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城客 » 第四章 溶酶体们(7)

第四章 溶酶体们(7)

    听外婆说,早年间,她的祖辈儿们,还保留有对古原城旧称的叫唤习惯。在姥姥爷,就是外婆父亲的唇齿间,她被化称为白尖子,姥姥姥,就是外婆的母亲则喊她作胡胡河屯,三阿爸唤她作丰州滩子,而外婆自己打小就喜欢嚷嚷着“三娘子城”。

    小时候的苏廿自然是不知道来龙去脉与个中缘由的,虽然当时的她,认为这样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仍然因为好奇,不经意地留下了那么一小块儿心思,给故土身上这些好玩的名字弄了个不大不小的妆奁匣子,扣放在犄角旮旯里作儿童百宝箱。十多年后,在一堂学生自导自演的“今天我来做做历史老师”的互动课上,苏廿分得了近现代教育学部分,作为备课章节,核心人物是陶行知老先生。任课的郑老师在布置好任务后,课下提点了一句,“你可以试着与咱们古原城很有名气的老教育家结合起来一起讲述,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苏廿最终心满意足地选定了吴老先生与他的民族中学,但在准备课程阅查资料的过程中,却让她收获了意外的惊喜,那个长久以来敛装在童年匣子里有关古城的神秘故事,终于划破了尘封的记忆,亮畅在了苏廿快要蒙尘的心念里。

    苏廿记得,在外婆家的北村头上,有几口几不成形的泥墙垛子,垛子两边竟是无边的野花草甸子,花色五彩缤纷,花型不少雷同,都是竖条纹满布的八个瓣子的梅朵。苏廿不知道这些花儿是啥,身边的小伙伴们也不清楚,于是,我们这位沿袭了罗新一族祖辈儿们,爱为各种未知事物巧取名字习性的小主,就地给这些梅朵们取了“八瓣梅”这个不雅不俗的称谓,一如她在第一次吃到外婆清炒的莴笋时,喊它“果果菜”一般。苏廿觉得,童年里外婆村头的花儿们,像是些大号梅花,而外婆喜欢横切的拿手菜,又与她平时吃到的许多水果一样,拥有着自行车轮辐条似的内部结构。苏廿在那个与双亲首次分离开来的炎炎凉暑中,经历了众多想也不曾想及过的开心时候,但最开心的那一刻,还是与十来个小伙伴分拨儿抢占垛子两边,拉开死守襄阳、必夺城池的双逆阵势,额头上挂扯着萝萝曼,小手里投扔着苍耳子,俨然一副将军出征的霸气模样的一番景象,真是好不欢生。即便有人不小心被植物的叶片、刺尖划伤,也完全感觉不到,丝毫影响不了猴娃儿们上蹿下跳、腾空跃闹腾着的快意恩仇。

    记得有一回,苏廿从矮墙上滚落了下来,摔破了头。孩子群里最大的两个小朋友,第一时间奔回村子里,喊了外婆过来。外婆提着苏廿母亲留下来的帆布急救小包,跟在两孩子身后,匆匆忙忙小跑到了事发现场。查看并处理过伤口后,外婆确定没什么大问题,就喊着孩儿们坐下来,慢慢讲述起了这几垛子红泥墙头的故事。其实,外婆这么做的更重要的缘由,是想让这些闹腾了大半日的土猴子们,好好消停一会儿,免得又招来了什么不必要的是非与祸患。

    外婆说,这些个破破烂烂的小矮垛子,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漠南王爷们的大领地外延城墙,墙头外面,就是宽宽阔阔的护城河。这样的城郭与学堂课本里的紫禁城,自然是没有办法比拟的,但在当地的老百姓看来,也都是些很能让人感到十分畏敬的“高大”物件。

    “王爷们住在野花草地里,不冷么?”苏廿问外婆。

    “哎呀,傻孩子,以前这里也不是这样的啊,那个时候,这些地方还都是遍地的毡房、帐篷,甚至非常有可能有几栋泥土疙瘩搭造起来的坯子房呐,哪里会直接横躺在野地儿里啊?”

    “他们也都喜欢八瓣梅么?为什么种了那么多啊?”苏廿指着近处远方摇头晃脑的梅朵们继续发问。

    “哪个啊?”外婆有些不解,不知道这样新鲜的名字从哪里得来。

    “那个啊,还有那个,那个……”,苏廿抻开小胳膊,探着身子使劲儿往远处指着。旁边个头最高的小胖子转过头,从近身处扯拽下了一朵,递给了外婆。

    “哦,这个呀”,外婆微微咧开了嘴,“这个不是八瓣梅,她叫桑格花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