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5.1.7.1.2打糨子

5.1.7.1.2打糨子

    5.1.7.1.2打糨子

    糊窗户要用到一个叫做糨子的东西,类似于我们那时候在供销社见到的浆糊;我生活在小村的时候也有专门的浆糊出售,常见到的都是用我们常见的老式矮桩罐头瓶子来盛装的,上面一般就是用张纸贴上作为封口;后期也见到过使用塑料纸把瓶口封起来的,再利用胶皮套封一下瓶口;我们现在(2022年)更习惯说是皮筋儿,橡皮筋儿。一瓶子浆糊不够小村人们用来糊窗户,小村人们都是自己打糨子的;供销社里面卖的浆糊不是给小村人们糊窗户纸用的,那是给办公的场所使用的,粘合力也不如小村人们自己打的糨子。

    说到这个糨子,我还是真的不会写这两个字,那时候就写成了浆糊的那个浆;我发表在某博上面,一位前辈看到了,没有给出评价,而是在他后一期的某博上面介绍了糨子这种东西;好汗颜,自己的错别字竟不能自知,还是好心人给了提示,又没有伤到我的面子,感谢;而后来阅读了那位先生的著作才知道,那位先生早已经是名闻全国的作家了,也就曾经写过农村题材的作品,那时候我还没有写回忆录的想法呢;水平有限,一些字还是没有办法写出来,也就代之其他了,明知道不够严谨,却是力所不能及,遗憾终生是有的;也感叹少年时浪费青春却又一无所获,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一个真实写照吧,不然说说方仲永,还是算了吧。如此也就多年来不敢去拜谒文庙,无颜面对圣人是真的,多年来就不曾去文庙,思绪也就比较复杂;也有人说怎么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我还是靠不上,好像还没有学会懂事就老了,怕也是真的。

    小村人们拿来白面,用水调匀了,放上一点食盐,据说这样能够粘得更牢固,把调匀的面汤放在火上面加热一下,那调匀的稀面,在人们不断搅拌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慢慢的变粘稠,变得有些半透明,最后成了糊状;小村人们那时候管这个叫做糨子,这工作叫做打糨子。还可以用捞小米饭剩下的米汤代替水来打糨子的,打出来的糨子粘得更牢固一些,想想这恐怕是与旧时候建城墙用糯米熬汤砌墙的做法有关吧。小村人们没有文化的占大多数,见了面就问:

    吃了吗?

    吃了。

    吃的啥?

    打的糨子。

    这个打的糨子,一定不是我们上面说的那个,这里说的是他吃的是疙瘩汤,打的糨子仅仅是一个说法,不是真的吃的糨子这个东西,不过硬要吃也是没问题的,本来面粉和水就都是能吃的东西,也不埋汰;还真就有小孩子在大人打糨子的时候要吃的事情发生过,这个也真是存在过,不是杜撰。

    关于打糨子我们这么说,可是实际上小村人们在做的时候,是这样的:小村人们在做饭的大锅里面填上适量的水,然后在灶坑里面添柴点火,加热锅里面的水;同时人们拿来适量的白面,搅拌在水里面随着水温的升高,搅拌均匀的白面汤伴随着搅拌渐渐地被煮熟了,变成了半透明的糨子,这时候灶坑里面的火早就已经停下来了,人们把锅里面的糨子舀出来放在搪瓷盆里面备用。掌握住火候是关键,打糨子糊了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能够用大锅来打糨子,自然糨子的用量就很大,这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情况的一个印证。

    此外糨子用量少的时候,比如粘鞋面、粘鞋帮子,也还用一个小铁糨子碗儿来打糨子,比如就放在灶坑边儿上,烧一小把儿柴禾,也就把糨子打好了;也或者就放在火盆里面坐一下,也能把糨子打熟了。这个铁糨子碗儿有专门的制作的,也可以不是专门的,比如那些年饭勺子打了,也就是饭勺子把儿折了,剩下的勺子并不就扔了,可以安上一节木棍接着用,剩下的勺子把儿太短的不适合用来盛饭了,也还留着,比如就用来打糨子;也或者就是后期能见到的某昌鱼罐头吃剩下的铁壳子,也就叫做罐头盒子的,也可以拿来当铁糨子碗儿,打糨子,等等这样的东西都能拿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