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系统请我当老师 » 271 再生变故

271 再生变故

    上回说到,孔家村的村民,在发现孔家酒厂酿出的酒味道,甚至比传说中的赖茅更好喝时,纷纷表示想用赊欠给孔家酒厂的钱直接换成葡萄酒。

    孔父当场就答应了,不过孔仁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大家想要酒没问题,不过只能等下一批。

    第二,之前受到狗蛋煽动,在孔孟打开葡萄酒之前,当场收回全部资金的人,直接失去葡萄酒兑换资格。

    此话一出,那些原本还因自己的小聪明而欣喜的人,脸色直接就白了。

    毫无疑问,他们直接失去大赚一笔的机会。

    他们甚至还无法抱怨。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

    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孔家父子资金周转不灵之际,自己非但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

    现在人家有了赚钱的机会,凭什么要带你一起?

    而老六老七等其他孔家父子的坚定支持者,心里全是兴奋。

    因为他们赊给孔家父子的钱,少的七八万,多的三四十万。

    这些钱如果全部换成葡萄酒,那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有的人甚至已开始计算,自己将兑换出来的葡萄酒卖出后的最终收益了。

    看着眼前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场面,孔孟则陷入沉思。

    最后他还是站出来道:“各位父老乡亲,感谢大家这段时间对孔家酒厂的支持,以及对我们父子的信任。

    为了回馈大家,我决定孔家酒厂以后生产出来的每一批酒的百分之二十,都会按照成本价,以内供的方式出售。

    只要今天来到孔家酒厂的人,都有购买资格。

    此话一出,那些原本因为不信任,而直接选择退钱的人,终于转忧为喜。

    虽然今天因为错误决定,自己损失了一大笔。

    但这些损失将来未必就不能找不回来。

    至于如何找补,当然是和孔家父子搞好关系了。

    已经失误过一次的他们,绝不允许再次出现失误。

    见状,孔孟扭头对父亲道:“爸,你不会怪我擅作主张吧?”

    孔父哈哈一笑:“擅作主张,怎么会?”

    说着他拍拍儿子的肩膀,“本来我还发愁如何安抚那些中途变卦的人,现在有你这句话,我就不用操心了。”

    孔父这话,可不是为照顾儿子的情绪才说的,他是发自真心。

    那些自诩小聪明而中途变卦的人固然可恨,但人无完人,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碰到心性耿直者,肯定将这部分人趋之门外。

    但孔父却完全不同。

    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乡里乡亲,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关系搞得太僵,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特别是这次葡萄酒酿制成功后,可以预见,孔家酒厂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一家企业想要发展,除了资金,土地,工艺,还有一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的。

    那就是人。

    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人,孔父才有信心在孔家庄建立自己的红酒帝国。

    有人或许会说,这世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但两条腿的人,还不遍地都是?

    孔家村人手不够,还可以用其他村的村民吗?没必要在这些人身上吊死。

    对于此事,孔父心里也仔细想过,但很快就被他否定了。

    首先,这些人只是有点小毛病,本身并无大错。

    这一点,从他们一开始就愿意将葡萄赊欠给孔家酒厂就能看出来。

    因此只要自己多点耐心,将他们变成孔家的真正佣殂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用这些知根知底的人,怎么也都比用哪些不太熟悉的外村人,要好很多。

    其次,也就是更重要的一点。

    如果自己把这部分人抛弃,那么他们势必会走到孔家的对立面,甚至有可能和狗蛋狼狈为奸。

    将生产型人才硬生生送到对手手里,孔父只要不是傻子,就不可能这么做。

    把这些前因后果想清楚,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

    不过孔父却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去安抚这批人,让他们能够为自己所用。

    轻飘飘说几句话自然不行,这年头,没有切身的利益,谁会卖力帮你做事?

    总归要许诺他们一些好处。

    但这些好处太多了同样不行。

    因为除了这批人,还有像老六老七这样对自己父子的大力支持者。

    这些才是孔家酒厂发扬光大的中流砥柱。

    就在孔父为此事想破头皮之际,孔孟的话仿佛一盏明灯,彻底照亮了他心事重重的影子。

    别人或许看不出来,但孔父心里却仿佛明镜一般。

    孔孟虽然说可以拿出产量的百分之二十无偿分给大家。

    但怎么分如何分,依旧是自己说了算。

    所以接下来就要看这些人的实际行动了,大力支持自己家的,自然可以多分一点。

    而中途不知悔改,或者对自己家不屑一顾的,那么对不起了。

    您从哪来,就回哪去,我们可伺候不起。

    最关键的是,这条对之前孔家的那些支持者同样有效。

    毕竟他们虽然这次站在孔家这边,但下次又难保不会被其他人用利益收买。

    有了这条限制,相信只要孔父不是太傻,孔家的富贵之路绝对锐不可当。

    于是在孔父刻意笼络下,原本还心思各异的村民瞬间变得其乐融融。

    就在这时有人忽然问:“老孔,这葡萄酒的酿制秘方,真是你大儿子孔孟鼓捣出来的?”

    孔父点头笑道:“当然,也不看看我是儿子是谁?那可是咱们村五,年内的唯一一位大学生。”

    “真的啊,太好了。老孔,你大儿子现在应该还没对象吧?”

    孔父点点头道:“还没有,你说这孩子,上学的时候只知好好学习,连怎么和异性交往都不懂。

    现在好了,都毕业了还是单身。

    我和他妈为了这事可没少操心。”

    说到这个,孔孟忍不住扭头看向自己父亲。

    真不知道孔家的情况,他自己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操心的一直都是母亲。

    老爸除了干活,其他什么都不管。

    现在突然成了自己婚事的急先锋,让他很不适应。

    听了孔父的话,那人笑道:“现在的孩子都这样,有谈朋友意识的,初中都能找一大堆。

    对这方面不敏感的,工作五六年依旧单身都不稀奇。

    不如这样,你大儿子现在不是在中州工作吗?恰好我侄女也在中州。

    要不我给介绍一下?你们年轻人先见见面,看彼此印象怎么样?

    这可是好事,万一相互看对眼了,说不定就是一段佳话。”

    听了此人的话,孔孟不禁有些尴尬。

    他本以为对方提到自己,只是想以自己为突破口,和父亲打好关系。

    没想到忽然就变成了相亲。

    说真的,因为老妈的频繁出击,孔孟现在都有点相亲综合症。

    不过老妈的话他不好拒绝,但对于面前的男子,孔孟还是可以任性一点的。

    他笑道:“如果只是和你那个侄女认识一下,我这边倒没问题。

    不过相亲还是算了吧,因为我很快就要离开中州了。”

    那人闻言一愣,“离开中州,你不是在中州当老师吗?

    听说还是致远的老师,这可是标准的白领阶层啊!”

    对方的话让孔孟也愣住了,他奇怪的问:“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见对方的确露出一脸迷茫的神色,孔孟忍不住转头看向父亲。

    自己要去偏远地区支教的事,他已经和父母说。

    特别是孔母,因为此事,还帮他推掉了两次相亲。

    孔孟原本以为,以自己母亲喜欢八卦的性格,孔家村的人应该都知道了。

    但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好像还有点出入。

    孔父见状先是一愣,然后小声对孔孟道:“你要离开中州这件事,除了那两个相亲对象,你妈没有和任何人说。

    再加上那两人并不是孔家村人,所以村里人根本就不知道。”

    原来是这样。

    想着孔孟心里很是感动。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母亲的性格,那是典型的心里藏不住事。

    哪怕村东头有人丢了一根针,在母亲的努力下,只需半天村西头就能尽人皆知。

    正因为她这样的性格,所以和他关系好的人,关系一直都特别好。

    但关系不好的人,就算面对面,也形同陌路。

    为此孔孟曾劝说他无数次,但不管他怎么说,都是一点用都没。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孔孟一度以为,自己母亲这辈子就这样了。

    没想到……

    孔孟明白母亲的意思,从大城市最优秀我的中学跑到偏远地区,和古代的发配边疆没有任何区别。

    为了不让村里人用异样眼光,看向自己儿子,哪怕忍得再辛苦,孔母也没有多说半个字。

    摇摇头,将这些思绪从脑海中甩出,孔孟对面前那人道:“因为我马上就要离开中州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五年之内根本不会回来。”

    说着他将自己即将支教的事,对面前所有人都说了一遍。

    虽然为了照顾儿子的面子,孔母竭尽全力帮他隐瞒。

    但在孔孟看来,此事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至于别人可能得看低,那就让他随便看好了,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听到孔孟的话,那人显然也是一愣。

    他刚才愿意将自己侄女介绍给孔孟,除了想向孔父示好之外,也是真心想为自己子女找一个好人家。

    没想到……

    摇摇头,他道:“既然是这样,那就算了吧,我侄女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也绝不可能嫁到偏远地区。”

    此人说的可是真心话。

    虽然那只是自己侄女,但在他看来和亲生女儿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这位侄女可不是农村过去的孩子,而是标准的城里人。

    如果不是孔孟在中州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再加上孔家酒厂的前景,他是绝对不可能,开这个口的。

    可结果……

    想到这里,那人又叹了口气。

    农村的孩子果然就是农村的孩子,不管他再聪明,学习成绩再好,工作上再成功。

    但因为眼光和格局的问题,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

    没错,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在他看来,既然孔孟在中州扎下了根,那就应该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工作。

    自己攒一点钱,父母这边再补贴一点,最终想办法在中州买套房子,然后成一个家。

    没错,中州现在的房子的确不便宜,很多人可能奋斗,十年八年都无法凑足首付。

    但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愿意不愿意去做又是另一回事。

    孔孟突然放弃中州的工作,而跑到偏远地区,十有八九就是被中州高昂的房价吓到了。

    遇到困难不知道迎难而上,反而选择逃避,这绝对是懦夫的表现。

    选择这样一个懦夫,哪怕他再优秀也不行。

    听到对方的话,孔孟总算松了口气。

    对方话里话外对他的鄙视,他当然能听出来。

    不过这又怎样?

    自己的志向,能理解的人,不用说也能理解,不能理解的人你说破天都没有用。

    而他说这话的目的,也不是让对方明白自己胸怀的博大。

    他只是想让对方在相亲的道路上知难而退。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效果已超出他想象中的好。

    谁知孔孟不去计较,却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

    “老李,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会嫁到偏远地区?难道我儿子配不上你侄女?”

    说话的竟然是孔父。

    没错,对于儿子的婚姻大事,孔父平时都是以吃瓜群众自居的。

    但他虽然喜欢当吃瓜群众,却不代表他会对儿子终身大事的彻底放任。

    特别是对方对自己儿子的刻意诋毁,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你不愿意将侄女介绍给我儿子,直接保持沉默即可。

    不愿嫁到偏远地区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想说我儿子无法在中州立足吗?

    实话告诉你,以我儿子的优秀,别说中洲了,就算想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定居,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面老李没想到自己只是多说一句话,竟直接被对方给反呛回来。

    脸上的神色也瞬间阴沉下去。

    他哼道:“配不配的上,我说的可不算。这要看你儿子有没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