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娱乐圈幕后大神 » 第七十七章 万万没想到

第七十七章 万万没想到

    “生活的压力让我忘了自己是谁。”

    “想做英雄,却还是那倒霉的王大锤。”

    “这世道,让你无奈也不知是好是坏。”

    “变化太快,又害怕会错过这个时代。”

    ……

    “夕阳西下,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王明后唏嘘着,满脸惆怅,借着作品中的台词感慨道。我握着牌,透着缝隙看他一眼,说起流行音乐来,我当真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我不能给出更多的建议,因而只能随意吐槽:“我的青春没那么自在,我记得中学后,放学时天都黑了。”

    “呃,我的童年也是上学。”

    “……”

    “但我们可以想象!”王明后又满脸期待。

    “影视剧就是想象。”我的记忆追溯到过去,小学放学早点,还能看到点日光。中学是时长恰逢华灯初上,铅灰色的道路延长,青空渐渐变为紫色,直到黯淡下来,成为一团的氤氲墨色。偶尔能看到几朵飘着霞光的红云,云层下是车水马龙的道路及两旁的店铺。路灯一盏盏亮起,白晃晃如梦境般,将梦幻的颜色投向地面。放学时,女同学喜欢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儿,类似文具店之类的场所,交换着看法,买些漂亮的笔杆或者本子之类,她们脸上泛着难得一见的笑容。

    我从她们身边飞快地穿过,她们昂着特有的不惧身死名辱的青春,这种傲然自打进大学后,渐渐消散,到走上社会后,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然无踪了,化作一滩愚昧的傲慢和世俗的圆滑。

    那些十年如一日的话题,漫画游戏,哪个老师混蛋,考试题怎么难,毫无创新,却在那个年代,却是特别的回忆。

    叶阡抓耳搔腮地听着老王给他录的样本音,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配乐。

    我和老王谈不上有钱,算得上身贫如洗,而一部作品,配乐的影响有多巨大,自然不用我多说。

    想想《泰坦尼克号》、想想《勇敢的心》,即使早在国内,也有赵季平老师。国内配乐上,素来都是流水的经典影视剧,铁打的赵老师。

    配乐多重要,人才多稀缺,不是我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的。这个世界也亦然,作曲配乐的,国内固然多,但能打动心扉,功力深厚的,也屈指可数。

    我和老王名不经传,想找这些头头脑脑,毫无门路。

    为此,我们找到叶阡。老王把原先知道的一些歌曲告诉他,叫他帮忙谱曲。

    “我觉得你们不是喜欢我,而是更想找我爸!”叶阡满腹牢骚道。

    “哪里。”老王漫不经心。

    “没错。”我说,“但你爸太贵了!”

    “你别说实话啊!”老王咆哮。“你不是搞创作的吗?搞创作的,应该很会说谎啊!”王明后摸过牌,“想想我们这代人,活得太不容易了!童年,没时间玩,没埋死在试卷堆和辅导作业里就算是幸运的了,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了,早衰、秃头……能不能说点好听了,再没愉快点的,都全力拼搏,到时候猝死啊!”

    “你一个富二代,想什么猝死?”

    “过分了啊,张幕!”

    “虽然搞创作都喜欢说假话,但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假话在影视剧里说说就好了。”我不以为然,“抢地主!”

    “滚!”老王说。

    王明后和我一边玩牌,一边盯着叶阡搞配乐。影视界本来就不是个普通人玩的行业,平均六部电影,才有一部上映;八部上映的,才有一部盈利。导演、编剧,都算得上是高级打工的,上头有院线、有平台、有广大的电视台和互联网宣发单位。

    “你们找我配乐,是因为我老爸?”叶阡一边摸牌计算,一边玩弄那堆电子按钮,他恼火地盯着我们。

    他盛蒙父荫,被老爸压着一头,做什么都不自在。叶老才华出众,毛病也一堆,叶阡要是听他话,也会处处受制,日子也过得不大好。可要不是冲着他老爸的面子,他的确没法出头。

    国内圈子里学音乐的,每年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他要不是冲着他爸,哪来这机会啊?

    他也知道这道理。

    可他就禁不住委屈。

    “别心里芥蒂!”我抓了一手好牌,用蹩脚的手法玩着,“艺术这玩意儿,就不是穷人玩的!”

    我从牌上抬眼看了叶阡一眼:“这么说吧,要不是老王他爸那么有钱,我也不会拉他进入这个圈子,这道理,你懂吗?”

    “靠靠靠!”老王出牌,怒骂。

    “我不懂!”叶阡扔下耳机。

    这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我们就窝在他那小小的工作室内。狭窄的窗户外,亮的是一盏路灯,黑漆铁质的灯杆笔挺地伫立着,地面上是昏黄的光,榆树叶的影子晃动,嵌砖的小径倏地斑驳多彩。

    “别恨你爸。”我说。

    “你管不了我!”

    “你可以不听他的,不认同他的,但别恨他。”我说,“你不是在别的圈子,不是搞科研的,不是学医学工程的……有的东西很残酷的,特别是在娱乐圈。科研工程之类,即使没钱也没关系,总不至于太为难。可艺术圈的,没钱没背景的人,输一场,就没命了,这和才华不才华没关系。”

    我神情淡定:“你痛恨你爸对你的桎梏,但说白了,这圈子里,没背景的,都混不下去!”

    别看营销团队打得多容易。

    新闻也正能量满满。

    多少人为《万万没想到》的“今天的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所打动,这话这逻辑这台词,都符合老百姓朴素的愿望和情感。

    所以很具有感染力。

    ——这句话,也不能说完全有错,但在影视圈,或者说,搞艺术的、搞娱乐的,这招是说不通的。

    在很多圈子里,有着一种垄断,有的是官僚的垄断,有的是资本的垄断。这玩意从出品到导演、演员、编剧和作曲,都有牵扯,就像我和老王这种身轻言微的,就找不到各大文工团话剧团的演员,偶尔背后有经纪公司愿意谈的,那开出的价码,不是俺们能够承担得起。

    这些名演员友情出价,屈尊降贵,那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不对着我们,而是对着圈里下海跳槽的名导、名编剧、名制片。

    所以网友们为某个人物的成功而雀跃全然没有道理。

    我们找叶阡合作,的确是他真实有水平。

    他有水平,那些大师也真有水平。

    只不过我们请不起大师,找他儿子,也多多少少能获得帮衬。叶阡苦心造诣为我们服务,参与这部剧的作曲,叶老也会为他做宣传。这部剧从剧的质量上,后台平台,发行制造上,我已经尽力了,后面的就不是我能操控得了的。

    “炸!”我面无表情地打出牌,甩空手中所有的手牌。

    王明后盯了一眼,又扫了一眼自己的牌,一把甩下:“靠!你不是不会吗?”

    “我运气好!”

    我将所有的牌统拢在一起。

    一周后,《万万没想到》开播了。

    我们再次占用了叶阡的办公室,不单单是为分享喜悦,主要是无其他免费地方可去。叶阡拿我们毫无办法,唠叨几句,就摔门回家了。王明后靠着门板,兴致勃勃将评论念给我听:“笑中带泪,屌丝的《圣经》,一个小人物王大锤引发的现象级轰动!”

    “万万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故事,意料之外的人物,一定不可错过!”

    “良心之作!一个小人物的兴衰喜乐史——”

    “——扯淡!”我说。

    “你这人怎么那么难伺候呢?”王明后怒道,“别人夸你,还这副态度!像你这样的人,太难伺候了!”

    “现在互联网有真话?”我反问。

    “……”

    “隔个三五年再来看评论吧!”我说,“我承认《万万》是部好作品,但现在互联网这风气,有多少是营销团队?有多少是平台请的水军,咱们都不清楚……有真情实感的,会被带错节奏;有指摘过错的,也会被人指责——影视人应当从评论中汲取营养,但应该是真实的评论。现在的大环境,谁也不怀期待,不过是意气用事,愤怒的人发泄愤怒,狂喜的人发泄狂喜,大叔们扣着脚丫发‘嘤嘤嘤’,女孩笑得乐呵呵的,发一句‘爷哭了’!”

    我承认我对影视剧呈悲观态度。

    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也没有人预先提醒过我。他们大多是侃侃而谈,胡思乱想,有些观点纰漏百出——但有一个观点是对的,这个行业不是什么人都该入内。

    如果我早一点知道这点,我大概不会去钻研学习。

    这不是耸人听闻,想想赛尔乔•莱昂内,也想想《黑金》与《新宿故事》,当然啦,大多数影视剧爱好者,更倾向乐意认识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最多了解点希区柯克与昆汀。可影视剧不比科学界的研究成果,有些东西,尽心而已,然后听天由命。

    王明后见我如此,也小声嘀咕几句,他见我懒得听他吹牛,叶阡也出门去了,他一时找不到人炫耀,也闷闷不乐。

    “行吧!”他喃喃自语,“回去吧!”

    他的语气中不乏恼火,但还是勉强顺从了。我们收拾东西,准备妥当,朝门口走去。刚一出门,门口围着七八个小女孩,手持手机和本子站在门口,满脸期待。叶阡在旁边大笑,时不时神经质地抽搐一下。“靠,什么情况?”老王问。

    “我在朋友圈发了通知。”叶阡说。

    “什么通知?”老王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说,制作《万万没想到》的团队在我工作室。”叶阡看上去很轻松。

    他看上去轻松,笑得诡异。

    王明后瞬间明白了,狂叫一声,有点癫狂。“快走!”他冲我嚷嚷,然后从人群中挤出去,那些女孩被撞得东倒西歪,可仍然不愿离开,她们是闻讯而来的粉丝,似乎很爱看这种让人尴尬的场景,一个个向前涌去,嘴里发出癫狂的尖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