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03章 刀兵之中结兄弟

第03章 刀兵之中结兄弟

    只见被围攻的壮汉双手各持一把鬼头刀,步伐灵活,身手矫健。但那些辽兵也是相当英勇,在一个军官的指挥下轮番进攻,纠缠不放。赵匡胤仔细打量着那壮汉,不禁大吃一惊,此人正是榜文上通缉的刺客!

    赵匡胤心中一股豪气顿时而生,顺手捡起地上一根胳膊粗的树枝,便要冲过去相助。就在此时,赵匡胤尚未现身,半空中却传来一声暴喝:“蛮夷看枪!”随即一道人影,从树上飘然而下。

    来人一袭白衣,身材修长,手中握有一杆长枪,进退之间衣袂翻飞,体态婉转。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呼呼生风,眨眼间就杀得辽兵阵阵哀嚎。此人恰好与那壮汉的粗犷强悍形成鲜明对比。赵匡胤在一旁忍不住暗自喝彩。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白衣男子惊呼道:“不好!辽寇的援兵来了,赶快脱身要紧。”

    赵匡胤见情势危机,顾不得母亲的叮嘱,大吼一声,冲了过去,迎着其中一个辽兵,当头就是一棍。那辽兵慌忙中举刀去挡,还没来得及,只听得“咣”的一声,刀掉在地上,而那木棍的威力仍然不减,正砸在辽兵的天灵盖上。可怜这个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一命鸣呼了。

    赵匡胤趁势上前一步,将棍子扫向另一个辽兵,正中胸口。那兵踉跄倒地,喘息几口气便死了。眨眼间就打死了两个辽兵,这时那壮汉又奋力砍死一名辽兵。其余兵将一看,也不敢继续恋战,

    一声呼喊,拔腿向林外跑去。

    赵匡胤环视四周横七竖八的尸体,对壮汉和白衣人喊道:“二位英雄,辽军援兵很快就到,此地不可久留!不如二位跟我去玉泉山,到那里再叙!”说完,长吹一声口哨,赤褐马飞奔而来。其余二人也纵身跃上马背。三匹马向玉泉山疾驰而去。

    玉泉山距树林不过二十里。三人驱马狂奔,半个时辰就到了玉泉山下。半山腰上有个白龙潭,方圆半亩,三面古柏参天,潭水清澈见底,而潭水一侧是悬崖,一道清流直泄而下,注入潭中。

    三人拴好马,在潭边坐下,各自互道原委。原来那壮汉姓韩名令坤,是磁州武安人氏,出身将门,自幼习武,威猛过人。辽兵侵占中原,占据京城开封,残害百姓,那时他便发誓要效法荆轲,刺杀辽帝。于是邀集了一群侠义之士,谋划刺杀之事,无奈那日行动失败,又遭到官兵的大规模抓捕。韩令坤等人在辽兵的不断追杀下,来到洛阳郊外,同伴尽数被杀,他孤身一人苦战树林。若非有人相救,恐怕现在已是暴尸荒野了。

    那白衣人复姓慕容,名延钊,是山西太原人,父亲慕容章是并州刺史。因不愿儿子长大后再过军戎生活,立志将他培养成一个知书识理的儒学之士。因此他自幼熟读各种典籍,平日里吟诗作赋。谁料十六七岁时,遇到一位云游道士,说他天生是练武的好身子,并愿意收他为徒,传授绝艺。当时战乱迭起,父亲慕容章也不再阻拦,于是边习武边读书,十几年下来,不仅练得一身好武艺,还写得一手好诗词。

    互相道罢来历,慕容延钊手抚着长枪,哈哈一笑,说道:“我前往洛阳探视岳丈岳母,不料未进洛阳城,便遇上了两位兄台,岂不有缘!”

    赵匡胤、韩令坤一听,想到三人本素不相识,今日却在此时此地相遇相救,确实是机缘巧合,异口同声说:“确实有缘!”

    赵匡胤站起身,拱了拱手说道:“二位英雄,我们今日能相会于此,既是有缘。我有一意,你我三人何不结为兄弟,乱世之中也好有个照应,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韩令坤大笑而起,道:“好极了!我这条命是你们救来的,今日救命之恩,我韩某一生不忘。”

    韩令坤是个憨厚爽快的人,对赵匡胤两人今日拔刀相助的作为,心中早已不盛感激,何况赵匡胤天表神伟,有胆有识;慕容延钊潇洒倜傥,能武能文,都是当世罕见的豪杰。能与这样的人结为金兰,自然是求之不得。

    慕容延钊也随声道:“两位所言正合我意。古言,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我们三人今日一见如故,日后肝胆相照,正该结为兄弟,将来齐心协力,纵横于天下!只是在下不才,年龄虚长,恐怕辱没了两位青年英雄。”

    赵匡胤闻言,急忙说道:“两位千万不要说此客套话。我赵匡胤见识虽浅,却也知道两位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今日有幸与两位结交,实是平生之幸事。”

    慕容延钊从行囊中取出一个酒囊,对两人说道:“今日山野之中,我三人姑且以此代杯,歃血为盟。”

    三人刺破食指,将指血滴于酒囊中,走到潭边并排跪下,按年龄长幼排序,慕容延钊最长三十四岁,为大哥;韩令坤二十二岁,为二哥;赵匡胤二十一岁,自然是三弟。

    三人齐声盟誓道:“苍天在上,今日我三人结为兄弟,此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违此誓言,神人共诛!”说完,三人将血酒一饮而尽!

    刚刚经历一场恶斗,三人早已是饥肠辘辘。韩令坤更是脸色发白,身体无力。慕容延钊见状,赶忙从行囊里掏出几个地瓜,递给韩令坤和赵匡胤,笑着说道:“我虽无酒肉,但地瓜亦可充饥。”

    三人狼吞虎咽吃下地瓜,慕容延钊低声说道:“看来,洛阳城我是进不去了,我打算回到太原,以后在做商议。”还没等他的话说完,韩令坤就抢先说道:“我在来洛阳的途中,就听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已经在太原自立为王,准备和辽军誓死抵抗,不如咱们一起投奔他。”

    慕容延钊笑道:“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但那刘知远为人虚伪,此时称帝,必然有所私图,绝非明主。”

    赵匡胤不禁问道:“天下大乱之际,何处可寻明主?当今之要务,应是抵抗辽军侵犯。”

    慕容延钊思虑片刻,又接着说道:“那刘知远手下,有一名武艺高强的大将,名叫郭威。此人勇略兼备,深得民心。若非要投军不可,也当投靠郭威麾下,才是上策。”

    赵匡胤面露沉重之色,小声说道:“两位兄长所言极是,我也常有投军报国之心,但眼下我尚有一事未了,恐怕不能与二位同行了。”

    两人闻言,异口同声的问道:“三弟有何事所困?”

    赵匡胤长叹一声,说道:“家父从军在外,一年未归,杳无音信。前几日,听闻家父在襄阳王彦超的军中,我想先去襄阳,见过家父,然后再赴太原,与两位兄长汇合。只是一来一去,恐怕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不知可否?”

    二人听到这番话,也觉得应该如此,便说道:“这样也好,我们二人先行,在太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