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28章 郭威病重限朝夕

第28章 郭威病重限朝夕

    第二天早朝,王峻还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却不知道即将大难临头。他刚要上前询问宰相换人的事,郭威却一声令下,李良带领一班侍卫,猛地冲了出来,直奔王峻而去。群臣还没弄清怎么回事,王峻就被捆了起来,押到郭威面前。

    郭威对惊惶失措的大臣们说道:“王峻恃功犯上,目中无法,朕念他对社稷有功,屡屡宽容。他不但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预谋除掉宰相范质、李谷,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如此目无君上,实属万死之罪!”

    诸位大臣一听,知道这王峻嚣张跋扈,早晚会是如此下场。事情既然与自己无关,也不上前求情,只是一旁看热闹。只有冯道上前,替王峻说了几句好话。冯道一向德高望重,郭威便顺水推舟,免去王峻死罪,贬为商州司马,令他即日起离开京城赴任。颜愆、陈观等人与王峻是同党,一并遭贬。

    王峻保住了性命,心中沮丧怨愤,仓皇离开京城,前往赴任。到商州后不久,忧郁成疾,很快就不治而亡了。

    这时,邺州留守王殷,因为和王峻一同辅佐郭威,也曾立过大功,两人交情向来不错,一看王峻被贬,客死他乡,心里亦有不安,可一直找不到机会向郭威表明心迹。适逢郭威大寿,朝廷准备举行永寿节,王殷乘此机会上奏,请求入朝祝寿。

    郭威一直怀疑他存有异心,此次要求进京,不过是想借机与旧部串联勾结,因此坚决不许他入朝。

    可王殷却执意面见郭威,擅自进京,还随身带了大批侍卫,显赫异常。郭威疑心更重,与柴荣密谋商议。第二天,郭威在嘉德殿召见王殷,当场令侍卫擒获,严厉斥责道:“身为朝廷重臣,你擅离职守,带兵入京。念你旧功,饶你一命,现革去所有职务,流放登州,终生不得回京!”

    王殷真是欲哭无泪,欲辩不能,只好含冤而去。谁知刚刚走到半路,就被石守信带着郭威的圣旨追上,说他诋毁天子、意图谋反,即令就地正法。此时,王殷心灰意冷,料到自己必死无疑,也不争辩解说,冷笑一声,拔剑自刎而死。

    古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王峻、王殷辅佐郭威创立大周,不到三年,就陆续而死,也着实令人叹息。周太祖郭威奋其余力,除去王峻、王殷,任命晋王柴荣总督天下兵马。

    自从登位以来,诸事缠身,加上现在还要在阿娇身上用些力气,郭威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不时感到头昏耳鸣,胸堵气闷,挨到年底,已卧床不起,全靠汤药调理。

    柴荣总掌内外兵权,事务繁多,那些机灵一点的大臣,看到郭威病重,就断定继位者非柴荣莫属,纷纷前来请示。开封府衙内,来来往往的官员川流不息,倒是让柴荣忙的焦头烂额。

    赵匡胤也被调到开封府,任马军都使,主管开封府所辖骑兵,柴荣对他是恩宠有加。宰相范质见郭威病情日益严重,而柴荣又为各种政务所困扰,难以去宫中探望,内心焦急万分,便派人将赵匡胤叫到家中,说有要事相商。

    范质一见赵匡胤,颇有忧色道:“陛下病重,晋王却极少陪侍宫中。我观陛下之病,已难痊愈,一旦有何变动,难免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对殿下怕是大为不利。赵将军常在晋王身边,还望多多劝言,以免造成后患。”

    赵匡胤觉得很有道理,趁柴荣中午小憩的时候,屏退左右,小声对柴荣说道:“殿下为国家储君,天下所望。如今陛下病重,殿下不进宫侍奉于左右,却日夜忙于处理政务,何以尽孝,慰群臣之望呢?”

    柴荣猛然醒悟,拍着自己的额头说道:“百密一疏,若非将军提示,险些出了差错!”

    次日,柴荣将府中事务交给赵匡胤、韩通、潘美等人,一早便急忙入宫,侍奉在郭威左右,寸步不离。

    郭威见他悉心侍奉,心中既感动,又宽慰,病情似乎略有起色。就这样又坚持到了新年,也就是广顺四年。

    这年,郭威下旨改年号为显德,并大赦天下,嘉奖文武百官,希望借此求得君民同心,上苍福庇,早日康复。

    这天晚上,郭威心情不错,和阿娇在后殿共用晚膳,他已经很久没有和阿娇一起吃饭了。阿娇看郭威兴致不错,百般哄他开心。两人正在用餐,阿娇却突然感觉一阵恶心,眉头一皱,连忙用手捂住嘴。生怕扫了郭威的兴致,也不敢声张,只好强行忍住。

    用过晚饭,时候尚早,郭威突发奇想,不顾自己大病初愈,也不顾阿娇的劝阻,执意要去看看殿外的月色。阿娇一番劝说无果,无可奈何,只好扶他坐到靠窗的卧榻上,郭威饶有兴致的看着窗外月明风清的景色,心情惬意非常。

    忽然看到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一道亮光,又悄然坠落。郭威的心在这一刻沉寂了,心情骤然暗淡下来,难道是上天的预兆,自己真的要不久于人世了吗?

    此时的郭威什么心情都没有了,阿娇搀扶着他回到寝宫中。他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刻将朝廷中的几位重臣召来,他要趁着自己的头脑还清醒,安排好一切。

    宰相范质加尚书左仆射,李谷加右仆射,王溥同平章事,樊爱能为侍卫军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加检校太保,统领御林军,负责整个皇城的警卫事宜,并特召其入宫,令他向柴荣参拜,确定了君臣的名分。郭威毕竟经验老成,这一番对于朝廷重臣的安排,为接下来皇位的顺利交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安排好这一切,郭威一挥手,示意大臣都退下,把柴荣叫到榻前,低声吩咐道:“荣儿,朕命不久矣,你应速治陵墓之事,不得久留于殿内。陵墓务必简朴,切不可大兴土木,劳役百姓,不用石人石兽,只用纸衣瓦棺即可。”

    郭威见他一脸的迷惑,又说道:“昔日朕征讨河中府,见李唐十八帝王陵园,广费财物人力,机关算尽,还是被尽数挖掘盗毁,都是因为多藏金银财宝的缘故。而那汉文帝为人简朴,他的墓葬,至今仍完好无损。朕的陵墓,每年差人祭扫即可。此外,在河间府葬一副剑甲,澶州葬下通天冠和绛纱袍,京城葬天平冠和衮龙袍。你要切记!千万不可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