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5.1.10.1.2.6.2.2随时准备扬场

5.1.10.1.2.6.2.2随时准备扬场

    5.1.10.1.2.6.2.2随时准备扬场

    有那么紧张吗?就睡个午觉,也就个把小时的,能耽误什么事情呢?何必搞得跟行军打仗似的呢?

    好像真的不能耽误多大的事情。那就睡吧,等睡醒了再去扬场也不会有什么的。

    六月的天小孩儿的脸,这在小村是大人、小孩儿都知道的一句话。现在我们听到的不多了吧,尤其是我们上了十几年班的,每一天就只是看看手机上面的天气预报,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要带雨伞或者是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小村那时候每天都会听收音机或者是广播喇叭播放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生产。

    说到广播喇叭,那时候在小村也还是很普遍的存在的,每一家每一户都有一个,十几厘米大小,装在一个木匣子里面,就挂在墙上。这个广播喇叭有一条线连接到房檐子下面的广播线上面去,另外的一根线接上一根铁丝儿,比如十二号线,插到地里面去;广播站广播的时候,喇叭里面就能够听到声音了;不想听的时候,把插在地里面的铁丝拔出来就行了。那时候的广播喇叭,起着很重要的宣传作用,也是小村人们的信息来源,主要的信息来源。那个时候人们常说的县乡村三级组织,比如有的时候就会有县乡村广播会议,这个时候的广播喇叭就有了特定的作用了;再比如你们家来电话了,电话打到了大队里面,广播员可能就打开喇叭,叫你去大队里面接电话;找个谁了,也会打开广播喇叭,广一下;等等等等。宝宝们(2022年)说了,发个微信就行了,既便捷又私密,你怎么那么笨呢?这个还真的是个好方法,笔者也真的笨,要不是这样的话,那时候就看到了微信的普及,还有什么马家军的事情吗?问题是笔者那时候实在是目光短浅,根本就看不出来以后会人人都有一个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叫做手机的东西,那个时候连“大砖头子”都还没有呢,发展就这么几十年,就有了我们那个时候都不敢想的巨大变化。说县乡村三级电话会议并不准确,那时候乡还叫做人民公社、村还叫做生产大队,行政相关的情况我们不在这里叙述了,想了解的宝宝们(2022年)请移步相应的文献。

    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那时候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时候就不准确。小村的人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来判断是不是会变天儿也是那时候的一种方法。

    小村那时候也有一些天气方面的谚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这样的谚语,说的是根据日晕与月晕来判断,未来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再比如我们小孩子们熟悉的“蚂蚁搬家要下雨”这样的谚语,说的是看到蚂蚁在把它们的洞穴周围的浮土加高的时候就预示着要下雨了;再比如说“久阴大雾晴久晴大雾阴”这样的谚语也都是我们熟悉的,再比如我们上面说过的“六月的天儿小孩儿的脸儿”,说的就是三伏天的时候可能随时随地都会出现降雨这样的事情,就像是你在同一个小孩子玩一样,上一秒钟他还是笑逐颜开,下一秒钟就可能是泪流连连了。

    粮食是小村人的命根子,没有什么能够跟它相比。睡觉什么的就更要往后边靠了。这其实都是多少年来的经历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小村人们或许没有吃过亏,小村人们的祖父辈一定吃过这样的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小村人也就有了经验了。

    三伏天的天气变化比较快,你看到起风了的时候,就需要马上利用这个条件,假如过了一些时候,可能就转了风或者干脆就没有了风了;及时利用出现的有利条件来安排生产是那个时候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小村人们那时候都是知道的,也都是在竭力遵守这样的安排的。人类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历程中,人类相较于自然力还是很渺小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然,正确的方法是适应大自然,适应并改造人类生活的环境,并且把这些形成经验,传给后来人,指导后人的生产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