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领路人 » 第六十一章 自掘坟墓

第六十一章 自掘坟墓

    马蹄沓沓,车声粼粼,长随程枫赶车,刘辰禹带着家丁,护卫着马车,打道回府。

    离开皇宫后,程堂向李梦阳边贡王九思王廷相他们道谢,支付了银子,就回家去了。鬻题案终于了结了,程堂要把这好消息告诉李莹他们。

    车厢里,程堂和康海对坐,康海看着程堂,欲言又止。

    程堂问道:“康海,你有甚话要说?”

    康海一脸佩服,道:“鬻题案几经反复,终于了结,这得力于恩公运筹帏幄,力压李广,挫败宁王阴谋,康海佩服。”

    鬻题案朝野震惊,天下关注,随着中官和宁王的插手,早已不再是一桩刑案,演变成朝局之争,特别复杂,复杂到令李东阳他们束手无策。而程堂却是游刃有余,压制李广,挫败宁王阴谋,使得鬻题案圆满解决。

    而且,程堂还给程敏政争取到风光出狱的机会,相信程敏政出狱后,名望会更上一层楼,对他入阁,问鼎首辅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都是程堂的功劳,康海自认自己不可能做得到,对程堂特别钦佩。

    康海感慨完,话锋一转,道:“李广身为中官,和朝臣不相容,对程大人更是忌惮在心,此番竟然为程大人说话,恐有阴谋。”

    程堂心说康海不愧是状元郎,这份才智果然了得,从蛛丝马迹就能推断李广心怀不轨,真是不简单,问道:“你以为李广有何阴谋?”

    康海略一沉吟,道:“程大人望重天下,朝野归心,要不是中官所阻,早就入阁了,甚至于问鼎首辅也不无可能。但程大人正直无私,一旦执掌天下权柄,必不容中官祸乱天下,李广必然会阻止程大人升迁之道。如今,恩公崭露头角,不逊于程大人,恩公父子二人联手,程家势力必然大增,李广必不会允许此事出现,是以我大胆揣测,李广会在程大人出狱之际行凶,袭杀程大人和恩公。”

    程家百年官宦之家,树大根深,势力极大,再加上程敏政了得,青出于蓝胜于蓝,入阁问鼎首辅的可能性很大,这本就让李广深深忌惮。再出个不逊色于程敏政的程堂,数度压制李广,挫败他的阴谋,李广必然不准程家的势力再增大了,一定会采取行动,除掉程堂父子。

    时间嘛,当然是程敏政出狱之时,可以一网打尽。

    程堂轻轻击掌,赞道:“康海,你才情了得,果然厉害,我也是这样想的。李广执掌厂卫多年,必然培养有死士,在爹出狱之时动手,可以把我们程家一网打尽。甚至于,李广会趁机把一些视为眼中钉的朝臣也给杀掉,那么,李广的势力就会大增。”

    身为中官领袖,李广不可能没有死士。利用死士,除掉程堂父子,顺带把他忌惮的朝臣也给除掉,那就完美了,李广肯定不会错失这等良机的。

    康海笑道:“原来恩公早就看明白了,是康海多虑了。”

    程堂摆手,赞扬道:“你才情了得,我很高兴。你认为,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康海眉毛拧着,沉吟道:“李广虽然势大,但程家也不差,只要多作防范,李广魏难得逞。”说着朝窗外的刘辰禹看了一眼,意思是说,刘辰禹了得,再加上赵琦,自然无事。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程堂并不满足,道:“只有千日捉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李广以前只是阻止我爹入阁,眼下却要行凶。祸端一开,暗杀必多,防不胜防,并非长久之计,要是能够除掉李广那就最好了。”

    康海大摇其头,跟拨浪鼓似的,道:“恩公这想法是好,但无法实现。中官势大,李广很得陛下宠信,要想除掉他,谈何容易?朝臣与中官争斗这么多年,想要除掉李广的大臣多的是,哪年哪月哪天不上奏?弹劾李广的奏本,可以说堆积成山了。纵然如此,李广不仅没事,反而更得宠。”

    中官与朝臣争斗,由来已久,双方是势成水火,互不相容,中官想要斗倒群臣,群臣想要干掉中官。但是,李广得宠,不管群臣如何努力,总是白费功夫。程堂要除掉李广,不比登天容易。

    但是,程堂却是不以为然,道:“要除掉李广,其实也没那么难。”

    康海翻个白眼,你就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群臣都不能除掉李广,其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程堂拍拍额头,有些懊恼,道:“这些时日忙着鬻题案一事,倒是对李广没多少关注,不知那件事,李广有没有做?”

    真要有李广的把柄,除掉李广那是天大的好事,康海眼前一亮,问道:“恩公,何事?”

    程堂并没有回答,而是掀起窗帘,冲骑马护维马车的刘辰禹问道:“禹叔,你可知李广最近的动静?”

    刘辰禹很是诧异,平白无故的问起李广,想要做甚,疑惑的问道:“少爷,你为何问起这阉祸?”

    要是李广做了那件事的话,可以拿来做文章,干掉李广,程堂不解释,道:“有没有?”

    刘辰禹拧着眉头想了想,道:“还真有一件。李广好玉泉活水,从京营调了数千士卒,穿山引泉,想要把玉泉水引到府里。”

    太好了,程堂很是振奋,右手紧握成拳头,重重一挥,忙问道:“甚时间的事?”

    刘辰禹虽不明白程堂为何对这事感兴趣,仍是回答:“也就最近的事,不过五七日。”

    程堂兴趣满满,道:“去瞧瞧。”

    康海挺无语,李广这个太监很得宠,穿山引泉有甚好看的?只要他愿意,他在皇城根下建府第也不是事。

    刘辰禹也是如此想的,不太情愿道:“少爷,不用吧?”

    李广穿山引泉这事,《明史》记载得太简略了,只有一句‘起大第,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能不能拿来做文章,需要亲眼看看,程堂态度坚决,右手一挥,不容置疑,道:“走。”

    ……

    玉泉山上,赵参将带着数千京营士卒,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干活。但是,李轩仍是不满意,手里提着马鞭,不时抽打在士卒身上,下手极重,每一鞭下去,士卒身上就会出现血痕。但是,李广势大,士卒敢怒不敢言,只能忍着。

    康海看在眼里,气愤不已:“好好的京营,被权贵们败坏了,占役成风,士卒忙着做工,哪有时间训练,这还能打仗么?”

    明朝中后期,明军战力下降,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占役。所谓占役,就是朝中权贵任意支配明军,为自己做工。大量的时间用来做工,明军缺乏训练,战力自然就低下了。

    这是明军面对为数不多的蒙古残部,后金,李自成起义军,总是吃败仗的重要原因之一。

    程堂看着康海,道:“占役之事,由来已久,要想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你想要改变,就要好好努力,执掌天下权柄,到时你想怎么就怎么改。”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康海明白这点,向程堂见礼,道:“谢恩公教诲。不过,李广如此猖狂,着实让人气愤。”

    程堂却是笑眯眯的,一副智珠在握样儿,道:“穿山引泉,好啊,李广这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