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二十章 控制兼并

第二十章 控制兼并

    韩林接着说道,“禀陛下,那当然是不用的。因为人口不用刻意控制。到达一个点后,它就会自然下降。只是每一次都因为土地的缘故,没等到。”

    朱元璋沉吟片刻,似乎没有明白什么意思,“你不妨把话说明白些。”

    韩林不假思索,“因为王朝初期,随着战争人口锐减,土地重新分配,除了有地主之外,国家还有大量的自耕农!”

    “这时候控制人口没有意义,因为大量土地被荒废,臣听说湖广行省元朝先是被元政府辣手摧花一轮,而后又被陈友谅祸害了一遍,这里百业凋敝,土地大量荒芜,正需要增加人口,移民垦荒。”

    韩林说完在心里补了一句,朱元璋你也有份,要不是你多次攻打陈友谅,湖广也不会如此。

    朱元璋越听越糊涂,“你一会儿说要控制人口,一会儿又要增加人口,到底什么意思!”

    韩林解释道,“陛下,等我慢慢说下去。随着国家承平,土地开始兼并,地主总会囤积土地,土地兼并导致的就是百姓无地可种。”

    “再加上人口暴涨,地就更不够了。”

    朱元璋已经大概搞明白了,意思就是土地现在是需要更多人口耕种,但是等到后面,土地又不需要这么人了。

    朱元璋迫切的说“那你和咱说说,如何应对土地兼并和人口增多?”

    韩林沉思了一下,这才说道,“对于土地兼并来说,有几个办法可以延缓土地兼并。”

    朱元璋道,“什么办法?”

    “第一就是实行严格控制土地买卖,限制人口流动,利用保甲制度,把皇权更加进到地方,协助县官治理乡村,管理农事,包括催收钱粮,可以对土地实行统一管理。”

    韩林说完,心里就对大明的百姓说了一声抱歉,这次算是对不起百姓了,如此一来确实加强了基层控制,但也等于把皇权进到大家的家里了。

    让大家的生活更封闭了。

    不过没关系,就算韩林不说,过一两年,朱元璋也会推出同样的政策。

    这导致明朝的农民很多连村都没出过。

    韩林为了自己的性命,提前把这种恶政都搞了出来,也算是丧良心了。

    不过这也确实能延缓土地兼并。

    而且这保甲长,主要负责土地权属的界定、对农业人口的监管、对赋税的征缴及徭役的安排分派等诸多详细到执行层面的工作。

    再也不需要地方豪强这种不尊重皇权的地头蛇。

    对朱元璋这种权力欲旺盛的人来说,再好不过。

    果然,朱元璋仔细思考了一番,便很满意这个,“你这算是谋国之策,还有呢?”

    韩林说,“第二,就是清查各地的人口,把隐藏在豪强地主人家中的人口查出来,湖广布政司有着大量的无主田地,与其等着被侵占,不如分给这些人,让豪强地主没有人替他们种田,兼并的欲望也会被减缓。”

    朱元璋问道,“就算能查,可是这些人都是奴籍,咱也不能强行让别人放他们。”

    韩林内心里再度鄙视了一下朱元璋,要是不明真相的年轻人,还以为你是尊重个人财产。

    其实是因为朱元璋自己不好意思提出让别人释放奴隶,原因也简单,朱元璋本人就是一个大奴隶主。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户籍制度就是在制造世代奴隶。

    朱元璋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

    除了民户自由点,其他各户籍世代不得流动,这样的政策下,军户成了军官的农奴,匠户成了没报酬的手工业者,苦不堪言。

    是的你没有看错,明朝给朝廷做工,纯属白干,还得自掏腰包,准备吃食。

    这不就奴隶吗?

    资本家听了都流泪,论剥削还是老朱强。

    还有贱籍。

    这类人世代操持贱业,永世不得翻身,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甚至还有世代住船上都不能上岸生活。

    比较有名的有乐籍,浙江的渔户,广东的胥民,绍兴的堕民。

    他们的来源很多,有陈友谅、张士诚军队的子孙后代。

    可谓是得罪了朱元璋,那不仅你自己倒霉,子孙后代也要倒霉。

    所以朱元璋肯定不好意思释放大户的奴隶。

    韩林也是继续蛊惑,“我大明现在收的是人口的丁税!”

    就是人头税,有多少人头交多少税。

    “大户隐匿人口,自然是为了少交丁税,但是假如我们按照土地面积征税呢?许多失地农民不就是为了不交丁税,这才委身于大户,假如不需要交税了,自然不愿意再在大户家做佃农,会更加倾向于做自耕农。”

    朱元璋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