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下无残 » 第八章 生死合同

第八章 生死合同

    两年过去,徐清丽为了克隆大脑,已经先后接受了上百名志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人,并在其家属同意下,对其提取大脑的寄主细胞和营养培养基,在生物三D打印的过程中进行基因克隆的研究,以致使他们的储存室内,一排排的柜橱里摆满了放着大脑的透明玻璃器皿,一个个地都浸泡在福尔马林的液体中,每个玻璃大瓶的下面都贴着编号,可以据此查找其记录档案。陌生人乍一进去,看见这么多从人的头颅中取出的白花花的人脑,往往会有一种恐惧感,乃至不寒而栗。

    试验的过程可以说是千折百曲,但是已经完成了根本性的突破。他们运用已掌握技术,先给猕猴移植克隆的大脑已经成功,成活率已近百分之百,下一步就要转入医院进行关键的人体临床试验。

    然而这种试验的载体只能是脑死亡的人,可这样的患者很少,而且家属是否同意进行试验也是个问题。由于脑死亡的人存活期一般只有一周到一个月,而移植生物三D打印的克隆大脑需要二十天左右,送来的患者在时间上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也是个问题,诸多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耐心地等待适合的脑死亡者。

    对于徐清丽来说,这是一个倍受煎熬的过程,比等待试验的结果还难熬,她觉得盼着别人脑死亡,实在太残忍了,因而竟有了一种莫须有的罪恶感,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舍此再无它途啊。

    这一天,姜俊恒终于从宇盛医院打来了电话,说是两小时前,送来了一个电工,他在电线杆上进行高空作业时,不小心从上边摔了下来,在抢救过程中,发现已是脑死亡,现在正安置在重症监护室。徐清丽听了大喜过望,又问了问有关细节,觉得这个患者很符合条件,当即就带着自己的团队赶到了宇盛医院。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外,他们看见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女人坐在排椅上,正哭得像个泪人一样。陪同徐清丽等人前来的姜俊恒便介绍说:“她就是患者的家属,是他的妻子。”

    徐清丽便把她请到医院的小会议室,详细了解情况。原来脑死亡的患者叫庞有成,女人叫焦淑瑾,是一家小饭店的服务员,俩口子上有父母,下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这庞有成完全是给这个家扛大梁的人,他若没了,这个家庭也就垮了,难怪他的妻子焦淑瑾哭得这么撕心裂肺。

    徐清丽已经从姜俊恒那里知道了她的情况,便问:“你同意我们给你丈夫做一个新的大脑?”

    焦淑瑾这时哭得眼睛和鼻子都红了,抽泣这说:“你们不是说,他脑死亡就是人已经死了吗?不管用什么法儿,你们只要能把他救活就行。”

    徐清丽说:“我们现在只是在试验阶段,不能完全保证他会活,你要有思想准备。”

    焦淑瑾固执地说:“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他救活。我求求你们了……”说着便站起来走到徐清丽跟前,扑通跪了下来,说,“这位大姐,你就是转世的活菩萨,我求求你了,求求你……”

    徐清丽顿生怜惜,但是这是他们第一次进行人体试验,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她不敢答应焦淑瑾的要求,只得硬着心肠,冷冰冰地说:“你先起来,要不然咱们就不好谈了。”

    她旁边的闵延长、姚小娟等人便过去把她搀扶了起来。徐清丽这才说:“我们也非常想救活他,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把握,因为我们是在试验,而不是治疗,所以我们必须跟你说清楚,你丈夫救活和救不活都是有可能的。”

    焦淑瑾仍一根筋地说:“我不管,我就知道你们能救活他。”

    闵延生着急地说:“一句话,这试验的合同你签不签吧?”

    焦淑瑾咬牙切齿地说:“我签。”

    闵延生又砸实地问:“能不能救活你都签?”

    焦淑瑾半天没说话,想想后下决心地说:“我就当这人没了,签!”

    由于脑死亡的人存活时间短暂,必须抢时间,她这话一出,就像听到一声命令一样,徐清丽立即安排大家分头行动起来,一组人首先要做好患者庞有成生命体征的维系工作,这是试验的基础;一组马上提取以庞有成大脑中成活部分为载体的复制子及它的特定寄主细胞和营养培养基,为基因克隆做好准备;徐清丽自己则带着姚小娟等人与医院的主刀大夫研究确定移植手术的方案。

    二十天里,一切都在按着计划紧张有序地进行,徐清丽和整个研究团队的人从这次临床试验中仿佛第一次看到了曙光,因此人人振奋,劲头十足,就连姚小娟也心甘情愿地加班加点了。第二十天的早晨,庞有成被如期地推到了手术室,开始大脑置换手术。主刀的大夫是医院的副院长赵英哲教授,徐清丽作为助手也进入了手术室,以便遇到问题随时商量解决。但是,由于置换的方案已经确定,整个手术过程都在预想中进行,徐清丽便没有说话,只是站在一圈忙碌的医务人员后面,紧张地盯着电视屏幕。那上面监视庞有成生命指标的各种红线,都在以各自的形式跳动着,延伸着,徐清丽最关心的是反应心脏跳动的那条像波纹的红线,稍有异常,她都会紧张攥住了拳头,时间一长,手心几乎是水淋淋的了。幸好那上下跳动的波纹一直没有中断。

    移植手术成功了!。

    不知不觉中,竟过去了十三个小时,年近半百的赵教授放下手术刀时,虽然疲惫地露着笑容,但是他的腿已经站不住了,几乎是被护士和自己的学生们搀扶着走出的手术室。这种超长时间的手术,既耗费心力又耗费体力,本应该由年轻力壮的大夫主刀,但是这次的手术太重要了,确定方案时,讨论来讨论去,只能是赵英哲出马,大家才能放心,赵英哲也自报奋勇,不顾年迈上了手术台。

    进行手术的人们人人累得精疲力竭,但是人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因为他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大脑的移植手术,这是多么巨大的成就,又是多么地荣耀啊!

    手术室外,甄默涵、徐敬文、庞有成的妻子焦淑瑾、姚小娟及其团队的人等都焦虑难耐地足足等了一天,当听说手术成功后,大家不顾医院需要的肃静,在楼道里就“嗷嗷”地欢呼起来。

    焦淑瑾更是激动不已,向从手术室里出来的人不住地问:“孩儿他爸救活了,是不是救活了……”

    一位护士回答说:“救活了,呼吸、心跳都正常。”

    焦淑瑾听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可没哭两声,又赶紧擦了擦眼泪,向赵教授等人磕头虫似的不住地鞠躬,说:“谢谢,谢谢,你们就是救苦救命的活菩萨,你们都能长命百岁,谢谢,谢谢……”

    看见庞有成被推了出来,她口中喊着“孩儿他爸,孩儿他爸……”就冲了过去,想看看自己的丈夫究竟怎样了。一位护士连忙拦住了她说:“病人还没有苏醒,你不要打扰他。”

    焦淑瑾只得止步,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推走了。

    此时的徐清丽躲在空空的手术室里,正一个人悄悄地抹眼泪,手术成功让她激动不已,她是喜极而泣。

    庞有成在重症监护室躺了二十多天才转到普通病房,出院的那天,徐清丽和她团队的人与焦淑瑾和她的孩子一起来接他。当大家走进病房的时候,只见庞有成已经穿好了衣服早早地等着他们了。当他们的孩子一看见庞有成就惊喜地喊着“爸爸,爸爸”扑了过去,焦淑瑾也激动地叫着“他爸,他爸”紧跟在后。万没想到,庞有成看见儿子和妻子扑过来,眼中竟露出陌生而又惶恐的表情,连连后退了好几步。母子俩顿时怔住,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便把疑问的目光转向了徐清丽等人。

    徐清丽便过来解释说:“他是新置换的大脑,还没有对你们的认知,不过你们一起呆一段时间就好了,他就知道你们是一家人了。”随后又向庞有成介绍说:“这是你的儿子和妻子。”

    庞有成这才露出温柔的眼神。焦淑瑾却生生地上前拉住他的手说:“走吧,回家。”

    本来,迎接病愈出院的患者应该是欢欢喜喜的事,可徐清丽等人明显地看出,这一家三口人都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