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仲帝 » 第七十八章 枭雄的约定(中)

第七十八章 枭雄的约定(中)

    “子敬,你真的决定了?”

    一道温润的声音在船舱内响起,对着与他的对坐的人问道。

    这人正是周瑜,而与他对坐的是鲁肃。

    鲁肃面容方正,有仁人君子之风,饮下一口清茶,任由清茶的苦涩缱绻入喉。

    这才说道:“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我辈士人,欲建立功勋,兴盛家族,成就一番伟业,自然是寻求明主的。

    袁公绝对不算是天下最有为的英主,但是就目前来看,确实最符合我的预期。

    毕竟,我与公瑾不同,我没必要为了一面未曾见过的小霸王去枯等什么?”

    这话有些诛心了,但是周瑜仍旧微笑,恍若未闻,反而静静的看着突然喋喋不休。

    周瑜知道,这位处变不惊的好友做了人生最重大的决定,他,有些紧张。

    “公瑾,小霸王过刚易折,你忘了孙文台是怎么死的?你跟着他,能成就一番事业吗?你的抱负又如何完成?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

    周瑜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看着眼前的至交好友,说道:“仁厚的子敬说话突然越发的刁钻起来了,看来,袁公的魅力确实不小啊!”

    鲁肃话头一滞,欲要再次作答,却听见船舱之外有人“咚咚”的敲门声。

    他走下跪坐的垫子,鲁肃打开舱门一看,却是袁术的近侍,袁安!

    只见袁安满脸堆笑,对鲁肃躬身行礼,道:“鲁先生,主公找你有要事相商,烦请一见。”

    鲁肃仿佛早有所料,言道:“袁大人稍候,容在下准备一二。”

    “请!”袁安颔首,笑意不减,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下在外等候便是。”

    鲁肃走进船舱内,也不避讳周瑜,从桌案之上取出一个早已经备好的舆图,拿在手上,对着周瑜道:“公瑾,我去了!”

    周瑜安坐席间,拱手道:“如此,瑜在此静候子敬功成!”

    鲁肃洒脱的一甩袖袍,将與图丢给自己的书童,穿上鞋,径直出门而去,在袁安的引领下,往船首去了。

    行了一刻钟,鲁肃怀着复杂的心情,终于到了船首。

    他悄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以此缓解自己紧张的状态。

    这里方圆宽阔,正上位摆着汉代公侯专用的几案,次位、辅位也有位置,但是却没有人坐。

    因为,袁术没有坐,他正背对众人,眺望泗水两岸的风物。

    身后便是贾诩,他向来谨小慎微,自然也是静静的站在那儿,一言不发。

    当然,鲁肃知道,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老头,若是狠下心来,在场没人能是他的对手!

    江淮谋士刘晔与鲁肃是好友,交游江淮,也是在场,正以一种鼓励的眼神看着鲁肃。

    鲁肃颔首致意,算是打过招呼。

    还有,一直缄默的亲卫将军陈到,据鲁肃所见,这个年轻人的话很少,但是却极得袁术喜爱。

    自西原之战一战成名后就一直被袁术留在身边,须臾不离,足以称得上恩遇。

    “侯爷,鲁肃先生来了!”袁安弓着腰,轻着步子走到袁术身后半步,轻声提醒道。

    袁术轻轻点头,回身过来,看向离自己几步之遥的汉末顶尖谋臣。

    二十七岁的鲁肃一身青衫,身无长物,身后只跟着一个书童。

    鲁肃抬头,第一次仔细的看着这个眺望江岸的江淮雄主。

    袁术一身玄色深衣,领袖之处有些人工刺绣的精致花纹,其余地方没有太多的点缀,这样的装扮穿在袁术身上并没有显得朴素,反而契合得恰到好处,有一种不动声色的贵气。

    “子敬,孤听说你对此次北行有高论?”

    袁术说话也是不紧不慢,平缓有力,尽显一方雄主的气度。

    也不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才俊了,他今年四十岁了,沉稳气度越发明显,即便前世的灵魂强大,改变了袁术的生理状况,但是内在的涵养却也不可避免的被这种气质渐渐影响。

    显然,他已经渐渐深深扎根于这个时代,无可分割。

    鲁肃拱手道:“袁公英睿,在下不敢有什么高论,只是说了些鄙陋之语,恐怕贻笑大方!”

    袁术明白,无论前世今生,这些读书人都好面子,都喜欢搞这套欲拒还迎的把戏,索性顺着鲁肃继续说。

    “贾公言及,子敬认为曹操会与孤结盟?可有依据?”

    鲁肃有备而来,腹有乾坤,自然是不惧袁术的提问,侃侃而谈。

    “在下浅薄之言,敢问袁公之志?”

    “汉室倾颓,天下纷乱,诸侯相互征伐不休,袁氏四世三公,世受汉恩,愿做伊尹、霍光,此生足矣!”

    袁术明显睁着眼睛说瞎话,几个月前都准备称帝的人,现在告诉人只想做匡扶汉室的贤臣,说出去,三岁稚子尚不可能信他!

    但是,此刻也没有人会真的揭穿他,只是静静听鲁肃的高论。

    “肃以为,袁公小瞧了自己,也小瞧了曹操!伊尹、霍光之流,身死族灭,有何可学?”

    袁术道:“何出此言?”

    “吴侯听说过英雄和枭雄之别吗?”

    “子敬,试言之!”

    “枭者,凶猛之谓也。

    英雄者,多类于圣贤。枭雄者,多类于无情。

    英雄并及枭雄,皆心慕仁义,胸怀天下。

    然英雄怀抱仁义,以至仁德化天下,能让天下人负我,心无我求,故能从始至终,时时践行仁义;

    枭雄襟包四海,以壮志横扫河山,宁使我负天下人,心无障碍,视时势而行仁义,故不彻底。或有或无,则使人以为假仁假义。

    英雄者,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乃天地之脊梁;

    枭雄者,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以我之心而放之四海,以我之志而加之全人,势不可挡。言不必有信,唯能遂其志而通权达变,欲以先登绝顶之位,再行仁义之事也。”

    鲁肃的一席话,道尽英雄、枭雄之别,令人耳目一新。

    袁术抚掌大笑,说道:“妙哉!妙哉!子敬妙语!敢问天下,谁可为英雄?谁可为枭雄?”

    鲁肃正色,迎着袁术欣赏的目光,不卑不亢的答道:

    “方今天下,四海之内,英雄未出。

    若论天下枭雄,惟有公与操耳!”

    没有人不喜欢听漂亮话,袁术也一样,尤其是这种有才干的人,有名气的人说的漂亮话,尤为令人心旷神怡。

    袁术眉眼间带着笑意,说道:“那么,子敬觉得,曹操与孤盟誓的原因就在于孤与他是一类人?”

    鲁肃摇摇头,说道:“在下认为,还缺了一样东西!”

    袁术追问,“什么东西?”

    鲁肃再答,“一副三寸不烂之舌!”

    “哦……”袁术恍然大笑,道:“子敬,可为吾使者否?”

    鲁肃拱手躬身行礼,口中说道:“固所愿,不敢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