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14章 继新君叛乱四起

第14章 继新君叛乱四起

    当天晚上,郭威与苏逢吉等人商议,并请示刘承祐,为防止引起混乱,决定密不发丧。同时加强京城防卫,提防辽军乘机来犯。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于二月中旬,在万岁殿内召集文武百官,宣读先帝遗诏:“周王承祐,于灵柩前即位。规章制度,照依旧制。”

    当天,内外发哀,谥刘暠为高祖,葬于皇陵。

    三月,刘承祐正式登上广政殿,会见群臣。这刘承祐年方十七岁,心胸狭隘,志大才疏,他见父皇去世以来,自己虽然贵为天子,却处处受到郭威、杨邠、史弘肇等人的牵制,根本无法发号施令,心中很是不满,可是自己刚刚即位,羽翼未丰,万事还得仰仗这群老臣,不得不将满腹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对他们还是毕恭毕敬。

    赵匡胤的妻子贺氏,闺名绮云,是贺景思的长女,容貌秀丽,性情温顺,颇得公婆的喜爱,和赵匡胤的感情也很好。

    五月里,绮云生了孩子,母子平安。孩子满月那天,赵府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赵弘殷身为都指挥使,赵匡胤又是郭威的亲信,亲朋好友自是不少。这一天,赵府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等人也都前来帮忙。

    赵匡胤满脸笑容,忙着招呼前来贺喜的客人。正在宾客喧哗之时,一个国字脸、浓眉大眼的男子,走上来道:“在下郭荣,与妹婿张永德,奉家父之命,特来向赵兄贺喜!”说罢,从身后随从手中,取过两个装饰精美的礼盒,“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赵兄笑纳!”

    赵匡胤早就听说过誉满京城的“郭家双杰”,没想到两人今天竟一同前来贺喜,连忙拱手作礼,双手接过贺礼道:“郭将军大驾亲临,如何敢当。两位快里面请!”说完,与韩令坤、石守信,陪着两人往客厅里走。

    郭荣本名柴荣,邢州龙冈人,是郭威夫人的侄儿,从小跟着郭夫人长大,跟随郭威左右。当时郭威家道沦落,又膝下无子,见柴荣谨慎厚道,惹人怜爱,就将他收为养子,改为姓郭。后汉初,郭威向后汉高祖举荐,授左监门卫将军。柴荣虽然出身寒微,却是仪表堂堂,雍容大度,且兵马娴熟,精通谋略。

    张永德是并州阳曲人,与赵匡胤同岁,精于骑射,据说曾在校场左右各距五十步,设十个箭靶,张永德策马疾奔,左右开弓,十发十中,在京城传为佳话。由于他父亲张颖和郭威是至交,郭威见他武艺超群,便将女儿许配给他,因而成了郭家的女婿。

    柴荣比赵匡胤年长六岁,却极有心计。自从刘承祐登基以来,郭威以顾命大臣身份执掌军政大权,君臣矛盾不断扩大。为防不测,他秘密的开始着手积聚力量。一方面,结交外镇将领,连成声势;另一方面,则竭力拉拢京城中的青年才俊,以形成自己的中坚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得到这批青年将士的支持,谁就占据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主动权,也就拥有了未来的无限可能,郭威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之所以派柴荣亲自来赵府贺喜,很明显是有意拉拢赵匡胤等人。

    酒宴上,众人都是武将,喝得豪气于云,闲聊之中也多是些战场厮杀之事。韩令坤满脸通红对柴荣说道:“听说李守贞父子起兵谋反,我们兄弟早就闲得难受啦,就盼望能痛痛快快的去战场杀一番!”

    柴荣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道:“告诉各位一个消息,朝廷极有可能派家父前去讨伐叛贼。各位莫要泄露出去!”

    时近中秋,皓月临空,皇宫内,重重叠叠的凤阁楼台,沐浴在如梦如幻的清辉之中,显得肃穆而深邃。

    广政殿内,轻烟缭绕,烛影摇曳,皇帝刘承祐心神不宁,在大殿中走来走去。他那瘦弱的身躯在宽敞的殿堂中愈显单薄,脸上流露出不堪承受的焦虑与忧思。

    自从李守贞等三镇叛乱,刘承祐再也无心和那些嫔妃宫娥寻欢作乐,为确保自己的皇位,以致思虑重重,寝食难安。

    李守贞在后晋时期,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将,一直以来都在北疆镇守,威望甚重。当时,在勾栏青楼中所演唱的曲子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唱腔,就是“天子不须忧北寇,守贞军上管幽州。”

    李守贞与杜重威是莫逆之交,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后晋末年,契丹不断侵犯边境,于是李守贞和杜重威二人决定在邺州会和,一同抗击辽军。出乎意料的是,李守贞和杜重威二人在虚沱河被契丹打败,两人成为俘虏。辽兵北撒之后,后汉王朝建立,李守贞上表称臣,被授以太保之位,继而镇守河中府,依旧是独当一面的节度使。

    后汉高祖刘暠驾崩之后,杜重威被诛杀,他的心中略感不安;再加上刚刚登基的刘承祐年纪尚轻,四位顾命大臣的资历又都比较浅,他认为自己此时有机可乘,于是便萌生了自立为帝的野心。

    李守贞起兵造反,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原来,河中府有个叫总伦的僧人,知道李守贞的心意,就跑去见他,吹嘘自己的占卜之术天下第一,还说他命中注定当为人君。

    李守贞听完大喜,狠狠的赏赐了他一番。这事过了不久,又有一个来自峨眉山的道士,自称善听声音,还能依声推断人的贵贱。李守贞便把自己的家人叫出来,让那道士挨个听其声音。

    李守贞的次子李崇训,刚娶了兖州刺史符彦卿的女儿为妻。那术士装模作样,听听这个,又听听那个,不言不语,后来听到符氏的声音,说她命中有大富贵,将来必能母仪天下。李守贞本就想谋反,听了道士的话,称帝的野心更为坚定,便加紧修缮城墙,积聚粮草,打造兵器。

    正在这时,军校出身的赵思绾,在长安发动兵变,占据城池,屠杀守吏,并派人给李守贞送来书信,表示愿意归顺李守贞。李守贞大喜过望,俨然以帝王自居,自称秦王,下诏书封赵思绾为晋昌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紧接着,凤翔军节度使王景崇,因为与朝廷发生矛盾,也派使者和李守贞联合,以图大事。李守贞得此二人相助,以为自己起事上合天意,下顺人心,更加猖狂起来。

    河中、长安、凤翔三镇先后谋反的消息,在朝廷引起了极大震动。刘承祐与郭威等人紧急商议后,决定派澶州节度使郭从义率兵三万,讨伐赵思绾;玢州节度使白文珂率兵五万,讨伐李守贞;陕州节度使赵晖率兵三万,讨伐王景崇。

    三路兵马同时西进。郭从义赶到长安城下,与赵思绾一交锋,便损兵折将,转而畏缩不前。白文珂对李守贞本来就有所忌惮,抵达同州后,也是连日逗留不前;赵晖率兵来到咸阳,调集军需,部署兵士,一时之间,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到八月,直把广政殿里的刘承祐急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