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狂潮! » 太空船坞和第35号机试射(下)

太空船坞和第35号机试射(下)

    太空船坞项目组的负责人是一名叫约翰·威尔逊的美国中年人,因为全程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他对整个船坞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所以在太空船坞正式投入使用后,他也将会成为这座人类目前为止在太空中最大建造物的总指挥官。

    此时,约翰被安排在吴森的旁边,向吴森随时解答问题。经过一番交谈,约翰惊奇地发现,这位第一次登上太空船坞的女老板对船坞的综合了解程度,居然一点也不亚于已经在其内部工作三个多月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员。

    “我想,您一定非常热爱太空事业吧?否则,第一次等上太空船坞的您,不会对这里如此了解。”

    “不,威尔逊先生。你可以想象吗?大概在十年前,我对太空的理解,甚至不如一名高中生。”

    “哦?那么在这十年里,是什么促使您对这份事业产生如此大的热爱呢?”

    “说出来,您可能会看不起我。但事实是,当我和支持我的人拼了命筹够钱来建造这座太空船坞后,我只是单纯不希望浪费其中的每一分钱,是那些复杂的开支审核表,把我逼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我尊敬的吴女士,请接受一名拥护《政治真空宣言》的科学工作者,最诚挚的敬意……”

    约翰·威尔逊还没把话说完,观测室内便响起了老朋友安东尼的声音。他漂浮在半空中,冲着被固定在定位带上的十国观察员们,幽默的说道:

    “我叫安东尼·德布罗意,是第35次‘粒子束核心’发动机试射的汇报员,很荣幸为大家汇报本次的全部试射过程。不过,跟此时的荣幸相比,我更庆幸的是自己此刻没有被那些看上去很傻的定位带固定在位置上,而是像一条鳗鱼一样,自由地游弋在失重的环境下。”

    十国观察团的成员们发出一阵哄笑声,这让此时观察室内肃穆的气氛得到了些许缓和。

    “很好!我就是想要这种气氛,如果太严肃的话,我怕我没法按照昨天晚上才准备好的稿子背下去。毕竟,十国以及和平科技的大老板们现在都在这儿,我待会儿说错什么话,或者按错某个按钮,导致试射失败的话,可能就要轮流去体验十个国家的监狱生活了。”

    众人又是一阵发笑。约翰小声向吴森说道:

    “我太喜欢这个小子了。他总是能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只可惜他是做理论物理研究的,否则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他到我的项目组来。”

    “是啊!当年,我随队在范艾伦辐射带做太空实验时,若没有他,肯定会在‘火种号’上因无聊而憋闷死。”吴森认可道。

    “各位来参加第35次‘粒子束核心’发动机试射的十国代表们,我的同事们正在做试射前的最后准备。接下来,由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试射……”

    在前面的34次试射中,“粒子束核心”发动机项目组已经累积了海量的数据支撑。与前面34次不同,这次除了尺寸上的1:1还原外,为了对已经成型的太空船坞的舰船车间进行反向测试,同时也为了证明未来星际运输飞船能够在地球轨道环境下进行组装,这次的第35号“粒子束核心”发动机的组装,全部在船舰车间进行总装。不仅如此,由反物质粒子构成的发动机燃料,也借由无人穿梭机进行装填。总之,所有步骤均在设备正常投入使用的环境下进行,进而检测出所有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不仅仅是“粒子束核心”发动机项目组,太空船坞项目组也对这次试射非常重视,这次试射是对他们多年来工作的重要检测。

    “……如果说,这次试射有什么是没有模拟到未来成品发动机从生产到使用环节的,我想第35号试验机除了是一台有去无回的试验机外,应该没有其他的了。经过我们项目组的一系列努力,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成功地控制发动机的推力,将其载重后的速度控制在光速的六百分之一,也就是500KM/s。可即使是这样的速度,第35号试验机也很难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大角度转向,否则以发动机细长的形态结构,必将在转向过程中解体。所以,搭载了众多数据检测设备的第35号试验机,将会在掠过海王星轨道后,继续向柯伊伯带飞行,直至进入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奥尔特云。下面是我们计算出的一连串的枯燥数据,如果各位观测员有兴趣的话,可以记录以下数据,并将其对第35号试验机的真实数据做比对……”

    相比较“信鸽计划”中用两年半的时间,将人造探测器送到土星轨道,新设计的“粒子束核心”发动机的速度要比其快太多。按照安东尼的计算,第35号实验机从太空船坞发射口出发后,将用5天的时间飞抵火星,用32天的时间飞掠土星公转轨道,用3个月零14天的时间抵达距离地球平均距离45.2亿公里的海王星。因为第35号试验机没有安装减速系统,也不能在如此高速的运行状态下实现大角度转向,它掠过海王星后,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柯伊伯带,将再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穿越柯伊伯带,触及奥尔特云,然后在惯性的作用下,用2315年的时间,冲出奥尔特云。

    “……当然,这个航行周期不是恒定的。我前面说过,我们目前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粒子束核心’发动机所提供的速度。如果,在后续星际运输飞船的研发过程中,能够量产出更加坚硬的材料来强化我们的发动机,我们的速度还可以继续提升。”

    十国观察团的成员们纷纷对安东尼汇报的一连串数字啧啧称奇,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皆表示“保卫者计划”有望提前完成。面对众人的乐观议论,吴森却无论如何都提不起兴趣。因为安东尼的这些数据,她早已了然于胸,她更清楚,“保卫者计划”能否提前完成,并不被技术所决定,而取决于十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大家请安静一下。我看了一下时间,第35号试验机的试射将于半分钟后开始,请大家稍安毋躁。为了保证大家最佳的观看效果,届时我们将关闭这间观察室内的所有灯光,并请大家在提示声倒数结束后认真观察。它的速度非常快,您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这场盛宴。”

    安东尼说得没错,第35号机的速度确实非常快。观察室内的倒计时提示音结束后,太空船坞有一阵轻轻的震动,在这轻震的同时,众人只感觉大玻璃窗外划过一道闪电,同时远处出现了一个非常小的光点,那光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变弱,仅仅十几秒钟后,便消失在浩瀚的宇宙黑幕中。

    提示音再次响起:

    “第35号‘粒子束核心’发动机试验机已进入匀速巡航状态,目前速度为496KM/s,发动机整体结构正常,导航方向正常,内部温度正常,湮灭反应室正常,推进室正常。预计12分钟后,将飞掠月球绕地轨道。”

    安东尼此时正在不停的翻看手中PAD上的各项数据,见提示音结束后,十国观察团依旧寂静无声,便幽默地说道:

    “第35号试验机发射成功了,大家为什么没有掌声呢?”

    一位日本观察员发话了:

    “是吗?可我什么都没看到啊!”

    “我刚刚不是说了嘛!它的速度非常快,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不然会错过这场盛宴的。”

    “不不不!在我的理解中,飞船应该先有一段匀速加速,然后慢慢加速到巡航速度。你的初始速度这么高,别说是飞船上的人了,就算是上面的货物,也会被压瘪的。”

    “是啊……是啊……会被压瘪的。”众人附和了起来。

    “滋……滋……滋……”安东尼的口头禅让众人安静了下来,“以太空船坞为相对静止的参照系,第35号试验机的预设初始速度为30KM/s,即使是这样的初始速度,大家稍不留神,也会错过的哦。同时,我还要纠正一下您的说法,本次试射为第35号‘粒子束核心’发动机试射,并非星际运输飞船的试射,我们在试射前,并没有收到舰船主体项目组关于初始速度和加速周期的限制要求。以30KM/s为起始速度,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速至巡航速度,是为了进一步检测发动机主体材料和结构所能承受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周期的极限。”

    日本观察员不再说话,另一位意大利观察员又发话了:

    “安东尼先生,那么您能告诉我,未来建成后的星际运输飞船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周期分别是多少吗?”

    “亲爱的先生,这得问舰船主体项目组,但我相信我的发动机能够达到舰船主体项目组的一切要求。”

    十国观察员不再有异议,安东尼见现场气氛尴尬,又说道:

    “如果质疑声结束了,那现在是不是应该给予‘粒子束核心’发动机项目掌声呢?”

    安东尼话音刚落,吴森便带头鼓起了掌,众人这才后知后觉地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同于在地球表面上的重要仪式,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射实验因为在太空举行,工作人员无法在无重力状态下的观察室摆放茶歇,这让试射结束后的交流环节明显少了些气氛。众人经常前一秒还在你头顶上与别人交流,后一秒就摆动着双臂,漂浮到你身边与你畅谈。交流进行到12分钟时,观察室的提示音再次响了起来:

    “第35号‘粒子束核心’发动机试验机已飞掠月球绕地轨道,目前巡航速度为497KM/s,发动机整体结构正常,导航方向正常,内部温度正常,湮灭反应室正常,推进室正常,预计5天23小时40分钟后,将飞掠火星公转轨道……”

    这次,十国观察团没等提示音结束,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从众人脸上洋溢出来的喜悦之情来看,他们此时仿佛正置身在第35号试验机内,5天后便将抵达火星,开始他们的星际旅游。

    吴森、林嘉铭、安东尼以及约翰此时正组成了一个交流小组,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这四个人显露出的冷静与此时的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地面基地上时,约翰和安东尼便因为工作关系,已经成为老熟人了。他向安东尼祝贺道:

    “祝贺你,安东尼!这次试射成功后,你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你只需静静地等着刘总工那边给你一些限制参数,调整发动机指标就可以了。我想,你回到地面上后,就要开始度假了吧?我就可怜了,还要继续留在这个被我造出来的铁盒子里吃流状食物。这简直就像坐牢一样。”

    “威尔逊先生,请不要在我的老板面前,谈论关于我度假的事情。他们不仅会不高兴,而且还有可能给我安排更多的工作,并在心里念叨‘让他的度假见鬼去吧’!”

    “在A国,国家的法律会保障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安东尼,你不必过分担心,我们的老板不会对你太过苛责。是吗?林董事长、吴董事长。”

    吴森望向仍正处于兴奋状态的十国观察团,说道:

    “我和嘉铭并不是你们实际意义上的老板,我们只是代为出资而已,他们才是。希望这次返回地面后,他们能够因为这次试射的成功,而加快相互妥协的速度。”

    林嘉铭安慰吴森道:

    “我想会的。”

    吴森望向约翰,问道:

    “约翰,你之前说过,太空船坞一阶段的建造要以发动机试射为检验标准。现在试射成功,你计划什么时候开启太空船坞二阶段的建造。”

    约翰和安东尼虽然年龄差不多,但在这方面,要比安东尼沉稳得多。他思考片刻后,说道:

    “再等等吧!二阶段建造主要围绕舰船的生产、停泊和调度,以及大批量工作人员的入驻、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设施、设备进行,现在刘总工那边还没有比较可靠的方案出来,盲目地开始二阶段建造,只怕是做的越多,将来错的就越多。更何况……”

    约翰欲言又止,安东尼却心直口快,接着约翰的话说道:

    “更何况,你们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十国的‘冷战’还在继续,我们真的不忍再做和平实业的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