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19章 听信谗言杀忠良

第19章 听信谗言杀忠良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杨邠、史弘肇携同另外一位大臣王章,刚刚来到广政殿东侧的走廊之上,忽然之间大殿上涌出数十名甲兵,他们个个手持腰刀,将三人团团围住,不问青红皂白,就砍杀起来。三个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在转眼之间就成为了刀下鬼!

    而后前来上朝的众位大臣们,见到这样的惨状,一个个心惊胆颤,面面相觑,心灰意冷。正在人们惊恐不已的时候,聂文进出殿宣读圣旨:“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意图谋反,诛其三族。”

    刘承祐又下诏四处捕杀三人的党羽亲信,弄得开封府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苏逢吉又对刘承祐说:“邺州留守郭威,素与杨、史等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如今他领兵在外,一旦得知此二人被诛,必生异心,对陛下不利啊!”

    刘承祐平日最惧郭威,连忙问道:“依你所见,朕该如何?”

    苏逢吉老谋深算,早就想置郭威于死地,忙回答道:“郭威手握重兵,朝中故旧甚多,明令诛杀必然激起事变。陛下可传下密诏,命澶州节度使李洪义、夔州节度使王殷,会同王峻、郭崇威、曹威等人,于军中诛杀郭威父子,其余将士一概免罪。如此,弹指间就可除掉陛下的心腹大患了!”

    这事不知怎么传到太后那里,她坚决反对,苦苦劝说道:“郭威乃先帝旧臣,素有功于朝廷,岂可随意诛杀?况且郭威统兵多年,深得将士拥护,若要将他除去,绝非如此简单!只怕诛他不成,反为所制。”

    刘承祐已被诛杀杨邠、史弘肇的胜利冲昏了头,哪里肯听太后的话,傲气十足回道:“朝廷大事,非母后所知,儿臣自有主张。”说完拂袖而去。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不禁老泪纵横:“听信谗言,社稷危矣!”

    李洪义、王殷接到刘承祐的密诏后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两人深知,这件事情异常棘手。一边是皇帝,一边是统帅,一旦走错一步,必然落个夷三族的下场。

    两人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偏向郭威,因为后唐以来的史实告诉他们,兵权才是最重要的。二人亲自而行,携密诏赶往邺州面见郭威。

    郭威已然知道杨邠、史弘肇被杀的事情。刘承祐这样做,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郭威已经嗅到了杀戮的血腥,这是作为政治动物的特有敏感,这不禁让他从骨子里感到一种嗜血的兴奋。

    郭威看到刘承祐的密诏后,脸上并没有露出李洪义和王殷意料中的惊慌,而是异常平静地问道:“请问二位将军,你们如今有何打算?”

    李洪义、王殷两人来都来了,还能有什么打算,异口同声的说道:“我等唯郭将军马首是瞻。”

    郭威心里一松,召来赵匡胤、韩令坤等部下,率领数百名精兵,埋伏在衙署四周,交代他们一旦听到命令,立刻杀出。

    安排妥当后,郭威召来王峻、郭崇威、曹威和三军将领,对他们说:“在下与诸位将士,随先帝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先帝驾崩之后,我受先帝遗命辅政,废寝忘食,东征西讨,以保江山安稳。而今杨、史等臣无辜受诛,此皆因天子年少,又受苏逢吉等奸臣蛊惑。如今他们怂恿天子诛杀在下!”

    他越说越激愤,禁不住潸然泪下,接着说道:“倘若诸将认为我罪不可赦,尽管前来取我首级。在下绝不累及无辜将士!”

    诸将听了皆哗然,郭崇威泣涕而前,下跪言道:“天子被奸小所惑,末将愿随将军入朝,清君侧!”

    郭威声泪俱下,在众将面前上演这场动人大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他表面却依然不动声色道;“领兵回朝,以武兵谏,乃大逆不道之事。我受先帝大恩,岂能做出如此叛逆之举!诸位还是取我首级,以保身家性命吧。”

    曹威听到此言,也连忙跪倒在地,慷慨激昂的说道:“末将跟随将军多年,岂能为保全自己性命而背叛将军!我等愿随将军,清除君侧,讨还公道!”见此情景,所有将士纷纷跪下,一时之间,群情激愤。

    郭威见军心可用,决定挥师进京。他令柴荣留守邺州,郭崇威为先锋,自己和王峻率领主力,向南进发。部队抵达澶州,与李洪义、王殷的军队会合,更是士气昂扬。

    郭威并未悄无声息的回京城,而是先令人起草了一封奏书,派专使呈送天子刘承祐,书中写道:“臣发于寒微,巧遇圣主,实过平生之望,唯思报国,岂敢他谋!今奉诏命,忽令李洪义等诛杀臣下。罪臣可死,而诸将不肯动刑,逼臣赴京,令臣请罪于陛下。臣若以欺天之罪,岂敢惜死。若臣为奸邪之人,陛下当军前以斩臣首,以安三军将士之心,臣虽死无恨。”

    信使走后,郭威与众将商议道:“大军南进,必经滑州。滑州城池坚牢,节度使宋延渥又是朝廷驸马,实在是个心腹大患!”

    王峻微微沉思道:“那宋延渥与将军是故交,与苏逢吉素来不和,况且我军十几万兵马,他必定有所顾忌。若有一位智勇干练之士,持将军亲笔信前往滑州,动以旧情,晓以利害,则兵不血刃,城可破也!”

    郭威问道:“谁可担此重任?”

    “将军身边就有一位最佳人选,不知是否舍得?”

    “你是说赵匡胤?此人武艺、智谋皆为上乘,确实是人中之杰。只是此番前去滑州,吉凶难测,万一有什么闪失,损我一将,那就太可惜啦!”

    “将军,能否顺利进京,滑州关乎生死存亡,还望三思!”

    郭威沉吟良久,觉得能担此重任者,确实无人比赵匡胤更合适。于是,他召来赵匡胤、李良道:“你们即刻带上我的亲笔信函出发,一日为限,不论是否能说服宋延渥,我军都将于后天抵达滑州城下。是战是和,全凭你二人!平日我视你们如子侄,此番滑州之行关系重大,只能派你二人前去。不管怎样,你们都要平安返回,切不可鲁莽行事,以身犯险。”

    赵匡胤、李良见郭威面露惜别之色,笑着答道:“将军放心,我们一定尽力说服宋延渥。实在不行,则在城中做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