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枭商 » 第十四章 命运的相视(一)

第十四章 命运的相视(一)

    应天府,城北的一间小平房。

    甄莲抱着孩子去找大夫买了点创伤药,回来便看到李延正端着酒杯喝酒,顿时眉头一皱,放下孩子和药后,便上前将李延手中的酒杯抢了过去。

    李延抬头看了妻子一眼,他脸颊上泛着红晕,眼神有些迷离,面对妻子略带责备的目光,他只是自嘲地笑了笑,随后直接拿起桌子上的酒壶准备往嘴里灌,但甄莲迅速出手,把那酒壶也给抢了过去。

    李延眉头一竖,抬起头略带怒意地瞪着甄莲。

    “你身上的伤还没好,大夫特别叮嘱你不能喝酒。”甄莲说完,转身便将酒壶和酒杯放在了靠墙的木架上。

    李延摇了摇头,也不再坚持,他直接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右边的房间,连鞋子都没脱就爬上了床。

    甄莲看着丈夫那颓废的模样,眼神显得有些复杂,心疼、责备、无奈……百感交集。

    “娘……”孩子看到平日里对他态度温和的爹爹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心里也有些害怕,轻轻的抓着甄莲的衣袖。

    “吉儿乖。”甄莲摸了摸儿子的头,轻声说道,“现在天色还早,你去找小水他们玩吧,记得天黑前一定要回来。”

    叫吉儿的孩子点了点头,看了看房间里的李延后才脚步沉重地走了出去。

    叹了口气,甄莲走进房间内,犹豫了片刻才终于开口道:“相公准备作何打算?”

    “什么作何打算?”李延迷迷糊糊地反问道。

    “自然是去福州之事。”甄莲轻轻地坐在床沿上。

    李延这才转了个身,面朝甄莲说道:“福州?我去那里干嘛?我李家世代都在应天府,应天府就是我李延的根!除非是顺天府,否则我哪都不去!”

    甄莲沉默了片刻,接着说道:“不去也好,市舶提举司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整日都走在刀口上,每次回来身上都带伤,奴家真怕哪日……”

    说到这里,甄莲便再也止不住泪水,也说不下去了。

    “夫人莫哭!李某生来最怕娘子泪也!”李延见夫人落泪了,连忙坐起来,帮她擦了擦泪水。

    甄莲这才稍稍止住泪水,对李延说道:“奴家早就劝相公别做那破差事了,如今倒也算是因缘巧合,我父亲前些日子正好说缺个管账的账房先生,不如相公过去熟悉几日,先从账房做起,往后当个掌柜之类的也未尝不可……”

    李延听得直皱眉头,没等甄莲说完便摆手打断了她。

    “你让我学习经商?这不可能,商人重利轻别离,我李延可以当牛可以做马,但绝对不做商人!”

    甄莲顿时脸色惨白,泪水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本就是商人之女,且家业还算殷实,家父为了能和官府打好关系,将膝下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像李延这样不入流的行政边缘角色,但总归是攀上些官府交情。

    李延这番话,摆明了是看不起甄莲的出身,顺带着也侮辱了他的父亲……

    李延很快也反应了过来,心里虽然觉得不应该这么对妻子说话,但却死鸭子嘴硬,不愿认错,最终还是甄莲开口道:“相公如若此般看不起甄莲,当初又为何同意娶甄莲进门?我知道相公其实不是这样的人,只是在那市舶提举司呆了太久,对商人的成见太深了……”

    “其实商人又如何了?商人买卖商品,方便的是百姓生活,又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抓的很多人在海禁之前,做的买卖也都是合法的,指不定哪天海禁松解,那他们便是无罪的了……”

    甄莲此番分析,本是想稍稍改变李延对商人的成见,好接受她刚刚的提议,却不曾想这恰好戳到了李延的逆鳞。

    “一派胡言!”李延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最后终于忍不住一把甩开甄莲,训斥道,“你一介妇人,懂得什么?!我抓的那些皆是和异族做的买卖,以我大明宝物壮大异族实力,如此行径与叛国又有何区别?!”

    甄莲没想到李延反应这么大,整个人都被骂懵了,李延骂完还不解气,缓了缓后又接着骂道:“海禁是当今圣上的谕旨,岂能容尔等妇人质疑?再者,就算要与异族贸易,也当时异族向我大明王朝朝贡称臣,随后由圣上赏赐他们,圣上不给的,他们分毫也休想得到!”

    说到这里,李延的醉意和睡意也被气得全无了,他翻身爬下床,准备往外走,甄莲连忙问道:“相公去哪?”

    “找提举大人。”

    甄莲听后,顿时就急了,连忙起身拉着李延的衣衫:“相公找他做什么?”

    “当然是商讨去福州府当差之事。”李延冷笑着说道,“经过夫人一番提点,李某突然想明白了,我大明王朝需要有人站出来,和那些忤逆朝廷的人作拼死抗争,如果我李延退缩了,以后便有千千万个李延退缩,到时候我大明王法何在?天理何在?”

    说完,李延便拂袖而去,留下甄莲一个人愣在原地,久久无语凝噎。

    十日之后,一艘海船缓缓地由入海口驶入闽江。

    李延站在船头,甄姬抱着吉儿站在身后。

    四月的海风虽已开始回暖,但毕竟还是清晨,风钻进衣领后还是让人觉得刺骨,甄姬担心孩子会受凉感冒,站了片刻便回到船舱里面了。

    李延一个人望着江水滚滚地流入大海,远处的城宇楼塔在大雾中已经隐约可见了,早起的渔夫们也驾着小船出海,开始了一天忙碌。

    此情此景,李延忍不住想要赋诗一首,但奈何肚中墨水有限,只能想起曹植的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福州府,他李延必能有所作为,它日重回应天府,甚至直接去到顺天府也未尝不可能!

    于此同时,在福州府西北方的驿道上,一辆马车也正缓缓地朝福州府驶进,坐在马车上的王毅同样探出了头,望着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福州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