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系统请我当老师 » 272 王二的故事

272 王二的故事

    孔父哼道:“我儿子怎么就没有本事了?”

    李洲嗤笑道:“有本事,什么本事?到偏远乡村当乡村教师?

    如果这就叫有本事的话,那咱们村的村长就是皇帝了。”

    “你……”尽管心中不忿,但孔父却无法反驳,因为对方说的是事实。

    说实话,如果不是到偏远地区支教的是自己儿子,他心里的看不起成分,绝对比李州更过分。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其他村民忍不住面面相觑。

    原本不是还好好的吗?

    孔家葡萄酒的酿制大获成功,自己也得到了相应的好处,怎么说着说着忽然就翻脸了?

    到底什么情况?

    于是有人劝道:“老李,今天可是大好的日子,何必去计较这些细节?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听对方这么一说,李州也回过神来。

    是啊,自己说这些干什么?

    要知道,他现在可是孔家父子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孔家酒厂现在还欠自己将近二十万的葡萄款呢!

    若因这点小事和对方翻脸,导致他们不平价卖给自己葡萄酒,那损失就大了。

    深吸一口气,脸上的气愤一收,李州正要说话,冷不防一个声音道:

    “姓李的,你凭什么说我们家小孟?

    告诉你,就算我儿子再不好,也比你那个侄女强一千倍!

    众人转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妇女站在酒场门口,不是孔母又是谁?

    因为家里还有点事,孔母并没有和父子三人一块过来。

    但她知道今天的验酒,对自己家将来的重要性。

    所以刚把手上的事忙完,就急匆匆的过来了,没想到正好听到刚才的一幕。

    和孔父的温文如玉,恭俭谦让不同,在孔家村,孔母可是出了名的斤斤计较。

    村里发生的事,就算和她没有关系,她也要管上三分。

    更别说对方说的,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知道孔母的性格,再加上刚才已经有点虚,李州淡淡一笑道:

    “我刚才这不是脑子一热,嘴上说跑偏了吗?你们别当真就好。”

    谁知孔母并不领情,她的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李州:“什么跑偏,我看你分明就是故意的。

    姓李的,你现在必须当着村里所有人的面向我儿子道歉,不然今天的事,我和你没完。”

    “你……”

    看着孔母双手掐腰,一副吃定自己的样子,把李州给气的……

    我愿意退让,是看在那些葡萄酒的份上,还真以为怕了你不成?

    李州也被狂怒的咄咄逼人给激怒了。

    他哼了一声道:“让我道歉,那也得看看你儿子有没有这个资格。

    一个放着拥有大好前途的老师不做,非要跑到偏远地区做死。

    别说和我侄女相比,就连王二他估计都比不上。”

    “怎么你竟然说我儿子不如王二?”

    孔母闻言,心中的气愤顿时翻了一倍。

    说到王二,孔家村没有人不知道。

    王二的父亲在孔家村虽然算不上最富,但也是有些本事的。

    而且此人在子女的学业上一向十分执着。

    对于农村孩子的读书,大部分农村家长的态度就是我尽力供应,但你能练成什么样,还要靠你自己。

    是读书那块料的,可以继续往高处上,直到大学毕业。

    如果不是那块料,那么对不起,南方电子厂欢迎你。

    既不用自己继续出学费,还能挣钱补贴家用,简直两全其美。

    而王二就属于不是读书的料的典型。

    他对读书根本勾不起任何兴趣,每次考试能够及格,就已是万事大吉。

    对于这样的农村学生是很难读,到初中毕业的。

    但除了王二,实在是他的父亲太执着了。

    为了自己的儿子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王二父亲经常使出他的超级杀手锏,即复读。

    没错,就是复读。

    王二第一次参加中考,成绩只有可怜的两百分。

    像这样的水平,是绝对没有可能读高中的。

    于是王二父亲就找到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进行了儿子的复读申请。

    而且复读的不是一年,而是两年。

    也就是让原本已经把九年级上完的儿子,直接扭头回来上八年级。

    从九年级到八年级,倒着上可还行?

    对此王二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可是在父亲的霸权主义下,他所有的反抗,全部被镇压。

    王二父亲甚至还恶狠狠的对他说道:“如果从八年级开始,你的成绩依旧不及格,那么不好意思,明年你直接去上七年级!”

    于是王二直接就怂了。

    从九年级到八年级已经够丢人了,如果再从八年级直接退到七年级。

    他王二的名字绝对响彻全校。

    于是这位平时浑浑噩噩的王家小伙子,终于发了一次很僵,所有经历都放到了学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了低年级中当之无愧的学霸,并在两年后如愿以长的考上了高中。

    这个故事,本来是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励志故事,必须是在没有后续的前提下。

    王二上了高中后,因为没有了之前的压力,他再次恢复到最开始的浑浑噩噩状态。

    结果不出意料,三年后的高考,他再次以两百分收场。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两百分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这样的成绩别说什么重点大学或普通大学了,他连最基本的二专都上不了。

    见到儿子,从原来的学霸变成现在的状态,王二父亲一口气抽了一盒烟,然后再次用出他的杀手锏——复读!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因为考虑到高中比初中重要的多,所以他对儿子这次的复读期限,直接就是三年!

    也就是说,原本也是高三学生的王二,突然以羚羊挂角的姿势,再次回到高一。

    可惜王二父亲依旧望子成龙,但王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

    坐在周围都是高一学生的班级里,他由原来的浑浑噩噩,直接变成行尸走肉。

    每天除了发呆就是发呆,双目无神,和别人不说一句话,如果不是依旧按时吃饭睡觉,大家都以为这货疯了。

    时间又过去三年,再次站到高考考场中,王二刷出了他征战高考的最差成绩。

    看着整个人,已经没有半分神采的儿子,王二父亲呆呆的望着天空,最终向上天做出了妥协。

    不过他的妥协好像有些迟了,哪怕不在上学,王二经常性发呆,双目无神,不和别人说话的毛病也改不过来了。

    现在他已经成了孔家村反面例子的典型。

    结果现在李州竟然说孔孟还不如王二,孔母怎么可能接受?

    李州嗤笑道:“难道他比王二强吗?

    王二现在虽然废柴,但大家都知道他之所以变成这样,只是因为他父亲的霸权主义。

    可你儿子呢?

    那么优越的工作条件,别人永远都羡慕不来的薪水,可他偏偏就放弃了,反而跑到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愿去的穷山沟里面。

    所以我感觉,说他不如王二已经在夸奖他。

    其实他比王二可差远了。”

    面对孔母的不依不饶,李州也不再客气。

    反正已经撕破脸,就算自己低三下四的去和对方缓解关系,以孔母的性格也不可能接受。

    还不如和他硬杠一波,至少还能抒发一下心中的郁气。

    “你……”果然,孔母被他气得脸都青了。

    他哼道:“你真以为去偏远地区支教是我儿子愿意的?

    那是他们领导的命令。”

    “领导的命令?”李州显然也是一愣。

    不过随即他就回过神,“算是领导的命令,只要孔孟不愿意去,对方也不能强求吧。”

    孔母道:“你懂什么?正是因为我儿子实在太过优秀,结果导致他们领导嫉贤妒能,硬生生将我儿子给发配了出去。

    我儿子的性格,是什么样,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为人实在有奉献精神,听说偏远地区的学生,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满腔热血之下自然不会拒绝……”

    听孔母一口一个我儿子多好多好,李州一针见血道:

    “也就是说是你儿子不开眼,得罪了学校领导呗?

    其实要说得罪领导也没什么,大不了直接走人,也能显出咱们孔家村男儿的英雄气概。

    可你儿子竟然选择了妥协,这和当年王二向他父亲妥协有什么不同?”

    听对方这么说,孔母显然更生气了:“什么是妥协?你这人到底会不会说话?那是奉献精神懂吗?”

    李州哈哈一笑:“行,奉献精神就奉献精神。

    那我就衷心祝愿,你儿子在未来支教生涯的五年中,能够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谢谢!”

    李州这段话看似是让步,但从他阴阳怪气的语气中,不难听出里面的冷嘲热讽。

    把对面孔母气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旁边孔仁突然对孔孟说道:“哥,要不那个偏远地区还是别去了,虽然李伯伯说话不怎么好听,但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其他人也都看向孔孟。

    孔母和李州固然吵得不可开交,但对于这件事,作为当事人,孔孟拥有最终的发言权。

    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向自己,孔孟不禁苦笑。

    自己只是去支教一段时间,没想到大家的反应竟然这么大。

    特别是自己的母亲。

    从母亲的目光中,他当然能看出,对方想让自己继续留在中洲的想法。

    可是自从知道要去偏远地区支教,他的心早就飞到了千里之外。

    作为一名立志当老师的五好青年,没有人能够理解一段支教经历对他的重要性。

    皱眉沉思半晌,孔孟抬起头,神色变得无比坚毅:“妈,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请你能原谅儿子一次。

    你不是想让我尽快到对象,您能够抱上孙子吗?

    我在这里做个保证,三年最多三年,我就把儿媳妇给您领回来。”

    说着他又转过头,对李州道:“李叔,我知道你想将自己侄女介绍给我,是出于一片好心。

    不过诚如你自己所言,不论身世还是地位,我和您的侄女并不合适。

    当然,这仅是不合适而已,却不代表谁就一定比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