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灯塔计划 » 第二十七章 决战阴山(中)

第二十七章 决战阴山(中)

    战场之上烟尘滚滚,血肉横飞,大战激烈异常,人喊声、马嘶声、砍杀声、鼓角声、求饶声一时之间响彻云霄。骑兵在战场上来往纵横,步卒拿着钩镰对付;一排长矛刺过来,对面拿着盾牌抵挡;拿着武器的刀刃对碰擦出火星,失落武器的手脚并用拳拳到肉。整整交兵一个时辰,双方死伤无数却仍然难分胜负。

    阮昭与吴茂仍然在乱军之中追赶答律,获宽则率队与凯尔交锋在一处,左贤王索利一部与丁通等将打得难解难分,右贤王沃台也遭到了冯怀等将的猛烈反击。

    单于轲莫顿见战况胶着,下令派出最后的两万预备军,自己也提刀亲率大军冲锋,犹如一根黑色的楔子插入了战场。

    “报!元帅!轲莫顿已亲自率军出击!匈奴人即将全部进入战场!”

    “好!传我将令:命越骑营兵分两路从战场左右两侧夹击轲莫顿,务必使其首尾难顾;命火炮营给我狠狠地打后面的匈奴兵,让他们不能进入战场!”

    张焕军令一下,旁边的旗手立即登上早就搭好的令台,拿出红白两面斗大的牙旗传达军令,只见他用力一挥白旗,突然陈军的战鼓改变了节奏,连连鼓声犹如马蹄踏铁,敲得人呼吸急促,十分紧张。

    越骑营是陈军装备最为精良的骑兵部队,军规严格,训练有素,马匹、武器、战甲无一不精,每个骑兵更是接受过长期的训练,无论是马上突击还是马下对杀,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不但能马上射箭,甚至还可以站立腾挪,可谓马术精湛世间少有。

    越骑营兵分两路,犹如一把铁钳狠狠插在轲莫顿的部队两侧,战场更是如同热油锅里泼入一瓢凉水般炸裂沸腾,轲莫顿的预备军前面是乌桓与鲜卑组成的部队,后面则是他的匈奴精兵,生生被越骑营的钳形攻势分割开来,轲莫顿更是被阻拦在了后面,失去了指挥和压制的乌桓、鲜卑军队瞬间方寸大乱战意锐减,放缓了攻入战场的速度。

    就在轲莫顿十分焦急地率队试图冲出面前越骑营的屏障之时,陈军的旗手在张焕的令下红旗一挥,突然间炮声震天犹如雷动九霄,轲莫顿身后的大军遭到了陈军火炮营的猛烈炮击,炸得匈奴兵人仰马翻血土飞溅。

    火炮营乃百年前陈朝立国之初所设,当时黄山九龙观有个号称“玄明道人”的炼丹道士,一日炼丹之时无意间将硫黄、木炭、硝石放入炉中烧制,哪知刚一生火,炉中突然火光冲天丹炉爆炸,玄明道士被炸没了一条腿,好在九龙观中草药甚多,道士们还粗习医术,他及时包扎医治才捡回条命,哪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惊动了当地官府,县令派人上门查验这才知道事情真相,官府一合计觉得有利可图,不但没有禁止炼丹反而制定了安全律令,支持鼓励对火药的研究并上报朝廷,一来二去几次试验,竟真将几样材料的最佳比例试了出来,朝廷更是派太学祭酒、博士们日夜钻研,发明改良了火炮,火炮营也由此而生投入战场。

    玄明道士死后更是被封为“德化应灵玄明真人”,百年间陈国的火炮技术不断精进,衍生出各种大、中、小型制式,船载、马拉、手推种类繁多,近几年更是研制出一款名叫“火铳”的手持小炮,只是技术尚未纯熟没有投入军队使用。

    张焕作为沙场老将对这样的神兵利器十分喜爱视若珍宝,每次出征总要将火炮包裹好后用马车拉到前线,行军更是特意将火炮营安置在队伍中间偏后的安全位置,两军交战不到万不得已从不命火炮营出战,如今与匈奴在阴山脚下的这场决战,他终于把火炮营给搬了出来。

    刹那间近百门火炮齐放,可谓是动如雷震神鬼皆惊,炸得匈奴部队一时间分不清东南西北,哭爹喊娘乱成一团,匈奴人本就信奉萨满敬畏鬼神,常言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火炮生产本就不易,配合上万人作战的大型火炮更是不便运输,陈军万不得已不会使用,这就更让匈奴人对火炮鲜有了解十分畏惧,都以为陈军有祝融、雷公襄助,丢盔卸甲方寸大乱。

    轲莫顿知道是张焕用火炮突袭,但无奈士气受挫只得大声呼喊稳定军心,但他的声音却被震天的炮声掩盖,收效甚微。

    就在陈军火炮营弹药将要耗尽的时刻,张焕身后右侧的高地突然竖起一根木柱,足有四五丈高,一人环抱那么粗,下面七八个人壮汉才得以扶稳,紧接着有几名工匠手脚麻利地用支柱铁钉将旗杆固定好。

    就在匈奴人疑惑这又是陈军的什么神兵利器之时,炮火突然结束了,紧接着柱子上哗啦啦垂下一面白色的巨大矩形布幡,下垂重物固定使其不易随风摆动,而幡旗之上赫然用乌桓文写着几个大字:“乌桓人来降!”

    旗下站着十几个乌桓人,为首的一员乌桓大汉正是数日前在北舆城外送给凯尔乌桓剑的伍长,他身后的同伴们敲锣打鼓吹奏乌桓人乐曲,他更是向战场中的族人们边挥手打手语边用木制的喇叭用乌桓话大喊:“来啊!乌桓同胞们!匈奴人占领我们的家园,压迫你们参战!是时候反抗啦!我们众志成城!”

    轲莫顿本就被越骑营隔在一边,这会儿他身后的匈奴部队又经过炮击伤亡惨重,局势早已发生了变化,乌桓人哪里还有心思继续与陈军对战?一个个放下武器向张焕右侧的高地走去。

    “你们干什么!都给我回来!”轲莫顿歇斯底里地怒吼着,可就在他极力挽回局势之时,张焕左侧的高地又突然竖起另一面大旗,旗上用鲜卑文写着大字:“鲜卑人来降!”

    旗帜下站着的是赠予凯尔鲜卑弓箭的老者他身后也跟着十几个鲜卑族人,他们拿起鲜卑的旗帜用鲜卑话摇旗呐喊:“拓跋大王被匈奴人追杀失散!大家不要再给匈奴人卖命啦!快跟我们一起反抗匈奴,寻找大王!”北舆城外那日抱着孩子的鲜卑妇女喊得最是大声,鲜卑族男女老少一时齐声呼唤,感人肺腑。

    战场内的鲜卑人哪里还站得住?如潮水一般向陈军后方快步走去。一时之间乌桓人向东,鲜卑人向西,纷纷离开战场。

    答律在阵里见到这幅场景怒不可遏,举起长矛就刺死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鲜卑士兵,获宽手下的亲兵也砍倒了几个乌桓战士,吓得正在离开的鲜卑和乌桓人停住了脚步。

    突然陈军之中一个白衣秀士骑着白马冲入土黑血红的战场,他身后有一员大将紧紧相随,后面还跟着数十精锐骑兵,那大将手持双锏护在白衣秀士身边,谁若阻拦必然被他一锏毙命。

    那白衣秀士一马当先,在战场中好似游鱼一般四处穿梭,他的白马十分灵敏聪慧,哪里人群稀疏地方开阔它便往哪里落脚,骑在上面的白衣秀士随即高声喊道:“匈奴人败局已定!还想拉着乌桓人和鲜卑人陪葬!其心何其歹毒?!”他边说,旁边的大将还转换着几种语言大声翻译:

    “鲜卑拓跋大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杳无音信,你们还有心思在这里替匈奴卖命?现在正是奋起反抗,推翻压迫的好机会!”

    “乌桓人是时候团结起来了!当年你们驰骋草原何其强盛?如今怎能忍下被匈奴压迫的恶气?今天不反抗他们,你们明天就回不到家园!回家!回家!”

    “回家……我要回家……”听完他的话乌桓人都怒视着拦在自己身前的匈奴兵,若不是乌桓内斗匈奴怎会有机可乘占据他们的家园,而今阻拦他们的活路,乌桓人岂肯干休?鲜卑人一听到他的话,也个个拿起刀枪盯着面前的匈奴人,眼里好似渗出血来。他们都跟着匈奴人南下在几个月里尝尽苦楚,近几日又接连吃了败仗,对匈奴人早就心怀不满,新仇旧恨一并涌上心头。

    “杀啊!东胡兄弟们!寻找你们的领袖,重回你们的家园!奋起反抗,就在此时!”白衣秀士一声令下,战场瞬间沸腾起来,乌桓、鲜卑、汉人同仇敌忾,三方合击匈奴,胜负只在须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