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得闲种花 » 第七十章 桃源酸辣粉

第七十章 桃源酸辣粉

    山大爷本是桃源村的人,宋瑾他们见了得叫声老叔.名字早就没人知道了,因着住山里一辈子,遇到的就尊称一声山大爷。

    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年轻一辈拔尖的人,定了三次亲,未婚妻都意外死亡,渐渐克妻的名声出来了。世事难料,没两年父母皆因病离世,打那以后,走到路上人人避之不及,当他是瘟疫。

    给他爹娘守了三年孝,山大爷干脆的去了山里住,只偶尔下山来换点生活用品。

    一个人孤寂的在山林里,听风见月,虎狼为伴。

    黄轩爹幼时在山里遇险被山大爷救下来之后,感念救命之恩,总去走动,熟悉之后便缠着他学打猎,这就是黄轩爹能打猎的原由。

    十一年前,黄轩娘慌张的抱着一个孩子回来,黄轩爹趁夜把孩子带给了山大爷。

    起名字就叫了山娃子。山大爷先是怕,怕自己的厄运会波及孩子,对山娃子并不如何亲热。那时候黄轩娘还有奶水,每日挤出来,黄轩爹带过去,搭些米汤养着。孩子命大,从只剩一口气,养的白白胖胖。时日长了,养着养着养出了感情。

    打的猎物,除了换生活必需品,都给山娃子吃了。黄轩有时候跟着自家父亲去找山娃子玩,两个娃娃很是亲近。

    偶尔碰到村上的人,问山娃子哪里来的,山大爷只说是山里狼窝捡的,正好给他养老送终。

    孩子没病没灾的养了好几年,陶村长正经的上门,给山娃子落了户,黄轩娘的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今年村里免费学堂开放,山娃子也十岁了,这么些年无惊无险的度过,索性就让他去了学堂读书。有时候太晚了回不去,就在黄轩家睡,黄轩娘待他比对亲儿子还亲热。

    山大爷见回来的山娃子眉飞色舞的讲着学堂里的事,心里明白,孩子还是更喜欢外头的生活。那许多吃的用的玩的,比十年不变的山林要有趣的多。

    既打定主意,山大爷还是回了村里。也不住在黄轩家,他自个有祖屋,虽说破败了,修整一下也得用。

    陶村长拿了封礼,上门坐着喝碗水才走,表了表态和山大爷亲近没事。左右四邻待他虽说生疏,还算客气,修房顶的时候都来帮忙。

    房子修好,山娃子已经去了作坊干活。学堂里很挑了些孩子去,上半天学做半天工。

    宋瑾曾经问过顾小五,为什么不找青年劳力去作坊,顾小五问他:“你觉得村子里许多人为什么日子过的那么穷?真的是我们没有给机会去做事吗?除了燕子姐和翠花婶还有个别匠人谁主动上来找活干了?一个个要么像大爷一样等着请,有的还觉得我们拉低了桃源村的品格,道士农工商如何如何。再说,我确实不爱跟大人打交道,我还是个孩子呢。”

    ……

    顾小五筹建的作坊专做淀粉、宽粉、粉条一类,原材料只需要红薯就行,另还做些可以储藏耐放的干粮。作坊就建在官道边上,离着步行街不远,眼看着过年,城里许多商户都要往老家走,只要经过官道的人就会有小子们上前招呼。

    “酸辣粉啊,自带料包,热热辣辣吃一碗,加点老陈醋,千金不换啊!这位大哥尝尝看,带回去送人也体面。”

    “什么玩意,黑乎乎的,能不能吃啊。”

    “大哥您尝尝看,好吃的不行。您是回老家吧?路程不短,人不吃好点怎么行。打尖住店还得看天气看运气。”

    “味儿不错,什么价?”

    “大哥您瞧瞧,我们有宽的有细的,干的很,能放。每一袋都拿油纸给您包好,等闲不潮。且您别瞧着东西少,又轻,几根粉丢热水煮上能成一碗。您买一包粉,我们送一罐子的调料,煮粉的时候加一勺进去,味道自不必说。”

    “瞧着是方便。给我来两包。”

    “诶好,这就给您包上,醋要不要来一点?开胃的紧。”

    “行。”

    “诶,我说大哥,您这后头的车还是半空的呢,要不要带点粉回老家送人啊?我们有大礼盒装,体面的很。才开张的作坊,东西出没几天。您要是买二十包,我们多送一包。全大明就我们一家。”

    趁着赶车的大哥尝味的时候,女娃子来敲车厢的门,“夫人小姐们喝碗热米粉吧,甜甜酸酸的,喝上一口暖和不说,能缓解晕车呢。”

    “真的吗,这才出城呢,我就晃的受不了了。”

    “您先喝上,这里头有上好的大米,玉米,小米,乌米、糯米,我们叫米粉,整个京城我们独一份。炒熟之后磨成粉,要过筛几遍呢,要不能那么细滑。爱甜口的我们有加几种果子粉和白糖的。要咸的,我们有加盐调味的,您看您喜欢哪个,要不一样来一点,大人孩子都能吃。”

    只听车里传来声音:“哎哟,小少爷自打上车一声不吭,奶水都不爱吃,这米粉还愿意吃几口。”

    “夫君要带孩子回去祭祖,只能我宝儿受些罪哩。”

    “可怜见的,一出城我就觉得少爷脸小了一圈。“

    ”嬷嬷你下去看看,咱们还有十好几天的路呢,多备点。有甚其他的您也买点,老宅人多。”

    “诶。”

    走南闯北见识哪有短的,这几样东西确实方便,又是新鲜物,带回乡,到了县城转手一卖,妥妥的赚银子。再说了,即便卖不了那么多,有剩的回去做礼,老家人离京城那许远,别个也不知道作价几何,自个脸上有光啊。

    好家伙,拖了半车走。

    卖了几天天,成效挺好,黄轩并黑妮和桃枝几个过来找宋瑾。

    “可是作坊有事?”

    “瑾少爷,作坊一切都好。秀娘师傅先头每日去转几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都指出来了。”黄轩先开口道。

    “那就好。做活的人要分配好,下力气的少让女孩子做,有拿不准的早点报过来,你刘伍叔家里有事,过几日就来了。”

    黑妮笑嘻嘻的:“给磨都配了驴,没甚花力气的地方。剁红薯、筛粉那些我们在家都做惯了的。瑾少爷,桃枝说了个事,我们觉得可行,您给听听。每日经过官道的来往不老少,咱们干脆也在旁边开个卤肉档口吧,天冷,肉不怕坏,别个带点肉在车上吃也使得。”

    宋瑾看了看桃枝,桃枝说道:“一来,我们几个卤肉铺子做熟的,一应东西简单上手,作坊的活不会丢。二来,也近便,秀娘师傅调好卤料,我们上工就能拉过去。再者,作坊那晚上也有人守夜,防着有赶夜路的,能歇息一下。炉子里火是不停的,既如此肉上锅卤着也不怕。”

    “你们已经想的如此周全了,就去做吧。去找秀娘就行,再去找你陶宝叔领五十个钱做奖赏,有好的想法都提出来。可还有事?”

    黄轩常在柜台站着,官道的事知道的多。

    “瑾少爷,我发现但凡停下来了的,都乐意买我们的粉,一买还买不少。就是许多人驾着马不停,我们也不敢上前拦,平白少了许多生意。是不是得想个办法,我们不去拦,别个也愿意停下来呢?”

    “嗯,这是个事。小五已经在筹划了,等几日看看状况。”

    因着顾家在城里买人的事,顾小五听说了瘌痢头家里的情况,心里的滋味说不上来。上辈子她也总怨自个爸妈,没能力养活,还非要生那么多。

    “若是不生许多,咱们家何至于这么艰难。”

    可有时候不是说不生就是不生的,男女之事,怀了孩子,打一个又打一个的,身体还要不要了。

    生吧。

    能熬的下去就养着,熬不下去......送给别个养。

    “家里穷,你去了那人家,起码能吃饱饭。别恨爹娘,爹娘是为你好。”

    没得避孕的方法,难道要男男女女为了少生孩子都不行房事?

    顾大海忙着呢,有时候还去铺子里帮手,二柱跟着车过来送过几回东西。

    乖乖,他娘肚子里怀的是第十个娃。

    宋外婆边上说好,道是二柱家里有福气,生十个都能站的住。捡些吃用的叫二柱带回去,还悄声叫二柱留两件他弟弟的小衣服,她老人家要洗了给以后宋瑾的娃穿。

    没法跟老人讲道理,她就觉得多生孩子好。

    小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有什么?报童?如今识字的人还是太少,《闲话》也只稳定的销售,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作坊开业,顾小五这才想起来,广告。

    扯着宋瑾叫他喊两嗓子看看,他嫌丢人,喊不出来。元宝凑在边上倒是咧嘴就唱。

    “桃源村,官道边,酸辣粉,味好很。吃一回,想一回。”

    “今年女婿不上门,上门就带桃源粉。”

    正好去城里看看顾家,顾小五把元宝带上,先去了青山饭堂。

    于老二说:“那里脏的很,你要用人,我找人喊他来。”

    出门就对着拐角的乞丐踢了一脚,扔个大馒头给他:“快去,叫瘌痢壳来。”

    瘌痢壳还是那副模样,头发扎起来,显的人精神许多,笑起来一副憨厚的样子。

    “于二哥,您找我。”

    “这样啊,你听着这孩子怎么喊的,回去记着。组织几十个十岁以下的娃娃,沿街叫卖,最好分成几个队,城区都能跑到。”

    “多大点事,我们家小子们就能办。”

    “你先别慌。那太小的走都走不动,如何能行。我老丈人最是心善,不过是借着这个由头多接济接济孩子,如今天冷,家里确实孩子多,揭不开锅的,你自己看着找人。也不发工钱,每天早上到我这吃早饭管饱,出去喊一圈,到我这来领六个杂面馒头。”

    于老二看了看顾小五接着说道:“有特别能干的孩子,以后我们给介绍个活计。”

    早饭管饱,孩子吃了一天就不冷。领六个杂面馒头,铺子里馒头那是死面,一个娃娃最多能吃两个,多的肯定就是家里的。

    瘌痢壳慌不迭的应了。

    “你别给我点头点这么快!我就瞧不上你这样!孩子们的安全,几人去哪里叫喊,哪里不能去,你可给安排好了。每天一样的,一顿饭,六个馒头,另给十文工钱一天。”

    “诶诶诶,我一定办到。”

    瘌痢壳穷虽穷,好歹是京城土著。把棚区一些家里孩子多,过不上日子的叫上,哪里人多去哪里。

    陆家姐妹听丫鬟们闲话,说起街头小孩的事,听到桃源粉猜想着也是顾小五的手笔。俩人当趣事讲给陆老太太听时,没成想老太太还挺赞同。

    “你们年轻没受过苦,不知道挨饿的滋味。这许多小娃娃,靠着一日几个大馒头,说不定一家子一个冬天能混过去。你爹小时候,咱们家还不是穷,多靠着邻里帮衬。阿弥陀佛,人呐要惜福。”

    “奶奶,等天暖和了,咱们一块去庙里烧个香,多捐些香油,求个善缘。”

    老太太摆摆手:”要求善缘,积福德就该向你们那个小姐妹一样,正经做些事。庙里添的香油进了谁的肚子?又实惠了谁?你爹小时候饿的哇哇叫,也没见哪个庙里给碗热的。“

    陆丹见勾起老太太的伤心事,心里多了几分计较,回去就下帖子给了几位闺蜜。几位闺阁女儿打着家里老太太的名义在外头请了大夫免费给穷人看诊,道是给老太太多积些福缘。怕许多人不知道地方在哪,差人找了瘌痢头,让孩子们每日也沿着城里穷人多的地方喊两遍,一样的每日六个馒头包一顿饭。

    “陆府老太太在东大街设了免费问诊,快去排队啦。陈府老太太在西大街免费施药汤,喝一碗固本培元。”

    没花多少钱,老太太得了好名声。

    瘌痢头带着一帮子小娃儿,如此时不时的还能有些进项。随着口号喊出去,作坊的门口每日会形成奇特的景观,头一回见这许多马车的,排着队等东西。

    刘伍招呼的嗓子都哑了。

    作坊为了加大销量,又临时招了些人,正值临近过年,管道上往来的行商也多,步行街慢慢就开始预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