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5.1.9.2.1.8.1码窑

5.1.9.2.1.8.1码窑

    5.1.9.2.1.8.1码窑

    刚刚早春时候湿砖坯还很冰手,还带着冰碴;干活儿的时候并不能够穿厚衣服,衣服厚了就有些笨重,动作就不灵活。

    砖窑里面净高度比人的身高大得多,工人工作的时候是需要登上专用的梯子(架子)才能够着上面。这也就更不能穿厚衣服了。

    整个窑百十米或者更长一些,这个仅仅是一个面,小村那时候是一种叫做转窑的,类似于我们常见到的跑道的那种椭圆形的建筑;烧砖的时候也并不是同时都点着火的,小村那时候使用的方法是分段点火分段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点着火的那部分窑里的砖烧好了,挨着它的另外一部分砖窑里面也码好了湿砖坯,于是火向着这方面移动过来,已经烧好了的那一部分砖窑里面的火逐渐熄灭,温度逐渐降下来。等到了温度适合出窑的时候,就把里面的红砖顺次的搬运到外面来,码放在一处,红砖生产的一个流程才完成了。

    这样的方法在工作的时候整座窑并不同时都点着火,而是仅仅只有一部分点着火,没有点着火的那部分与点着火的那部分是隔离的,同时有几处在烧制砖坯,同时有几处在码窑,同时有几处在出窑,彼此不相干涉。码窑、烧制、出窑是围着整座窑进行的,就砖窑来说,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在烧制红砖,没有停下来,这砖窑内部是一个椭圆形、类似于回字的建筑。

    码窑的时候是能够赶得上窑里面温度高的时候的,码窑工夏天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在高温的环境当中作业的,很辛苦,衣服湿透了贴在身上也就成了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了。

    我们试着做一下这样的事情。

    准备一些红砖,找一块平整的空地,在地上面画一条直线作为参考。以这条直线为准,把红砖长边与这条直线成四十五度角侧立着摆放,长边与地面相接,每相邻两块红砖平行放置,两块砖同一边间隔约二十厘米的长度。这样一直摆放到你画的直线末端,这是第一层。

    然后从末端开始向第一次开始的方向继续码红砖。这一次码红砖的时候,每一块红砖与前一次的时候的红砖成九十度交叉,码放在第一次码放的红砖的上面(一层),距离大小不变。这样一直码放到第一次开始的地方。

    这是第二层,接着按照第一次的方式码放第三层,完成后再按照第二层的码放方式码放第四层……就这样一层一层的码放,一直码放到很高的高度。

    我们做的事情是在空地上,用的是红砖,实际码窑工工作的时候是在砖窑里面,码放的不是红砖,是湿砖坯,码放的高度是砖窑的高度,码放的时候还要检验湿砖坯的外观是不是完整,有缺陷的湿砖坯是不能够码放的。我们这里说的是一种设想,没有说码窑就是这么干的,我没有干过,仅仅是听一些人说过,没有亲见,更没有核实过这说法的真伪,仅仅是为了说明当时的一段生活;文中的数据不能够拿来当做文献数据引用。

    码好的窑封起来,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码窑工转战另外的场地,进入新一轮紧张的工作当中。

    封起来的窑相对平静了一些了,没有了之前的各种喧嚣,也没有了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工人。等待它的将是烈火的洗礼。是在烈火中焕然一新,在烈火中变得颓废,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揭晓,只有经历了烈火的洗礼之后才能够鉴别出来是不是适合作为合格的建筑材料,那些不适合的个体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被剔除出去,作为副品乃至于废品走上一个新的里程。

    码窑工在码窑的过程当中已经检查了码进窑里面的砖坯的外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烧制的过程当中依然会产生外观具有瑕疵的红砖,这在小村那时候的砖厂里面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人,在经历当中也有偏差的时候。

    值得说一下的就是,我们说的这种码放的方法,仅仅是举一个例子,实际生产当中有着不一样的做法也是正常的,或者就根本与我们说的不一样,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