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东汉成刘宏十岁叔父 » 第三章印书

第三章印书

    又过半月,刘乾每日都在府中上午跟随先生读书,下午跟随卫忠习武。家中二十护院也跟随卫忠习武,进步都很大。

    这一日,帝都雒阳最大的酒楼,天香园有一批士子举行诗会。刘乾溜达时正好经过,于是二楼找了一个靠窗边位置坐下,后面坐满了四个老头正在吃着羊肉花生米下酒,聆听着中间二三十个年轻后生吟诗作对。

    “诸位才子,我们今日相聚是托王兄之福啊!他今日宴请我等酒会相聚一堂,定要做出几首好诗以助酒兴!”其中一位道。

    “既然诸位如此有雅兴!那小弟就先献丑啦!就以这美酒为题,小弟赋诗一首:悠悠箐粟粒粒香,漫漫长夜静静香。酌酌牵引杯杯香,默默道来句句香。献丑,献丑了!”其中一二十左右男子左手抱扇道!

    “好诗!好诗!钱兄大才!”周围一道道喝彩声。

    刘乾听完只是摇摇头,继续吃花生米和羊肉。

    这时又一位士子道:“钱兄已经做出高作,我也浅作一诗。各位可不要笑话我。”

    “浊浊白汤闻酒香,酌酌一杯引下肠。帝都雒阳天香楼,楼上才子赋诗墙。献丑了!”

    “好!好!妙哉!李兄也当饮一杯,好诗!”周围几人起哄道!

    刘乾听完没忍住笑出声来,惹得一众士子转身看来。

    “你个稚子,为何发笑?难道是嘲笑我等诗文不成?”

    “对不住了各位兄台,小弟我只是没忍住,实在是你们的诗太烂了,难以入耳!”

    “毛都没长齐的一稚子也懂诗?有本事你作一首我等看看!字都不识几个吧!哈哈哈……”

    “作就作!让尔等光长年华不长脑子的人听听何叫诗!听好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场一片寂静,无一人回话。全都沉静在那词藻中沉浮。

    “诸位兄台,我这首诗如何?如今天下叛乱四起,我言酒对照天下士子,望他们都能报效朝廷,早日还天下太平!”

    “小兄弟诗词完美,可当为绝句我等无从挑剔!没想到你小小年纪不仅才学出众,还心怀天下!我等痴长你年岁,却报国无门,唉!不谈了,来小兄弟与我等一起吃肉,你年纪小就不让你饮酒了!”其中一人道!

    “小兄弟还未请教如何称呼?”其中一人又道。

    “小子,刘乾,见过各位!刚才言语上有些得罪还望勿怪。”

    “不打紧!有才华的人脾气都傲。”众人回到!

    “小兄弟姓刘,难道是皇族嘛?”

    “不错,小子刘乾,正是中山靖王之后,祖父曾做过南阳郡守。”

    “原来是皇亲!我等拜见刘小兄弟,如此年纪就才华横溢,天佑大汉啊!”

    “刘小兄弟,刚才一首诗我等听的还不够尽兴啊!就以窗外群峰为题再做一首如何?让我等再温养双耳,洗涤一下心灵,感受一下刘小兄弟的才气。”

    “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献丑了。”

    “登楼望极群峰小,

    云霞出没群峰外。

    谁人翻向群峰路,

    迥出群峰当殿前。”

    “妙哉!妙哉!刘小兄弟好文采!我等拜服!”

    在众人详谈中,窗边四位老头相视一笑,点点头。

    与众人闲谈一会后,刘乾退回自己桌子上,吃完桌上肉食准备退走。刚起身,这时后桌其中一个老头叫住了他。

    “小友留步,听完小友刚才诗赋,我等都觉得甚妙哉!老夫蔡邕,可否到家中小叙。见小友才气过人,顿生爱才之心。”

    “原来是蔡老,蔡中郎,小子刘乾拜见蔡中郎!”

    “哈哈!你这小子倒是有趣!走吧!去蔡府再叙。”

    蔡邕说完告别老友,领着刘乾坐上回府的马车。不一会儿就到了蔡府。

    蔡府前厅,蔡邕去往后院更衣。刘乾一人坐于前厅饮茶等候蔡老回来。这时一阵琴音响起,刘乾听的沉醉闻声而去。

    不知不觉中来到后院花园内,一十三四少女正在抚琴。刘乾停于走廊里,住步听着琴曲之音。

    五分钟后,一曲罢。弹琴者遥望远方,听琴者遥望那清秀远望倩影。此时刘乾想到一首白居易的诗,忍不住朗读出来。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此时女子闻声回头,嘴中念叨着诗文,越品越有味。然后问道:“你哪家的小娃娃,怎的出现在蔡府后院。”

    这时蔡邕正好来到。

    “这位小友是为父带回来的,没想到我来的真巧啊!又听到一首好诗,妙哉!文姬还不见过小友!你们相互认识一下!”

    “在下中山靖王之后刘乾,见过蔡小姐!”

    “小女子,蔡文姬见过刘公子!公子好诗赋,好文采!刚才一首诗我很是喜欢,公子可以将其写下送于我嘛?”

    “蔡小姐若是喜欢,自当写下赠与小姐,劳烦小姐取纸墨来。”

    蔡文姬从琴桌旁取来竹简与笔墨,交于刘乾。刘乾于凉亭石桌上写下诗句交于蔡文姬。

    “公子,文采好!字也是极美的。自如其人!”

    “小姐谬赞了!小生愧不敢当!”

    “父亲,刘公子如此年纪才华横溢,您就不心动嘛?您多年未收弟子了,不若收刘公子做关门弟子吧!”

    “文姬这话说道为父心里啦!不知小友何想?可有师门?”

    “小子还未拜师,陈蒙蔡老喜爱,小子愿拜蔡老为师!待则一吉日上门再行拜师之礼!”

    “好,好,好!老夫心甚慰啊!老年还能再得一得意门生。”

    下午时分,刘乾从蔡府离去,回到刘府。

    又过两日,一月之期已到,刘府匠人们已经制造出三万多张纸,五十多套活字印刷模板。刘乾吩咐匠人们开始印刷流传的几部经典文学。而他自己则整日栖身于厨房研究着蒸馏酒。顺带制作出了馒头和包子,引的刘府众人直呼美味。天天吵着要吃馒头包子。终于在厨房三日时间,捣鼓出蒸馏酒,在酿酒匠人指导下结合后世见闻。于是他酿造了五十坛白酒后,撤走厨房内的锅具等物。再过几日就是拜师的吉日良辰了,他要开始准备拜师礼了。

    五日后,匠人们将纸张全部印刷成经典书籍论语,易经,道德经等等,共印刷六万多本书,全是几大经典。其中四万余本是没有染色的书籍,两万本是染色纯白书籍。

    第二日,刘乾和其父刘洪财,坐上马车,车内装有五坛五十斤的白酒,还有各经典书籍各十本,共百余本,其中纯白书籍各经典各一本,还有三百张裁剪成尺余的未染白纸张,前往蔡府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