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十九章 治乱循环

第十九章 治乱循环

    一见皇帝到了,魏观直接跪了,然后朱标也跪了。

    没有办法,韩林也只好跪了。

    磕了两三个头,朱元璋这才叫大家平身。

    这才对他的儿子们说,“所以大家以后也要守规矩。”

    “臣惶恐!”

    韩林赶紧低下头,装作害怕的样子。

    朱元璋笑着说道,“朕还有一个问题。”

    韩林当即站直了身子,点点头,“陛下,尽管问来,只要是我能回答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元璋自觉的从噶韩林的书篮里拿出一本《汉书》,翻阅了一番,然后轻哼一声,“韩国公,这么关心古往今来的兴衰存亡,难道还有东山再起的想法。”

    韩林一听,耸了耸肩膀,双手一摊,连忙跪下,“臣生是明臣,死也是明鬼。这只不过是臣研究如何将大明延至万世,已经有办法了。”

    韩林语不惊人死不休,

    知道朱元璋已经起了杀心,所以准备吹一波。

    引起朱元璋的兴趣。

    然后看看能不能搞一个诈骗。

    果然。

    万世?

    朱元璋笑了,自古无不亡之国,虽然吹的震天响,说什么希望大明能永远延续下去,但是也知道这不过是自我安慰。

    对韩林的说法,有些兴趣,先不杀,再听听。

    一反常态说道,“说来听听。”

    韩林却先抛出了一个问题,“陛下,您觉得元亡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想了想,“元亡于宽和纵。对官员过于放纵,这才导致亡国,不到百年国运。所以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韩林点点头,“元朝的官员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而失天下是有一定道理,然而宋也宽纵士大夫,却能有三百余年的国运,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后宽纵更甚宋朝,不也还维持了一百多年?”

    朱元璋沉默了,半天才再次问道,“可是朕观历朝历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吏治腐败也导致的,难道做错了?”

    韩林接着说,“没做错。但是就算皇帝陛下,对吏治如此苛刻。可是后世子孙呢?而且吏治腐败不过是表象,北魏自立国开始,便吏治腐败,然后也能坚持一百多年。”

    朱元璋快气笑了,这是在为贪官说话,“那宋国公掉了这么多书袋,有什么用?你能找的出延续万世的办法?咱也不奢望千秋万代,只要超过周代就可以了。能有办法吗?”

    “这事情确实难办。”韩林下意识说出这句话。

    却瞥见朱元璋眼中的杀气。

    生怕五大三粗的朱元璋突然来上一句“难办,那就别办了”,一怒之下掀翻桌子,赶紧说道:“难办但是可以办。”

    “哦?什么办法?…快说”,朱元璋眼前一黑,不由的催促道。

    韩林道,“每个朝代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亡于贪官污吏,而是亡于政府组织运转失灵。”

    “官员不作为才是最要命的,贪污腐败本质上是增加政府组织的运转成本,降低运转效率。”

    “而由于国家体量的容错性,是的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那么明显的表现出来,由奢入俭难是人的共性,这些人也就只能一路走到黑了。”

    “所以这就是元朝以及其他朝代,到了最后,都拥兵自重的原因,个人大于国家。”

    “而朝代刚形成,皇帝、开国元勋、大臣世家都重新划分。“

    “这些开元之人都是少数的,举底层人民之物力,还能承担上层人物的开销。随着这些王公大臣开枝散叶,这些新生上等人与前人有相同的生活水平诉求。”

    “势必会有苛捐杂税进一步压榨底层人民,等到压榨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就会有人站起来反抗。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试想一下,要是陛下现在处于唐昭宗的位置,又有什么办法?”

    朱元璋打断了韩林的高谈阔论,“按照你说的,那这个亡国是不可避免的?那还谈什么延至万世?”

    韩林连忙忽悠,“我早就说过了,这只是表象。事实汉唐宋元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人口!”

    “什么意思?”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这与人口有什么关系,人不是越多越好?

    自己看着儿子越来越多,别提心理多开心了。

    多子多福。

    “陛下,每次改朝换代人口都减少大半,这虽然是人间悲剧,然而往往会让新的朝代显得格外轻松。人虽然是资源,然而人也是粮食的消耗者。”

    “可能现在开国之处,土地有多少给多少,一户人家给一百亩土地都不成问题。”

    “可是慢慢的修养生息,就打个比方,一代产生三个儿子,二代就变成九,三代就变成二十七。而这一户的土地是不变的,每个人的土地会变少。”

    “国家也同理,耕地面积就那么大,就算时不时开垦荒地,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而然土地不够分,都不用再说官员地主兼并,土地不够分,吃不起饭,那可不就天下大乱?”

    朱元璋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难道宋国公的意思是控制人口?要不我马上下令,让大家少生孩子。”朱元璋说道。

    韩林擦了擦汗,这哪跟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