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城客 » 第一章 叶绿体与线粒体(6)

第一章 叶绿体与线粒体(6)

    苏廿记得,按单车计程,雅望站距离七零八零是6min。苏廿成家前,这里曾是在俞发小集散地。苏廿最后一次见到大家,还是壬辰岁末的腊月小年夜。

    10天前,她在巴丘一线中试放大,订了凌晨3点的闹钟准备定点采样。醒来时,窗扇轻响,地面微白。苏廿披着冰碴雪,提前一刻钟从暂住地行至厂房中控室,值班技术师傅小卢已就位等候。5min扼要交流,各自调试。苏廿瞟了一眼手机,3:25,醒目的阿拉伯数字下方还有一条未读的短消息,提示框最右端显示“3小时前”,是于畅的飞信号。苏廿迟疑3秒,默默记下这项特别“小事”,随即扣好安全帽,紧跟着卢师傅,出控制室,疾步走向对面7m高二层钢结构平台。

    巴丘的天气,夏炎冬寒,苏廿所在的试验调试区是老厂房,中控室外,冷暖自知。七月,入院一个月密集培训结束后,苏廿成为新进职工第一批下厂房实践的科研工作者。如果半年前的三伏天仅仅是熟悉观摩,这次数九隆冬就是上手历练。这么多年,苏廿都没有忘记过壬辰年的闷暑冽冬,没有忘记过小蔡姐捐助她的两件工衫,并嘱咐她记得内套吸汗背心,也没有忘记过林工领她了解厂房架构,并叮嘱她快速通过热碱罐区。上述种种,与苏廿读书时,在实验室里从事的基础研究区别不小,试验数量级上,更是大相径庭,苏廿觉得熟悉陌生,进而兴奋紧张。

    从小到大,苏廿和母亲看过最多遍、记忆最深刻的电影,就是米高梅1943年发行的黑白故事片《居里夫人》,起先是在母亲闺蜜董阿姨家看到,第二次是在胞兄铁瓷乌恩哥拿来的碟片上,第三次是在大一暑期里,CCTV6频道22点剧场中。在巴丘的日子里,苏廿常常触景生情,想起居里夫妇与巴黎大学校董会展开的那场激烈辩论,以及最后决定接受了的那间走风漏雨、冬天像冰窖、夏天似火炉的,被医学院学生用作解剖室、后续遭废弃的旧棚屋。想着想着,苏廿还能在挥汗如雨、硬风入骨的环境里,咯咯笑起来,干劲十足。苏廿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天才,更不用提媲美居里夫人,但是,她是有一猛子劲儿的,常常,还可以持续很久……苏廿,有着自己的梦。

    完成两批次采样,稍感脱力,厂房外雪已停,小风。返回住处,天末已泻微光。苏廿脱换工衣,清洗完毕,早餐时间未到,头脑清醒,一时也没有睡意,索性静下来点开了于畅的消息。果不其然,和徐喆涛一样,于畅也准备出国了。虽然,生活中,两人并没有实质***集,但都是苏廿学生时代的挚友。徐喆涛不是在古原成长的,也不是俞城人,读U大时,因为爱心社的手语学习和青年志愿者的外事活动,认识了同向同行的苏廿。保研时,苏廿去到P大,徐喆涛驻留U大,跟随学院德高望重的院士继续深造。毕业当年,苏廿选择留俞工作,既为了产学研理想,也全了不时照应双亲的思量。于畅和徐喆涛则不约而同决定延期半年,减缓脚步,为出国入站作准备。眼下,一周之内,两位朋友两条消息,看来,不同的道路即将铺陈下去……

    9天后,苏廿返俞。于畅订了小年夜七零八零梅心厅,唤来唐东图、谭秋平、云淼、沈家楠和秦晴。向秀娟当天傍晚早些时候确定能来,倒是个意外惊喜,碰巧来俞出差3天,她向领导申请提早一天出发,赶上了这场难得的小聚。苏廿提前打过招呼,邀请了近期在周边高校研究室帮忙的徐喆涛一起。发小们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只是一直没能见得学霸真容。苏廿记得,出了雅望站口,徐喆涛颀长的身影在路边树下单腿撑停着一辆单车,看囫囵模样,应该是常用的那辆凤凰山地车。母校周边到雅望站,少说也得8、9km,苏廿确定徐喆涛对骑行这个运动项目有着执念般热爱,一如对科研工作、志愿者工作以及所有他选择和认定事物的钟爱与投入。某种程度上,苏廿是有些嫉妒羡慕徐喆涛的,嫉妒小徐拥有至少过她的天赋,羡慕小徐没有旁逸斜出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