如此。赵宇本意也是想引诸葛亮来此救得他二人,却不想此刻被诸葛亮踢回了皮球,自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了。想了片刻,赵宇知道自己没有“借东风”的本事,又觉得自己在诸葛亮面前耍不了什么小九九,只好老老实实回答道:“不瞒孔明先生,学生实无良策,特作此书,求孔明先生赐教。”略一沉吟,继续说道:“另外,还想凭此引来孔明先生,以求得脱身之策!”

    诸葛亮闻言,已是嘴角含笑,一副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的模样,过了片刻,又查看了一下四周状况,才开口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所以为将帅者,不可不知天文、地理!近些时日,我遍查周围地理日志,又亲往四周查看地形:西北岸曹军所在部地势低,各种小湖泊星罗棋布,是为阴,阴气浊;东南岸周都督所部东南有大山,是为阳,而阳气清。平日里,浊向清扩散,行成与季节相符的西北风;而若得某日大晴天,湖水白天吃满太阳之气,到了深夜,必然致使阴阳短时交替,那时出现四五个时辰的逆季节东南风却是不无可能!”赵宇闻言,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得不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里面蕴含着水的比热容必山石大、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高气压往低气压行成大风等多种现代气象学知识,自己一个现代人都似懂非懂,诸葛亮一个古人,竟然能如此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