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得闲种花 » 第173章小红

第173章小红

    陆成安不会无的放矢,顾不得儿女情长的世子去找了陈王。父子俩大吵一架,一辈子没能反抗陈王的世子,第一次掀了桌子。

    “你是要把一家人都往坑里送吗?你不想想我不想想你自己起码想想才两岁的晨晨好吗?!”

    “那你想我怎么样?老子打下来的江山,虎符都交出去了,那个老不死的还天天派人盯着。大不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老子怕过谁!”

    父子俩不欢而散,世子能做的只能去找老丈人。

    半月后,自称前太子遗孤的人在西南揭竿,没想到只是虚晃一枪,二皇子里外串通,想要谋逆,却不知道廉政司早就有所发觉。

    最后,皇帝还是那个皇帝。朝堂一片哀嚎,今天处置这个,明天流放那个。陈王被圈禁,世子袭王位,陆丹晋陈王妃。

    平息后,皇帝立储,朝堂恢复正常。

    政治动荡,只要没有蔓延战火,对平民影响不大,该种地种地,开铺子的时候就要开铺子。只不过也会讨论立储会不会减税或多开一届恩科。

    小红的儿子陶金过十岁生辰,按照当地习俗,是要摆酒的。顾小五对小红这个表姐颇为喜欢,总觉得这样真性情的女子在古代实在太少了。

    头一天就差人送了东西过来帮忙,正日子,宋家除了宋外公宋外婆都去了。

    宋外婆是这样说的:“小红过的不好,你们更要去给她撑场面。”

    是这个理。就跟打麻将一样,你拿的牌越是不好越不能唱衰,说这是什么烂牌。你要自己给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说,还行啊,不错啊,后面再上手的牌,就会越来越好了。

    宋家几个姨妈都是这样想的。家家户户都派了人去。

    宋大姨家,三个表兄弟加上媳妇孩子都去了。宋三姨夫妻两个和小儿子去了,汪潇前年中了举,谋了外放。宋四姨带着两个儿媳妇和孙子来了。家里男人在外面接活计呢。顾大海和宋氏带着顾小妹来了,顾小宝上学堂去了。

    小红开的酒楼,二楼单留着今天招待亲戚。陶宝的大哥,陶老大假装路过发现孩子过生日似的,给了个大红封就走了。

    宋二姨就说:“陶家老大还算是个明白人,实在。”

    “你是不知道,陶家老大日子也不好过。家里儿子媳妇天天闹呢,你说他占了便宜,他说你得了好处。没法说。”

    宋三姨对村里的事门儿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我说,上了年纪了,孩子大了就该分家。一个窝里容易吵架不。”

    “二姐,你听说没?”

    “什么?”

    “陶宝,在外头娶了一个呢。”

    “这是怎么说?家里头那个呢?”

    “嗨,不是没正经操办么。再说,奴籍都没消呢,弟媳妇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弟媳妇是为小红那口气。”

    “我能不知道么。不过我说二姐,小红不预备再找一个?”

    “由着她吧。小红这是钻钱里了。去年,买了个庄子,二百亩地。今天,又在西城买了栋宅子。你说她,她还不听。我身上的衣服是她去买的,你看多少钱?呵,五两银子。”

    宋四姨也插进话题表示羡慕。

    “还是女儿贴心。”

    小黑媳妇听见了,撇撇嘴道:“娘,你脚上的鞋可是我做的,怎么我就不如姑娘贴心呢。”

    要说一般情况,都知道宋四姨那是说的一句客气话。小儿媳妇当着面这么下她脸,她脸上就有些不自然。俩儿子,大黑的媳妇是宋四姨自己看上的,家里家外能干的很,少说多做那种。小儿媳妇是小黑去帮人家家里做事,自己瞧上的,压根没宋四姨什么事。小黑疼自己媳妇疼的跟什么一样,生了俩闺女,见天在家里说婆婆疼老大家的孙子,不疼自己家的俩女儿。

    真要精神人,宋四姨说一句“还是女儿贴心”,你给回一句,“娘你没女儿,有俩孙女呢,以后一样孝敬您”,话说的漂亮,婆婆心里熨帖。

    再说了,宋四姨是真挺喜欢女儿的。对家里三个孙辈一碗水端平。

    宋四姨好性子不说话,宋二姨可不乐意了。

    “小黑媳妇,你娘就是这么一说,你做儿媳妇的,给你婆婆做双鞋也是孝敬,我们都懂。”

    等小黑媳妇走开了宋四姨才说:“脚上的鞋,是老大媳妇给我做的,老细媳妇说老大媳妇有心计。讨好婆婆。非要抢过来扎两针,然后对外就说是她做的。气的大媳妇两天没吃饭,我没办法,私下给了老大媳妇一对金耳环。”

    “老四你就是性子太好了。你不想说儿媳妇,那你说你儿子啊。”

    “就是,大黑能赚钱,人能干,小黑天天糊弄事,你干脆分家得了。”

    “等过了这阵子吧。是要分家。”

    小红本来和几个嫂子姐妹讨论衣服呢,楼下小二说有人送东西来了。等小红下去的时候人已经走了,一个简单的木头盒子。里面放着两本字帖,确实很适合陶金的年纪。

    小红自嘲似的笑了笑,拿上去收起来。不成想顾小妹好奇,问起各家送给陶金的礼物。顾小五的字写的不好,但是看字的功底还是有的。

    拿起两本字帖看了看,叫小红细心藏好,以后留作传家宝。

    小红奇怪的看着她:“不就两本书么,值当你这么认真的。”

    “小红姐你听我的呗,这两本字帖如果是真的恐怕是有来历的,若我猜的不错,比你全部家当还贵呢。”

    “当真?哎呀,那可得还给别人。”

    “人家送上门,肯定知道是孩子过生日才送的字帖。既然送了你就收着呗,兴许我看走眼了。”

    “那回头再说吧。”

    招呼亲戚们吃好喝好,又叫陶金出来磕头,小红忙上忙下的不得闲。等入了夜,孩子和老人睡了,小红拿着算盘在堂屋里算账。前头有人敲门,小红喊了喊小二,没人应承,许是去上厕所了。

    打开门,竟然是个熟客。

    “您好朱公子,不好意思,太晚了,我们打烊了。”

    “于掌柜的,我有些饿了,可有什么吃食?”

    “那你进来,我给你下碗馄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