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城客 » 第四章 溶酶体们(9)

第四章 溶酶体们(9)

    中学阶段,苏廿最亲近图书室的一段时间,就是为了“做做”历史老师备课的那段日子。她不仅经常出入F中自建的70平标馆,还经由郑老师推荐,联系到了古原城最大的图书馆的陈年文献管理室。从小到大,苏廿并不反感嘻嘻闹闹的场景,但静静安安的角落让她更为惬意。苏廿在旧书陈列室的林林总总间,跟从着管理人员,选挑出了当下最需要的地方志记系列,然而,真正让她心旷神怡、心满意足的,其实,是这份“清清冷冷、庄重肃穆”里的如饥似渴与怡然自得。苏廿有时候会想,当初大考填报志愿时,如果选择了图书管理学这门不冷不热的专业,兴许,她倒也是能够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甘之如饴地做上一辈子的吧。

    虽然仅仅预订了三个活动课与自习课的白间时段,但也足够苏廿快速寻找与摘抄下相关的标的内容了。第三天下午,在提前完成了既定任务,准备归还文献材料前,苏廿无意中瞥见了三娘子城时期历史脉络的目录赏鉴。瞅了瞅对墙上的挂表,距离闭馆还有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空闲,索性就没急着归还,继续翻读了下去。

    关于古原城各式各样的有趣别称,苏廿早已在母家亲族长辈们的烦烦叨叨里耳熟能详了,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当机立断地擒放在了心底的妆奁匣子中。虽然,时隔多年,尘封良久,但当得此机缘,再度掀开时,仍然明灿亮眼得如此精贵美好。

    按照文献记载,苏廿小时在外婆怀中听来的红泥垛子,应该就是漠南小王子三世孙俺答汗的初代驻扎之地。这位汗王出生活动于16世纪,与明嘉靖帝同年同岁。在苏廿的读本记忆中,16世纪是一个神奇玄幻、具有极强时空跨越性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里,有着千奇百怪、琳琅满目的精神物质与奇巧事件。中世纪随伴着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而结束,欧亚陆路交通阻隔,15世纪下半叶,航海帆只与日俱增,至16世纪达到巅峰。这个时期,意大利的哥伦布,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往来欧美洲的新航路,从帕里亚湾南岸登陆,沿途考察了洪都拉斯至达连湾2000公里海岸线,学会并利用着大西洋洋面上高低纬度变幻不同的互逆风向;紧随其后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凭借木帆船率众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并以100天横跨太平洋的壮举,填补了人类远航能力及世界地图标记的空白,证实了海包陆、洋海相通的假设,沿途还拓展了麦哲伦海峡、火地岛、麦哲伦星云及南十字星等全新的天文地理见识。

    技术是柄双刃剑,发展是面双生镜。记得有部电影里,一位印第安族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永远都不知道,我们的语言,也应该是被认识与学习的。”即便如是,作为忠实的历史爱好者,苏廿仍然深深地感慨着16世纪的伟大与超然,一如九州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她最钟情420~589年的南北朝时代一般,苏廿甚至有偷偷地妄想过,终了平平常常的一生,也要想着办法、尽己所能地留下那么一小部关于这个曲折纷扰却又多彩灿烂朝代的自己理解下的纪念性著作。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么,此生就再无遗憾了吧。还是那句话,在浩浩汤汤的长河里,单体水滴渺小到不值一提,但,她仍然是川流的一部分,仍然属于大江大海的怀抱,只要还有后继者在惊赞山河月明的同时,还能真心的想及并慨叹于滴水的默默,那便如同夕阳下的南迦巴瓦一般,镀得了知与爱的金身,是一样可以瑰丽恢弘起来的。

    矗立在北疆400多年,养育了苏廿母族及北国各民族万千百姓的边陲小城,就是九州长河里这样的一滴水,但却在近400年的努力生长中,与她的开拓者、建设者们共同折射出了五彩斑斓的芒光。苏廿觉得,这座兴起于千年前,建成于万历三年的漠南小城,其实,更像是九州母体内的一个巨噬细胞,拥有着大量的溶酶体们,在实现自我成长,成功将北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向北延伸至关外的同时,不断完成着自我更新、自我消纳,并积极承担践行着抵御外侵、维护边防稳定的责任与义务。

    即便从新世纪伊始考取U大算起,在俞城生活了整整20个年头,苏廿仍然无比地怀念依恋着胡胡河屯的一切,她那两暖一凉的梦境,其二都源自于漠南小王爷的红泥垛头与护城河边。虽然尽是些6岁年间普普通通的仲夏夜之梦,但“余音绕梁”的感受,常年未绝。如果不是母亲的离去,苏廿大抵上是永远也不会发现,无论俞城,不论古城,她,和曾经在这两片土地上留下过爱与牵挂生活痕迹的芸芸元元们一样,都只是一位匆匆来去的过客而已。