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死也不离老本行 » 第69章 古观星台

第69章 古观星台

    “真是没有想到啊队长,你在计家官网上留下的那一行根本就不被我们所认同的留言,居然被选中了。”

    在结束为期半个多月的假期之后就和自己所率领的队员们重新回归了工作岗位,莫名完成了今天的饱和潜水任务,是和其他的队员里面一起回到船舶当中的加压休息舱的。

    除了聊天、看书以及打牌以外也没有别的什么娱乐项目,莫名原本的计划是今天早点歇下,充分恢复一番在高压状态下工作的疲劳身体的。

    同一个中队当中不可能所有的人员全部都下到深海潜水,当然还必须得有其他的工作人员留在船上,以便能够和潜水员们保持密切沟通,辅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些留在船上的工作人员是可以借助网络与外界保持联系的。

    “今天有运输小队的同事到船舶上来帮助我们补充物资,而也就是在吃午饭一起闲聊的时候,我从对方的口中得知了计家新景区的事情。”

    船舶上面的通讯设备虽然与外界保持着联络,却不能够让执行工作的士兵们,将这些设备用于帮助自己娱乐放松,因此,哪怕处于联网状态,他们也是没有办法进入位于虚拟空间当中的景区的。

    但是,刚刚才结束了自己的休假,回归到工作岗位当中来的运输小队,却有人刚好造访过最近才刚刚开通的嘉峪关景区,并且还在结束了当日的游览之后注意过计家对外公布的有关于下一个景区的旅游事项。

    因此,留守在船上的士兵,这才能够把自己从运输小队的人员那里听来的消息,通过加压生活舱内外的通讯设备,告知给处于高压状态下的莫名。

    “根据今天从运输小队的队员那里听来的消息,在我们浏览过那个天坛以及国子监辟雍的联合景区之后,计家很快便开通了接下来的两个全新的景区。身为明清时代的皇家故宫的紫禁城我没有多大兴趣,但是计家接下来开放的景区却是位于城城最西端的嘉峪关。”

    毕竟身为一名战士,哪怕是一名平日里并不执行格斗、开枪等军事任务的战士,莫名的队员作为身穿军装的一份子,也依旧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古时候的士兵们所居住以及驻守的军事堡垒充满了兴趣。

    “我虽然是没能够亲自到虚拟空间里面去看一看啦,但是据说那座关隘确确实实修得非常的坚固耐用,完全足以在封建王朝还没有灭亡的年代抵御来自于西域的敌人。而且,那样一作伟大的城池孤零零的矗立在戈壁滩上,常年只有呼啸的寒风,与苍凉的孤月相伴,光是想一想,就感觉假如能够在夜空下站在那样的城墙上仰望群星,定然别有一番风味,旅游体验绝对非比寻常。”

    假如有那个条件,那么还当真希望能够在嘉峪关住上个一晚,体会一番古代的将士到底是怎么在这座军事堡垒当中居住与生活的,士兵继续对位于加压生活舱里的莫名道:“而且根据计家官网上对外发布的消息,据说他们下一个即将开放的景区,是观星台。”

    “完全没有现代天文设备的古代观星台,这个提议不是队长你当初在计家的官网上面留言的吗?当初队长你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写在留言板快上的时候,我们还嘲笑你的这个提议肯定不会被接纳,那位园冶女士绝对不可能会按照你的这个要求复原建造出一座古时候的观星台,没想到,我们全部都猜错了,她真的选了这个!”

    假如不是莫名在官网上面的留言,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想到古观星台这种东西,园冶并不是对这样的建筑物有什么别的意见,而单纯只是从建筑物的作用以及性质上来说非常难以想到这种东西。

    不同于皇宫或者民居这样的建筑物用来加以居住,也不同于关隘或者堡垒这样的建筑物用来发挥军事作用,更加不同于礼制建筑用来举行各式各样的祭祀,观星台一来不能够像寺观建筑一般宣扬宗教,二来不能够像园林景观一般用来给予人美的享受和体验,三来不具备通行或者纪念之类的价值,因此,假如真要从日常生活中会不会用得到这样的建筑物这个角度来看,观星台这种建筑物真的是太难以被人想到了。

    毕竟,不论是查看时间还是日期,这对于早就已经拥有了各式各样的现代钟表或者带有各种日期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的现代人而言,实在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因此,假如不是有什么人对天文学或者自然地理感兴趣,或者说是想要了解以及学习一番有关于古代历法的东西,那么,一般人肯定是不可能想到观星台这种东西的。

    “园冶她真的把下一个即将开放的景区的主题选定成为了观星台吗?”当初之所以会在留言板快上写下这样一个选项,完全就是没有经过什么深思熟虑的心血来潮,莫名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古代的观星台到底长什么样。

    “是一个如同被削掉了尖端的金字塔一般一层一层收上去的高台吗?如果当真是这样的台,那么也太没有意思了吧?观星体现在了什么地方呢?难道说是必须得在最高处摆放上各式各样的天文仪器,这才能够充分发挥这样的高台的作用?可是假如所有的一切全部都依赖天文遗弃的话,那么根本就不修筑这样的石台而是建一座足够高的高楼,这样不是同样也能够解决问题吗?”

    觉得观星台应该拥有不同寻常的建筑模式,最起码为什么它会被修建成这个样子应该与它即将发挥的作用拥有密切的联系,莫名认为,假如任何一座高楼都能够取代观星台的位置,而完全不会在使用功能上带来任何的困扰,那么,这样的观星台就不过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什么样的建筑物都能够将它取代,根本一点意思也没有。

    希望真正知道古时候的观星台到底找什么样子的人能够帮自己解开心中的疑惑,因此才会在官网上面留下了这样的留言,莫名在得知自己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对方的回应,既将作为下一个景区的主题并且对外开放之后,立刻就兴致勃勃,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看景区的具体模样了。

    而园冶复原建造出来的观星台,还真的不会让莫名失望,只因为,她这一次所复原出来的建筑物与其被单纯说是建筑物,还不如说是被放大了的天文器材。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十三千米告成镇的古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1280年主持建造。元初进行四海测验的共计二十七处观测台站,唯一得以保存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就是登封市的这一座。

    它不但是园冶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中国留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与此同时也是世界上留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并且,从元代得以留存下来的这一整片建筑群,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政府以及国家拨款进行修复以及抢救性发掘的部分在内,在当年园冶造访的时候,都是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一毛钱也不收的。

    因此,哪怕只是冲着这一份唯一以及免费,到登封市去看少林寺的时候,也不应该错过这座相距并不算多远的古观星台。

    具历史记载,周在灭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而周王朝依据“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欲求在中原地区的洛阳建都。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拥有营建东都洛阳的准确天文依据,周公姬旦下令修建了测景台。而中国传统的节气划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也正是姬旦在测景台实地观测从而划定的,至此,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才拥有了准确并且稳定的划分。

    元代郭守敬主持修建的古观星台,作用与周公下令修建的测景台大同小异。

    通过观测每天日中时分,日影的长短变化,从而找出季节的变化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这就是观星台最基本的作用。而假如想要弄明白这座建筑物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那么,就必须得弄懂圭表这种东西以及日照情况在一天之内的变化规律了。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而所谓圭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采用圭表测影法,定出黄河流域的正午表影最长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以每段十五日的方法分割为二十四段,这便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划分。

    至于为什么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分的日影长度,是全年每一天同时间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这就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了。

    之前提到中国的四合院为什么总是安排城坐北朝南的模式的时候,就说过,中国除了低纬度的云南、广西、海南以及台湾以外,其他的省份全部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而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以来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最北边的直射点,就是北回归线,不可能更北了。

    因此也就是说,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炎黄子孙诞生之前,就注定了根本就不可能会被太阳直射到。

    于是,不管太阳到底是怎么伴随着地球的自传而出现东升西落的,在太阳的直射点不会跑到北回归线以北的状况下,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它们所得到的阳光其实都是从南边往北边照过来的。

    当太阳能够在某个地方产生直射的现象的时候,在地面上另一根圆圆的竹竿,正午时分招摇这根竹竿上的太阳,刚好位于这根竹竿的正上方。于是乎,阳光被竹竿遮挡之后所产生的影子,刚好就被这根直上直下的竹竿踩在了脚下。因此,等于在太阳高悬的正午时分,我们是根本就不可能测量到这根竹竿所拥有的影子的长度的。

    但是,当这根竹竿立在了太阳不可能直射到的地方的时候,由于太阳在正午时分升到一天当中的最高点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悬挂在这根竹竿的正上方,于是,日照所产生的影子就不会被竹竿踩在脚下,反而不管怎么说都会拥有一个程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北回归线以北的人能够在正午时分通过归表测量日影的程度了。

    当阳光照射在北回归线上的时候,太阳升到最高点的正午时分,是最为靠近竹竿正上方的角度。因此,由于此时此刻的太阳位置与正上方的偏角并不算太大,进而导致得到的竹竿影长也相对较短。

    当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时候,正午时分的太阳角度距离作为参照物的竹竿正上方偏角最大,基本上是让阳光斜着照射在竹竿上的,于是,竹竿所得到的影子自然也就越长。

    而也就是这样,通过测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正午时分太阳照射在同一“竹竿”上所产生的影子的长度,得以判断出在这些日子当中,太阳在正午时分所拥有的高度角哪一天最小。而这一天,阳光直射点距离北半球最远,进而导致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最短,于是,这一天就是所谓的冬至日了。

    至于在那样一个没有各式各样的电子钟表的年代,要怎么通过观察日影的变化,确认当天的时间到底有没有来到正午时分,这其实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中所蕴含的原理,和日晷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