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09章 开封城内相国寺

第09章 开封城内相国寺

    赵匡胤毫不理睬地上的一僧一道,双手将浑天棍横握在胸前,径直来到王仁面前,神态自若地说道:“王寨主,请赐教吧。天色不早了,在下还要赶路。”

    王仁的武功,比那一僧一道也高明不了多少,刚才一看赵匡胤的神威,心中清楚若不是手下留情,只怕那两人早已成了棍下之鬼。

    此时哪还有那种嚣张气焰,他稍稍定了定心神,抬起衣袖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定睛一看,赵匡胤的面容依稀在哪儿见过。心念一动,在马上拱手问道:“请问英雄尊姓大名?”

    “在下赵匡胤。”王仁闻言不由得一惊,翻身跳下马背,对赵匡胤连连施礼,嘴里说道:“在下多有冒犯,真是得罪,得罪了!还请赵兄宽恕!”赵匡胤听王仁如此说,心中十分不解,也便下了马,向他询问端详,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来半年前,韩令坤在开封刺杀辽主耶律德光,紧接着赵匡胤等三人又在洛阳城外树林大战辽兵,杀死耶律德光的四名贴身侍卫。辽主震怒,四处张贴榜文,绘影图形,悬重赏捉拿三人,而他们的壮举,也因此传遍中原,令各地豪杰之士敬仰不已。

    当时王仁在洛阳看到告示,从旁人议论中得知赵匡胤的事迹,因心中敬重,便记在心上。后来他杀辽兵之举,多少受了赵匡胤他们的激励。没想到落草之后,竟在这顺阳山中,将自己敬仰之人当成了打劫的对象。

    说到这里,王仁拱手道:“都是在下有眼无珠,差点酿成大错。今日谨听赵大哥发落,我王仁绝无怨言!”说着就要跪下。

    赵匡胤连忙附身挡住,说道:“不知者不为罪!王寨主不必如此!”随后转身叫过王审琦和李良,对王仁逐一介绍,又接着说道:“我们急于去开封,还请王寨主赶快让道吧!”

    王仁为难地说:“山口的路已被堵住,清理那些木石也颇费时日。今日天色将黑,还请赵兄在山中歇息一宿,明早再起程。”

    王仁的年纪比赵匡胤大五六岁,却一口一个“赵兄”,赵匡胤见他确是出自真诚,也就随他叫去。此时天色已晚,太阳西沉,赵匡胤心知,除了按王仁的话行事外,也无其他办法,只好点头答应。

    王仁见赵匡胤答应,赶紧吩咐手下的兄弟们,带着一百多人,去清除山口的木石,又叫几个人,抬上受伤的胖和尚和道士,领着赵匡胤他们去了山寨。

    山寨建在顺阳山西侧的一处陡崖上。走到崖下,夜色已经降临,王仁下令点起火把,沿着小径缓缓上山。过了约半个时辰,才登上山崖。赵匡胤回头望去,只见上百个火把蜿蜓如龙,在昏黑的夜幕下,显得十分壮观,借着火把微暗的光,再瞧那陡崖又高又滑,徒手根本无法攀登。而脚下这唯一可通山寨的小道,也是崎岖狭窄,举步维艰。赵匡胤心想,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之地!只要守住这条道,积贮足够的粮食、兵器,任你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望山兴叹。

    他一转念,又想到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将军和以抢掠为生的山匪,无一不是据险而待,自成一体。当今天下,不知还有多少和这里相似的大小山寨,给一方百姓造成无穷的灾难。想到这里,赵匡胤不禁百感交集,喟然忧叹。

    第二天早上,王仁设宴为赵匡胤三人饯行。桌上摆满了美酒佳酿、山珍海味。酒到酣处,王仁叫手下端出一只托盘,盘子上放着一个檀香木盒和一把小巧玲珑的短刀。他对赵匡胤拱手施礼,诚挚地说道:“在下近日多有冒犯,还蒙您大人大量,不加怪罪,今特备薄礼,还望赵兄笑纳!”

    他揭开盒盖,里面装满了光彩夺目的珠宝,价值恐怕在万金。王审琦在旁边看着,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接着,王仁又拿起短刀,将刀拔出。那刀约七寸长,精钢打造,寒光闪烁,锋利无比。

    赵匡胤走过去,将盒子盖上,又从王仁手中拿过短刀,插入鞘中,放回托盘,笑着说道:“珠宝、兵刃皆乃贵重之物,君子不夺人所爱。王兄还是收起来吧!若真把我当做朋友,我倒有一言相劝。”

    王仁恭敬的说道:“赵兄请讲。”

    “从今以后,还是不要再骚扰村民为好!多年来战火连连,百姓本就苦不堪言,你怎忍心雪上加霜?况且,古来有言,恶贯满盈之时,报应将至之日,你又何必多行不义。”李良在旁边听了,心中暗暗叫好。

    “赵大哥说的是,在下以后绝不劫掠百姓。”说罢,王仁又拿起短刀说道:“珠宝多为劫掠而来,实属不义之财,恐辱没了赵兄英雄之躯。可这把短刀却是我家传之宝,请务必收下,不然就是不肯原谅我的罪过。”说着便双手捧刀,递了过去。

    赵匡胤见他如此心诚,只好伸手接了过来,递给一旁的李良收好。又说道:“刀我收下,但我更希望你能牢记我今日肺腑之言,多行善事。”

    赵匡胤心中牵挂着家人和两个结义兄弟,片刻也不愿意多耽搁,王仁没办法,只能早早地罢席,让他们三人启程。王仁一直送到山口,才拱手作别:“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若将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赵兄只需捎个信来,我王仁赴汤蹈火,绝不推辞!”

    赵匡胤一跃上马,对王仁拱手道:“今日相别,后会有期,王兄多多保重。”说罢,三人便策马一路向北疾驰而去。

    三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一路风餐露宿,出了邓州,越过许州,只用了七天就到达了开封。开封是中原重镇,历史悠久的古都。早在战国时期,魏惠王就在此建都,国号大梁;汉朝又设立陈留郡,唐代设为汴州;后梁、后晋都曾定都于此,号为东京。

    经过历代的经营修缮,开封城坚固高大,城内布局规划有序,防御系统严密,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赵匡胤的岳父家就在开封,对开封自是相当熟悉。他领着王审琦和李良,从城南朱雀门进城,一路直奔相国寺旁边的清风客栈。由于后汉刚刚建立,根基未稳,开封城中驻扎了大量的兵士,巡逻的士兵在街上随处可见。

    赵匡胤拉住一个士兵,向他打听郭威的队伍驻地,这才知道郭威已被朝廷任命为枢密使,总管军机事务,枢密院就临时设在相国寺内。

    相国寺前身为大建国寺,建于北齐,唐代重修,因唐睿宗曾封为相王,故登基之后,改名为相国寺。其规模宏伟,巍峨壮观,寺中各类房屋多达千余间,中庭廊院可容纳近万人,堪称天下第一古刹。

    赵匡胤匆匆擦洗完毕,来到相国寺,只见寺门台阶上站着两排手持长矛的卫士。他刚要过去询问,寺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军校,浓眉大眼,虎背熊腰,挎着腰刀,煞是威武。

    赵匡胤忙上前迎住,双手抱拳:“这位军爷,在下想打听个人,还请军爷劳烦片刻。”

    “你所问何人?”

    “请问慕容延钊、韩令坤是否在此当差?”

    那军校听到这两个名字,眼睛一亮,盯着赵匡胤看了半晌,开口问道:“你可是赵匡胤?”

    “军爷何以知道我的名字?”

    “无须细问,请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