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城客 » 第二章 核糖体们(2)

第二章 核糖体们(2)

    壬辰小年那场送别宴后的20天头上,苏廿为自己的肚子打点折箩时,在研究院食堂认识了聂符远。

    苏廿记得,那天正是元宵节前夕,恰逢周六,傍晚,红彤彤的大院里稍显寂寥,加班的多是年轻人,四下里静悄悄的,只有扑楞楞乍然起落的灰花雀们,在大门正对主楼两点一线里那整排的银杏枝头以及周遭的蔓草地上来回巡闹着,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草坪上都是黄枯浅草茬儿,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不过,应该有些碎屑草籽什么的,是雀儿们喜欢的吧。

    研究院的生活作息很有规律,除了外差到厂子里,其他的实验室工作白间里基本可以完成,偶有不得已夜间控监取样儿的情况出现,也不影响整体按部就班的节奏。老一辈的研究人员,青丝华发,大都从一而终了;60、70中间力量,无论有无功名,眼下看来,大趋势还是会选择终身驻留大院。苏廿的教引师父曾经告诉她,甲方心情舒畅,乙方迎来送往,个人需要借由高阶平台才能发挥出增倍的力量来,白菜在集市摊儿上按分毛计,在会馆、私房菜和星级饭店里,调上高汤,就是豪门珍馐了。这个道理,苏廿在上学时,从各类信息媒介中,都大致被动收获过,如今听到师父谆谆递传,隐约在耳的东西变得鲜明很多,不过,自以为明白了的苏廿,直到四五年后因为小酒的入学问题,离开研究院进入新单位,才真正实操性地了解了个中滋味。

    工作区大门外就是生活区,这种生活囊包工作的特殊设计,应该是五六十年代集中力量搞四化建设时,提高效率、保障生活的典型样板。从西大门到东二门,5060大三层苏式住宅及实用型筒子楼、8090小六层经济适用房以及千禧年后新世纪里迅速盖搭起来的20+层高栋,错落排开,没有影响到从西大门通往工作区的班车贯通大道。楼宇的名字很有年代特色,冶金一楼,炼化二楼,催化三楼等等,老腐蚀楼是新旧世纪的分界线。苏廿觉得,别看腐蚀这个名称生了锈一样的老土硬生,比之教授专家院士们乔迁的17-21栋高层没有丝毫特色、单纯数字编码的称谓,却也是“新旧世界”的一道分水岭,别具风格。这两栋年纪不小的筒子楼,安住的,是一群入职1-5年的年轻人,群体成员大都单身或是成婚未育,承载的,是数十代催化人的青葱岁月。每每华灯初上,实验室收工回来,腐蚀楼里欢声笑语,若是赶上有人外差归来,或是什么重要的体育赛事,比如世界杯、世锦赛等大众通俗嘉年华,楼里就更像是遭遇了一场岁时的盛宴,创造出一定阶段内最有活力的新生代“侏罗纪”场景。

    被高低错落住宿楼宇环抱着的,是大院真正的民生。老式二层职工食堂不大,也不算小,背靠背的,是米面粮油日用品小卖店,东西不算多,但很实用,所以,常走常新流转快。如果不是小酒的出生叠加了月子里母亲的二次病发,一直在研究院生活工作下去,倒也该是平平常常、和和气气的吧,苏廿后来有时这么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