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回纯真年代 » 第十五章 董辉

第十五章 董辉

    自打老太太这一开张。

    没过多久,杜宽的摊子就被围住了。

    你五个,我十个的,床单上三百个小件眨眼间就去了一多半,四个洗脸盆早就没了影。

    不需要叫卖,不需要拉客,甚至讨价还价的都少,顶多就是讲到五个送两个。

    杜宽深深感受到九二年个体户的如鱼得水,一边是超量生产的产品,一边是封闭的市场。

    个体户和私企虽然盘活了整个市场,但尚未达到顶峰,信息交流上各个地方还存在着阻碍。

    最关键的是物价已然飞涨,存在银行里的钱贬值得厉害,恐慌的人民自然是要把钱给花出去。

    家家户户大米酱醋油,哪个不是存了两三年的。

    没等到中午,东西卖得是一干二净。

    杜宽啃了几口馒头,配着凉白开灌了灌肚子,骑着摩托就风风火火地继续往丹阳县跑,这次翻了一番,进了两百块的货。

    一来一回,中途还加了三十块油,可把杜宽给心疼坏了,这年头的油不比后世便宜多少。

    直到下午七点,家家户户都飘起了炊烟,杜宽才结束了自己第一天摆摊生涯。

    中途杜宽还碰见过骑着自行车的陈母,只不过后者仿佛没看见杜宽似的。

    别看纺织厂效益不行,在这些有编制的人眼里,个体户跟下九流差不了多少,依旧是遭人鄙视的行当。

    杜宽数了数布兜的票子,一天下来净落四百三十七,等于自己挣了三百四,扣了三十块油钱,剩下三百一。

    “咱这一个月也能算个万元户了。”杜宽摇头晃脑地说了句,嘴巴忍不住地往上咧。

    九二年的万元户还是有些含金量的,只不过相比起八零年代只有有胆子,现在还要讲究点眼光和脑子。

    专门帮人出点子的点子公司也只有在这种蛮荒时代能出现了。

    不过杜宽琢磨着这个营业额恐怕也就这两天了,纺织路摆摊的少,尤其是卖小碗小盆的,杜宽是独一号。

    等到过几天,市场饱和,哪还有这么大利润。

    但他心里早有预计,自己拢共就一百块,一摩托,一个人,能有上百的利润就不错了。

    给自己留了二百块的进货钱以及二十块备用金,剩下的都存进了不远的农业银行。

    他可没有老一辈藏钱的本事,与其放在自己身上,倒不如扔在银行保管,更关键的是,杜宽知道接下来银行业会有大放水。

    自己建立好信誉,或许能从中搞一笔贷款,让自己的雪球滚得更大一些。

    杜宽小心地将存折藏在内兜,卷起床单,把麻绳还有化肥袋、木板啥的都绑起来,骑着摩托车往西郊去。

    看到平房里冒出昏黄的灯光,杜宽心里竟然生出了几分温馨。

    尽管他知道,这家里没有一个是等他的。

    进了屋,刘淑红就从里屋走了出来,看到杜宽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几分红。

    显然是早上的事情到现在还没忘记。

    “回来了,厨房里剩了点菜,我给你热热。”刘淑红说着就往厨房里去。

    “刘姐,不用,我不饿。”杜宽说完,肚子就叫了起来。

    他才想起来自己只顾着兴奋,忘了填饱肚子。

    刘淑红好笑地看了杜宽一眼,“你们这年纪的小孩我见多了,都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

    尤其是小孩两个字,加重了语气,也不知道是在暗示些杜宽什么。

    杜宽也没当回事,说起来,以他前世的岁数,喊刘淑红一声大妹子都没毛病。

    等到刘淑红热好饭菜,杜宽端着稀粥就着菜稀里哗啦地干完了。

    “吃饱没,我再给你做点?”刘淑红看到杜宽这么大的饭量,禁不住嘴角上扬。

    家里有个男人就是不一样,一顿饭都得做一锅。

    “差不多,对了,刘姐,我跟你说个事,我给你十块钱,你管我晚上一顿饭成吗?”杜宽想了想,自己忙前忙后,恐怕没时间做饭,倒不如交给刘姐。

    刘淑红愣了下,咬了咬嘴唇,“不用给这么多,五块钱就行了。”

    “你也知道我饭量大,五块钱哪够,多了买点鸡蛋,补充点营养,你自己也留点,算是人工费。”杜宽摆了摆手,给出去就没拿回来的道理。

    自己也正是长个的时候,天天老啃青菜喝稀粥算怎么回事?

    前世他有一米七五,这辈子怎么不得往一米八靠一靠。

    刘淑红有些局促地擦了擦手,“做个饭要啥人工费。”

    杜宽站起身,从兜里拿出十块塞到刘淑红手里,“不用晚上单独做,等我回来热一热就行,给小玲也买点鸡蛋,怎么说我也是她叔叔。”

    说完,杜宽也不管刘淑红,直接上了楼。

    他也玩不来煽情那一套,再者说,自己就给了十块,管一个月的晚饭,说不准还是占了人家的便宜。

    房间看着书的余婉玲听到房门外的对话,原本复杂的脸上浮现出羞恼来,呸了一口。

    明明就比自己大一岁,自己昨天没看清喊了声公安叔叔,杜宽还真顺杆子往上爬。

    回到阁楼的杜宽倒头就睡,一天下来累得是瞬身乏软,沾着枕头就陷入了梦乡。

    接下来的几天,杜宽依旧是每天起早贪黑,天蒙蒙亮就到批发市场,回纺织路卖点搪瓷盆搪瓷碗,有时候会带几个盆和锅。

    兜里的钱包越来越鼓,和刘淑红母女两个的关系也渐渐熟了起来。

    半个月后。

    杜宽守着自己的摊位,罕见得空闲了起来。

    他在这半个月把整个纺织家属区都转了个遍,市场已经有些饱和了,甚至杜宽还见到了几个同行。

    不过那些家伙没什么新意,看杜宽卖的什么,他们就卖什么,连木板上的字都没变。

    自己也是时候琢磨换个区,卖点别的了。

    纺织家属区卖点生活用品还成,但凡价钱高点,人家宁愿去商场或者供销社。

    “嘿,小子,我盯你有段时间了,老实交代,你这东西从哪进的,卖家是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一个顶着大檐帽的青年严肃地看着杜宽质问道。

    “我说公安叔叔,您这么个罪恶克星不去办大案要案,跑过来打击失业人员自力更生,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啊。”杜宽翻了个白眼,往边上凑了凑,就见大檐帽也不嫌脏,一屁股坐在了马路沿子上。

    听到杜宽的话,青年太阳穴跳了跳,“再跟你说一遍,我叫董辉,比你大三岁,叫什么叔叔,叫董哥。”

    “是,董叔叔。”杜宽拿过一壶凉白开,往一个搪瓷杯里倒了倒,递给了董辉。

    他们两个早在五天前就认识了,也不知怎地,明明一个是倒买倒卖的小摊贩,一个戴着大檐帽的公安,反倒是相谈甚欢。

    杜宽看向董辉的眼神却是带着几分复杂。

    在董辉眼里,两人只是认识五天,可在杜宽那里,两人是十年的老友。

    杜宽第一次初恋就是董辉的妹妹董佳佳,和杜宽同一届同一班的学生。

    和董佳佳的恋情没持续多久,倒是跟董辉这个准大舅哥成了兄弟。

    董辉在十二年后的一次行动当中不幸牺牲,杜宽本以为再也没机会见到自己这位‘大舅哥’,没曾想倒退了三十年,倒是提前和大舅哥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