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归墟,浮沉 » 第十七章 山路

第十七章 山路

    坑,是孙源用木头、石头,刨开的。

    木头,很短,也很难找,孙源寻找很久,也只找到短短一截;石头,也不大,也是孙源能拿动的极限。

    木头断了,就用石头刨;石头使不上力,就用手挖。

    挖出的泥土里,有孙源的汗水,也有孙源的皮肉,鲜血。

    孙源就如一头不知疲倦的小野兽,努力,认真的做着眼前的活儿。

    方虚就那般静静的瞧着,看着,不发一言,也不去搭一把手,帮一次忙。方虚并不是不想去帮忙,是怕,怕被嫌弃,也怕被骂,更怕孙源恨他。

    而且,方虚也很想瞧一瞧:这个孩子的极限。

    灰,下葬。

    土,已埋。

    孙源累的摇摇欲坠,手掌钻心的刺痛,却在为孙源醒神。

    孙源知道坟还缺一样——碑。

    孙源一瘸一拐的走下山,又一瘸一拐的拖着一块石头走上山。从天黑出去,自黎明才归,一一路的艰辛,只有孙源一人知道,这一路的困难,孙源知道,方虚也知道。

    方虚能从孙源的嘴里得到宋喜年的名字,孙源却不知该如何书写。

    孙源不知如何书写,方虚却不能不写。

    方虚写的字,孙源不认得,却知道那是宋喜年的名字。

    孙源抚摸着宋喜年这三个字,一遍,又一遍,牢牢地将它们烙印在孙源的心头。

    “孩子,”方虚唤了一声,“你可愿和我离开此地?”

    孙源摇着头。

    方虚试探性的道“随我去的那个地方,能让你学到本事。”顿了顿接着道“有了本事,你才能报仇。”

    报仇。

    孙源对这两个字很是陌生,却又对它们十分着迷。

    方虚耐心的解释,让孙源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

    孙源挺起胸膛,红红的双眼,透射着坚定的目光,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吐来“报仇,我要报仇。我跟你走……”

    方虚将身上的道袍取下,披在孙源身上。随着身下剑光乍现,御剑离开宋家庄。

    孙源望着那方愈来愈矮的坟,心中有诸多不舍,也有诸多遗憾,更多的是一个决心——学好本事报仇的决心。

    方虚将孙源心底仇恨的种子萌芽,成长,也得让孙源不受仇恨所困,甚至误入歧途。

    因此在雍城,方虚带着孙源入城。

    雍城,又称烟雨城。青台不染尘世埃,梅香烟雨映山红。

    青台,指的是雍城南山若水观,观中青台。梅香,指的是城郊梅林。烟雨,当然是雍城,映山红,并不是夕阳,而是若水观后山美景。只是那美景,只有有机缘的人,才能看到。

    街上的人,对于方虚与孙源,议论纷纷。

    方虚,只着内衣;孙源披在一件大的出奇的道袍。任谁瞧见,都会觉得很奇怪。

    路人的眼神,方虚不在乎,孙源无所谓;他们的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方虚一笑置之,孙源看也不看。

    这一老一少,竟是有“圣人”风范。

    孙源总得有一件合适的衣服,也总得有有一套换洗的衣服。

    孙源穿上合适的衣服,人也精神了几分,若非头上、脸上、手脚上的污渍,看起来倒像是大户人家的小公子。如今,却像是偷窃的小贼。

    方虚给衣服,孙源便收下,方虚带着吃东西,孙源也会毫不客气的狼吞虎咽。无论方虚给什么,孙源都会接,都会拿。但方虚询问孙源要什么,孙源一味地摇头。

    这是孙源第一次来这样的大城市,这里的所有一切,孙源也是第一次瞧见。

    孙源本该好奇的东张西望,但孙源没有;街边有杂耍,孙源没有丝毫的停留;小摊边,不仅售卖各式各样的奇奇怪怪的物品,也有好吃的糖果、糕点、小吃,那些都是孙源未曾见过、吃过的东西,闻也没有闻过。对于它们,孙源也只有短暂的停留。

    糖果,吃在孙源嘴里并不甜;小吃,是苦涩的;糕点,没有打开,孙源也没有碰它。

    方虚瞧着,依旧不发一言,唯有叹息连连。

    夜,来的很快,也很慢。

    慢,只是因为窗外的街市,仿如白天一般热闹。

    这里的灯火,五颜六色,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光辉。唯一不好的,就是灯火通明。

    一间房,一张床,一张榻。

    方虚没有睡,在榻上打坐;孙源也没有睡,坐在床上,望着窗外的灯火怔怔出神……

    不知何时,孙源眼角悄悄爬上几滴泪水,在眼角兜兜转转,不忍落下……

    这一夜,孙源终究还是没有熬过去,就那般坐着,闭上眼,浅浅的睡去……

    天未亮。

    东方可见一粒星辰,还有一道撕裂的鱼肚白。

    若水观的山脚下,迎来了最早的两个香客。

    这两人,并不能算是香客,因为他们此时不打算上山拜神。

    四角亭。

    能闻清风袭来,亦能闻浅草虫鸣,也能闻林间小鸟争鸣。

    一炉香,袅袅燃气,清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方虚闭目打坐,孙源坐在一旁,毫无目的瞧着……

    鸡鸣;日出。

    香客陆陆续续的上山;又陆陆续续的下山。

    上山时,满脸凝重,愁容满面;下山时,笑容敷面,兴奋异常。

    不过,其中难免有满面失落的人下来,也有骂骂咧咧愤恨离去的,更有目光呆滞,寻不到来时路的人……

    山上钟鸣。

    山门缓缓关上,只留侧门,方便山上道士下山。

    方虚缓缓张开眼,望着孙源,缓缓道“你今日瞧见了什么?”

    “人。”

    “什么样的人?”

    “各式各样的人。”

    方虚笑了笑,柔声道“那你说说,都是一些怎样的各式各样的人?”

    孙源本不愿说这许多话,奈何人在屋檐下,况且有事相求,只能违心懒懒的回答。

    方虚仿似不知道孙源的不愿,一个劲儿的追问,直到孙源不再开口,方才作罢。

    孙源不说,方虚有话说。方虚的话,好像是说给孙源,又像是说给他自己:

    “这些上山拜神之人,哪有几个是心诚之人,大都是走形式,买平安。平安,又哪能是买来的?买来的平安,又有几分是平安,又能平安几时?”

    孙源听不懂,却也在耐心的听着。

    “有的人,做尽坏事,来此捐一些钱财,修一些庙宇,就认为能将自己的一身罪过赎去。哪能那般容易呢?罪过,就是罪过,只有用心悔过的人,才能得到一丝原谅。他们,不过是欺骗,欺骗自己,欺骗神明。”

    这些话,孙源依旧听不懂。

    “也有的来求财,求官,求一个好前程。”说到这里,方虚不禁冷冷一笑,“倘若如此,天下又哪来的苦命人,又哪有什么贫穷之人?求神,不如求己,只有用心,走正道,方才能得到……”

    方虚就那般不知疲惫的、滔滔不绝的说着……

    孙源也是那般静静的听着,没有发问,也不曾打断。

    孙源有许许多多听不懂的地方,没有问,因为不知从何处问起;也有许多想要了解的地方,也没有开口,因为不知如何记下。

    方虚一股脑的说,孙源一股脑的听。

    说的人,不管听的人,能记住多少;听的人,也不管说的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哪些有用,哪些与自己有关,一股脑的听,一味地乱记……

    台阶总有三千六百节。

    这是方虚告诉孙源的。

    很长,也很累人。

    来回一遭,确实废人。因此,山上有住所,也提供食物。

    方虚与孙源,并没有入山门,在最后一节台阶坐下。

    一路上山,一路无言。

    坐下来的二人,依旧无言。

    方虚在欣赏着夜景;孙源在喘息。

    山风很冷,冷的令人打颤。

    方虚仿佛没有瞧见,依旧迎着风坐着。

    孙源没有开口,咬着打颤的牙,倔强的直起腰板,迎接着刺骨的山风……

    方虚从怀中掏出两张饼,一张交给孙源,一张慢慢的在嘴里咀嚼……

    孙源接过饼,迎着风,大口的咀嚼。

    冷风入喉,呛的孙源直流泪。孙源手中的饼,依旧在往嘴里送,依旧大口大口的吃着饼……

    “真是一个倔强的孩子。”方虚瞧着孙源心里暗暗思道:带孙源回山,究竟是对是错?

    只因方虚知道一个道理——这样的人,不成仙,必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